上周,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李健聪在国会参与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辩论时,大胆提出了一项建议,即让吉隆坡“回归”雪兰莪州,引起了公众议论纷纷。在他为时约两分钟的演说,健聪透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要让首都城市能摆脱土地发展限制,与雪州合并以产生经济协同效应。
这样,吉隆坡就可以继续以繁荣且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综合公共交通、提供可负担房屋,并统筹整个城市规划,使得吉隆坡可以与区域大都市如新加坡、印尼的雅加达和越南的河内竞争。另外,李健聪也认为此举将第二张选票还给吉隆坡居民,让他们能有代表参与雪州议会,并享受雪州政府提供的福利与津贴。
坦白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想法。健聪认为这是可行的,或许在技术上是这样,但在现实操作中并非如此,即便当初1974年吉隆坡从雪兰莪州分离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也非易事。考虑是否应将吉隆坡重新并入雪州,我们就得回顾历史,理解为何吉隆坡需要被分离,其中涉及的因素和过程中的代价,皆值得参考。
当年吉隆坡分离最大的导因是1969年大选带来的震撼结果:联盟首次失去了国会的2/3议席,还有槟城(州政权易手)、雪兰莪及霹雳(悬峙议会)的多数议席,这都成为引发513种族冲突的导火线。当年,在野党民政党和民主行动党在雪州大有斩获,特别是在首都——也是雪州首府的吉隆坡(在8个州议席中赢了7席)。
联盟领袖担心,日后若雪州与联邦政权不同调,而吉隆坡又是雪州的首府,可能会引发政治纷争和僵局,从而影响甚至限制国家和首都吉隆坡的发展。再者,即使没有513事件,在马来亚独立初期,联邦政府和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已意识到这个局面,早已有讨论和计划协助雪州迁移和建立新首府。
在1958年,联邦政府内阁批准拨款200万令吉给雪州政府,建议将巴生附近的581英亩园丘土地发展为新首府。可惜雪州政府不同意,他们认为该地山丘和斜坡过多,会大幅增加建筑成本,而且由于地点距离吉隆坡较远,不利于商务活动来往。后来,雪州政府选择了Sungai Renggam地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莎阿南的地方,并计划通过建造联邦大道连接两地。
一个大都市的诞生
起草马来亚宪法的莱德委员会曾在1957年建议吉隆坡设为联邦政府能独立管理和施政的行政中心。因此,从1960年开始,联邦政府在吉隆坡市中心开始征地,并在同年通过联邦首都法案来落实这一任务。
513事件为联邦政府和雪州苏丹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以尽快完成吉隆坡土地分割事宜。然而在1970年,首相阿都拉萨积极拉拢在野党加入并扩大联盟(后来更名为国阵),已成功招揽了民政党和霹雳州的人民进步党,政治危机得以解除,按理说并不需要分割吉隆坡。
事实上,雪州苏丹对于割让吉隆坡一事不太乐意──毕竟,吉隆坡是我国的首座城市。原本市政局的管理范围有93平方公里,但到了1974年,割让转移到联邦直辖区的范围占地扩大到243平方公里。这版图增加的面积已预计了吉隆坡的未来发展,因此,在签署1974年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协议后,海峡时报隔天头条标题为:一个大都市(metropolis)的诞生。
原本联邦政府在1971年计划一并把八打灵也纳入吉隆坡,但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其中的原因是吉隆坡的门牌税是八打灵的两倍。而州政府也不愿轻易把州内仅有的主要工业区拱手让人。在签署协议之前,当局至少召开了近百场会议和辩论,并接收了多份建议书、意见和方案。毕竟,当时这仍是个敏感且复杂的大课题,政府必须谨慎行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雪州苏丹当初开出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必须答应赔偿以资助迁移首府、建设新首府莎阿南的各种主要政府建筑和设施,如州政府大厦、州议会、莎阿南蓝顶大清真寺、图书馆等。联邦政府对州政府的赔偿有两种形式:(一)补偿州政府失去来自吉隆坡的收入,约为每年1830万令吉;(二)补偿州政府在吉隆坡内的建筑和产业,通过协商谈判,最终在1981年确定总值为35亿令吉,其中一大部分后来被用来资助莎阿南体育馆的建设。
因此,问题来了,若联邦政府现在要将吉隆坡归还给雪州,是要无偿转让,还是需要按照当初的条件,如考虑吉隆坡目前的收入和土地与资产的价值?雪州政府能否承担得起?2020年吉隆坡市政厅的收入约为20亿令吉,而雪州政府2023年预算案也仅预计20亿令吉收入。
地方投票权
回到健聪的提议,我认为地名如“雪隆”和“巴生谷”已在我国华社家喻户晓,基本上国人已不太过于关注区分雪州和吉隆坡。2010年推出的国家经济转型计划(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ETP)设定的国家主要经济区域(National Key Economic Area,NKEA)包括大吉隆坡区-巴生谷(Greater Kuala Lumpur/Klang Valley),并在2011年推出大吉隆坡区-巴生谷公共交通大蓝图,展望未来20年的规划。
这说明,跨州跨地方政府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并非不可行,也不一定要将吉隆坡重新纳入雪州,才能改善公共交通和房屋供应情况。即使在所谓“精明雪州”倡议下,各个计划如公共巴士、地方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效率和优越性并未超越吉隆坡市政厅的管理。
我绝对赞成吉隆坡居民应有地方投票权。既然希盟竞选宣言已承诺要率先举行吉隆坡市长选举,然后在吉隆坡推行地方选举选出市议员。我认为应优先实施这些,而不是复杂且难度极高的吉隆坡回归雪州方案。若吉隆坡能够成功做到,这将为全国各州恢复地方选举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这难道不是更好、一举多得的政策选择吗?健聪,请继续在国会推动地方选举,加油!
刊登于《東方日報》《群議良策》專欄2023年9月20日
東方臉書鏈接
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An Anguish Cession: Issues during the Shaping of the Federal Territory of Kuala Lumpur, 197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6702161_An_Anguish_Cession_Issues_during_the_Shaping_of_the_Federal_Territory_of_Kuala_Lumpur_1974
LENS: KL Story time: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Federal Territory, and then some…
https://www.thevibes.com/articles/culture/59902/story-time-the-formation-of-the-first-federal-territory-and-then-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