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3, 2020

在慈濟《大愛臺》談國家衛生系統崩潰的預兆

 前天(12月1日)亮相在慈濟的大愛臺。

專訪的全文對答如下:
1. COVID-19疫情的到來,讓全球的醫療系統成為受關注的一點。請您解釋醫療系統的由來和具有?
答:Health在英文指的是“健康”或“衛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48年的定義,說“健康既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且是身體的,心理的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美好狀態。”
而Healthcare則是指“醫療”,它是屬於衛生底下的一個部分,主要的功能根據醫學科學為根據,照顧病患治愈其病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系統框架,有六個功能組:“服務傳遞”,“人力資源”,“資訊系統”,“醫藥”,“財務”和“領導/管理”。他們都相輔相成。
醫學成為一門科學學系,自從中世紀以來對人體構造和疾病的知識和治療技術發展,從個別醫師到團隊到組成一個支撐醫療的體系。醫療系統的發展腳步,在全球各地速度和進展不同。
人民需要一個可及可負擔的醫療系統來確保他們能在不可預期的病痛來襲時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支持度過難關。沒有人應該因窮而不得就醫,也不應該有人因病而窮。
因此一個健全和可及的醫療系統不可或缺,特別是新冠疫情來襲,有些人受感染了病會變得嚴重需要醫療系統支撐直到他康復。如果醫療中心爆滿和人手不足,那麼那些病人就出現了更高風險。


2.醫療系統是任何一個國家裡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沒有了解過醫療系統。因此,是否可以請您解釋馬來西亞醫療系統的運作和特點?
答:馬來西亞的醫療系統,自獨立以來,主要參考前殖民國英國的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中文稱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這意味著,除了教育,醫療和衛生替代國民的基本社會福利。政府是醫療服務的供應者(provider),同时也是付費者(payer)。
早期的時候,所謂的私立醫療中心主要都是來自某些宗教團體。檳城的南華,Adventist,Mount Miriam,八打靈的Assunta醫院皆是如此。
其實馬來西亞自從80年代開始私有化,90年代可見的私人醫療領域蓬勃發展,診所和醫院林立,特別是在城市地區。如今大馬的衛生保健,接近一半是來自私人醫療領域。 “私人醫療設施與服務法令”制動能有效監督與管制私人醫療領域,所以政府除了是醫療服務的供應者,付費者,同時也是監管方。台灣的醫療系統是走向社會健康保險機制,而中央健保署是單一的付費者,但醫療供應方可以很多元。這是台灣和大馬的不同處。
馬來西亞的公共醫療服務是由國家政府從每年的財政預算撥款支付的行政和發展支出。衛生部是繼教育部和財政部後獲第三大撥款的部門。許多醫療服務幾乎可以免費提供給國民,看病門診僅需象徵性式費用一令吉,轉薦去看專科醫生僅5令吉,醫藥免費一起提供。衛生部的日常事務由公務員管理,衛生總監是總指揮和執行長。衛生部長則是握有權力為衛生部內部閣裡作政治決定。醫生,護士,藥劑師,牙醫,化驗室員工等的醫護前線人員,都算是公務員,由政府支付薪水和津貼。估計現有10萬名前線醫護人員。2018年,政府擁有144間醫院,2881間診所,還有10家非衛生部醫院。


3.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常常聽到某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崩潰臨崩潰”或“醫療系統已經崩潰”。在您看來,實際上醫療系統在怎樣的情況下會被定義為崩潰?
答:剛才我提到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系統框架下的六個功能組,最可能崩潰的最初是:1)“服務傳遞”和2)“人力資源”,再來的是“領導/管理”,如果他們亂了陣腳和方針。容我解釋一下。
恰好是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擁有有限的資源。就拿我熟悉的馬來西亞,數據顯示2018年基線有4萬6千611個公共病床,甚至有必要要用到,私人領域有大約1萬6千病床。要知道,病床不能只提供給新冠肺炎病人使用而已。早前政府宣布的新冠床位的全國人數是1萬8千186個。而最緊張的硬體資源其實是重病加護房(ICU)。和呼吸機(Ventilator),四月時的數據顯示已有410個ICU和634架呼吸機。當然,不是每一個活躍病例都需要用到這些,假設百分之三和二需要用到ICU和呼吸機,活躍病例數字就不可以一再無止境飆升,這也意味著在地疫情和受感染的人數必須受到控制。
在其他地區的公共領域醫生有4萬6千509人,護士大約有7萬1千500人,這些都有可能要被挪用去應付新冠狀肺炎病例和日常病例。一旦新冠肺炎病例過多,那麼日常的其他病例護理怎麼辦?間接地,這會導致整體的死亡率增高,這是“醫療系統崩潰”的預兆和結果,說明了“硬體醫療設施”不足和“人力資源”透支,導致患者不能享有一般正常標準的醫護服務,結果是病情惡化和死亡。


4.醫療系統崩潰,對任何國家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醫療系統真的崩潰,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後果?
答:如果剛才我提到的低於標準的醫護結果,國家面對更高的死亡病例,嚴重禍害是社會成本。國民面對更多親友因病而身亡,難免政府治理疫情喪失信心。民眾普遍上已對政府失去了信心,那麼政府制定的措施和標準作業可能會導致人要服從,結果更多人或會被感染,惡性循環就開始。
疫情失控是個人為的災難,災難的結果好比戰爭的傷亡,分別是這個是病毒-人體的自然拉鋸戰,如果代表人類的領導和領導疏忽失責,就好比戰場上的將軍和主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平白讓士兵傷亡。這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
面對病毒感染社區最脆弱的一環是樂齡人士和擁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根據馬來西亞11月的數據,百分之64和87的死亡病例與高齡和慢性疾病有關,政府需要保護這些人群避免感染。


5.疫情之下,醫療系統崩潰將會帶來很多問題,而各個政府單位也都極力避免這件事發生。以您的看法,民眾又可以在防止醫療系統崩潰方面做些什麼事情?
答:公眾要協助政府和醫療系統的話,就應該應該極力避免自己被病毒感染。一旦被確診,就難免不動用到有限的醫療資源。如何避免自己被傳染?自己必須要接受正確的醫療資訊和知識,不要一旦民間被錯誤訊息誤導會影響政府控制疫情的努力,不是導致民眾更疏忽跟從SOP,就是人們過度害怕失去理智判斷影響精神健康。
政府方面則要避免釋放引起混亂或誤會的訊息,比如一再政策U轉或前後矛盾的指示,因為這樣會使公眾難以適從,同時也會影響民眾對政府疫情管控能力的觀感和信心,無法服眾。那麼要求民眾在這情況下遵從SOP,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

這裡也順便上載再上個星期亮相同一電視台的節目,當時大談大馬疫情走勢與行管令是否管用。


同時台灣奇摩網站也刊登這文字報道:

https://tw.news.yahoo.com/%E9%86%AB%E7%99%82%E5%B4%A9%E6%BD%B0%E9%80%A3%E9%8E%96%E6%95%88%E6%87%89-%E9%81%B5%E5%AE%88%E9%98%B2%E7%96%AB%E5%85%AC%E6%B0%91%E6%9C%89%E8%B2%AC-042844452.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