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8, 2022

中国报大选评论节目《选象环生》(10月14日)

周五我代表群议社在中国报新开设的大选评论节目《选象环生》亮相,给予选前大趋势的点评,其中包括政党之间的博弈。


现场直播录影

以下是在线座谈会分享的内容:


年尾雨季倉促舉行大選,誰會得利?誰等不及了?

水災的話,沒人得利啦,人民最辛苦!現在有政客改口風說,他們是趁季候風來到之前要大選的,而不是在雨季水災舉行大選

那麼盡快舉行大選的話,誰會得利?選情最好、急著要快點大選的那方咯 – 肯定是巫統,其他國陣成員黨跟著陪跑。

他們相信他們可以大勝,至少收復多數在2018年失去的馬來人土著為主的西馬國席,他們相信也可以收拾土團黨裡跳槽過去的‘叛徒’,同時打敗公正黨和誠信黨,就足以在西馬稱王,成為最大聯盟共主,主導執政聯盟,進而組織政府。

在國會解散前,Ilham Centre做的8月份民調顯示,除了小部分的巫統和國陣黨員,其他絕大部分的選民都不支持盡快舉行大選。而在巫統最高理事會裡,包括官司纏身的巫統主席阿末扎希和其他成員都威逼首相依斯邁盡快宣佈解散國會、準備大選。官司派擔心,要是蹉跎下去,就要等到明年3月了,到時如果官司案件判決對他們不利,他們就處於政治劣勢。阿末扎希甚至需要辭去主席一職。

縱使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我國也受影響,但也不至於情況太壞以至於讓依斯邁領導的政府聲望受損。

雨季要來擔心水災,確實擊中了這一班急著要快點大選的政黨人士的要害-- 所以越拖延的話,水災風險就越大。畢竟2022年的今天與1999年不能相提並論了,氣候變化和帶來的衝擊是越來越頻密,水災也會更嚴重。

巫統要冒這個風險,就是期盼可以在水災來臨前舉行大選。然後,那些一直批評巫統要在雨季水災時舉行選舉的,現在就陷入兩難:第一,如果這些政黨執政的州屬也要同步舉行大選,就會自相矛盾,自打嘴巴,講不過去了;第二,萬一到了選舉投票日都沒水災呢?;第三,他們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抗拒選舉因為怕輸---如果要真的檢驗這些政黨是否有雙重標準,就要假設目前選情優勢在希盟這裡,他們還會說同樣的話嗎?如果會的話,我就服。


國州分選的利與弊

站在憲法的角度,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有絕對的自主權力決定是否要解散各自的州議會,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在2018年前,除了砂拉越,其他州屬一直以來都是隨著全國同步選舉的,聯邦政權也在這之前從未替換過。如今,一些州屬如沙巴、馬六甲和柔佛已在早前分選了啊!

當初有政黨批評分選是浪費公帑,現在是他們抉擇的時候,是否依然要堅持同樣論述而不分選?我個人肯定不認同‘浪費公帑’這說法。

據說檳城執政黨另有看法,主要是擔心一旦分選,到了明年遊子或不願從外州或國外再次回來投票,這會衝擊他們的選情。再加上,如果國陣真的贏得了聯邦政權,他們將會有聯邦政府的資源便利集中在他們的州屬競選,希盟州執政黨將會面對更大的選情壓力。

可是,另一方面,國州分選對檳州、雪蘭莪和森美蘭來說也有好處。比如說,如果這次全國大選國陣勝選當了政府,州執政黨就可以利用國陣聯邦政府的執政弱點來攻擊對方。但這一步也不是沒有風險的,萬一在那半年裡聯邦政府他們的表現還算理想,還有錢派,人民沒有很大的不滿,怎麼辦呢?

另外的好處包括,州執政黨還可以研究大選選情成績,希望可以及時改進表現,特別是那些高風險州選區。州執政黨還可以拿出悲情牌,背水一戰來激發士氣催鼓選票,號召選民試圖保住聯邦在野黨執政的州屬。但這是否能奏效,就要看該州政府在民間的口碑如何了,選民是否滿意他們的執政表現?若純粹要選民策略性投票,未必會能達到效果。

不過伊斯蘭黨主導執政的州屬也不願同步選舉,說明了不同政黨雖然有不同考量,但不謀而合。伊斯蘭黨肯定面對更大的民間壓力要準備抗水災,再況且環境部和自然資源部曾隸屬伊斯蘭黨部長的治理。吉打、登嘉樓和吉蘭丹的水災風險也要比其他州屬大得多了,他們要小心不要惹民怨也很應該。況且剛才我說的分選優勢也適用於伊斯蘭黨。


國陣在來屆大選的勝算大?為何?

國陣一直都是巫統坐大。目前還未看到馬華和國大黨大力翻身的機會,雖然他們這次有望斬獲更多。

巫統有沒有掌握更大的勝算?他們認為有的。

首先看局勢:國會解散前,首相已經是掌握在巫統的手上,巫統掌握的重要且有戰略性的內閣部門還有:通訊與多媒體部,鄉村發展部,房屋與地方政府部 。 

議席方面,2018年大選後,他們只剩下54席,然後土團黨拉攏多位議員跳槽了失去了多個議席,最後只剩38席。這筆賬巫統一定要算。

巫統的信心來源不是空穴來風:他們自從2019年3月的士毛月州議席補選和11月的tanjung piai的國會議席補選後,就一直處於選情強勢。西馬半島最近的馬六甲和柔佛州選成績是很重要的選情指標,一再宣告巫統的議席和選情看漲:在馬六甲,國陣增加了9席,奪回執政權;在柔佛呢,州選才在今年舉行,國陣增加24席,以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執政,並在議席數目重挫土團黨主席慕尤丁的影響力重鎮。首相依斯邁的經營的大馬一家形象不壞,超出一般人很低的期望,基本上看民調和選情,國陣在西馬半島處於上風。

再看在野聯盟:希盟公正黨在黨選黨爭後,安華-拉菲茲團隊似乎未磨合成形,與其他盟黨之間仍有存在芥蒂和對某些課題的分歧和爭議(比如說在MUDA青年黨要加入希盟的事情)。事實上,喜來登行動後,希盟失去政權,重奪不了,加上輸了幾場重要的州選,士氣也低落。目前仍沒看到希盟端出了什麼具體的政策方向,給選民信心、方向和希望,他們準備好重新執政。

土團黨出走後,再分裂出來鬥士黨,再分裂出來全民黨,加上慕尤丁已失去了首相寶座,很多他的內閣成員大將都是從別黨跳槽過來的,基層薄弱,恐怕不討好,要被敵對政黨討伐收拾叛徒。土團黨領導的國盟有存在危機感 --即使是他們目前坐擁第二大馬來土著主導的聯盟,如果來屆大選在議席上依然是大敗,國盟還能不能繼續存在,就要看伊斯蘭黨會不會嫌棄了。

沙菲益的Warisan也不再是昔日的希盟盟友,感覺整個在野勢力正分裂,唯有力量與巫統國陣抗衡的是基層雄厚的伊斯蘭黨,以及行動黨和公正黨競選的非土著為主的議席,特別是城市議席。這些議席即使勝選加起來或仍不足以否決巫統和國陣極可能在西馬贏得的議席多數。


巫統內部,官司派以及官職派已握手言和了?

是否已握手言和,恐怕還不能確定。但可以猜測的是,阿末扎希一定有與依斯邁談判有些協議,依斯邁一定也是在能得到一些條件保證或協議承諾之下,才會同意解散國會舉行大選。

我猜測,巫統依然會推舉依斯邁為首相人選,主席阿末扎希雖然掌握大選候選人的委任狀大權,也必須同時推薦和提名官職派前議員參選。如果國陣大勝和執政,恐怕阿末扎希的陣營有更多籌碼左右依斯邁的政治決定,包括依斯邁的首相任期長度。目前表面的握手言和是雙方最理想的雙贏局面。如果大選後,阿末扎希翻臉重新複製柔佛州選替換州務大臣人選的戲碼,恐怕政局會動蕩。


伊斯蘭黨對巫統和土團的曖昧態度,為什麼?

伊斯蘭黨一直是一個很務實的政黨,會採取一個讓本身政黨處於最有利地位的決策。伊斯蘭黨身在國盟其實相當理想,避免受到更強勢的巫統在議席上牽制。

為何會對巫統和土團黨曖昧呢?選後的議席多寡就可以看出哪邊有勢力和籌碼。如果巫統大勝土團黨,伊斯蘭黨又能保持上屆實力或更好,那麼如果巫統需要招攬伊斯蘭黨共組政府,或許伊斯蘭黨也會心動,尤其是在不必加入國陣的情況下共組聯合政府。國盟呢?如果土團黨接近全敗,氣數就快已盡,那麼這個聯盟就沒有什麼競爭力,沒有什麼未來可言了,伊斯蘭黨還會需要呆在裡面嗎?

國盟在這場大選中有何優勢?

目前來說,是土團黨需要伊斯蘭黨更多過伊斯蘭黨需要國盟或土團黨。土團黨希望伊斯蘭黨的強大基層可以幫忙推動國盟的競選機器,以及期望伊斯蘭黨基層在土團黨競選的議席可以催票和換票,集合反對巫統的馬來票。伊斯蘭黨則希望能有多一點策略的伸縮性,比如說在他們領導的州屬繼續用自己的旗幟吸票,在其他州屬呢,他們希望土團黨支持者或反巫統的馬來票可以集中投過來國盟這邊。

國盟要在馬來選民市場裡樹立自己的品牌,成為一個反巫統的替代必然選擇。其中,我想他們肯定會標榜自己比較清廉反貪,以及有執政能力,畢竟很多黨員都曾來自巫統。問題只是,慕尤丁的形象在倒台前已嚴重受損,若是首相人選未必是個好招牌。


“Bossku”的缺席,對國陣的選票有什麼影響或衝擊?

Bossku在社交媒體的風趣幽默談笑風生會讓一些網民懷念,納吉即使有案件在身,有很多貪污指控,他在民間似乎還是很受歡迎的。這個有點讓人覺得愕然,因為上屆大選,納吉兩夫婦的貪腐濫權形象曾是國陣競選的負資產。突然間在國陣下台後,納吉浴火重生。證明了很多選民是健忘的,或其實也沒太在乎貪污腐敗課題。

國陣巫統一貫的競選強項很少是在社交媒體,他們主打的是“穩定和發展”牌,靠鋪天蓋地的宣傳,以及走入社區(派錢)的把戲。目前的其他領袖也似乎沒有類似bossku的旋風。但這些旋風就一定能轉換成選票嗎?我也懷疑。我認為要支持國陣巫統的,不會因為看到納吉寫的和講的幾句話就會被遊說了。

如今納吉入獄了,官司派的巫統領袖還會利用他的案件裁決喊冤,企圖催鼓一些同情票,但我不確定這是可以行得通轉變成大量選票的大選課題。

另一方面,希盟也不見得可以再炒納吉的課題催鼓選票,但可以推測他們要向支持者派定心丸,要支持者繼續投票給他們因為真的可以帶來一些改變,納吉案件裁決反而變成了希盟的最大‘政績’--這個也其實蠻諷刺的,因為這企圖要掩飾希盟22個月庸碌執政的政績蒼白。


希盟現在的選情局勢如何?華裔選民會繼續投票給希盟,尤其是行動黨?

在國會解散前,希盟擁有90個議席,公正黨36席,行動黨42席,誠信黨11席,和沙巴UPKO1席。目前公正黨和誠信黨面對極大的生存危機挑戰,特別是馬來混合選區的選情不利於他們。

在馬六甲公正黨全軍覆沒,在柔佛僅贏一席(而且還是華裔候選人勝出)。如果希盟在馬來選民的得票率低於三分之一,或顯著更低的話,公正黨的議席或會被削減一半或更多,誠信黨也不太妙。那麼選舉後的希盟可能更弱,如果希盟贏得的少過60席,而行動黨就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二,那麼這個政治聯盟盟黨之間的影響力比重就失衡了而變得不穩定。公正黨和誠信黨的馬來政治人物會更失去信心,因為會被看成是非土著主導的政治聯盟,這對希盟未來是否能繼續走下去造成一定的挑戰。

華裔選民對行動黨和反對陣線的華裔領袖有一些情意結,這個是近來幾屆大選可預測和可掌握的選情趨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國陣裡的馬華和出走的民政黨依然一蹶不振,沒讓人看到希望和信心,政策和政治上也沒有提出什麼有見地的想法,或促成什麼改革和改變。

一般華裔選民會問,如果肯定不要投給國陣,那還可以投給誰?還有什麼選擇?這就是基本上無奈的“鐵票”和含淚投票的來源。

也因為有政黨人士和社運人士一昧教唆選民要策略性投票,集中在希盟因為比較有勝算。也因為棄保策略,原本可以有的選擇,包括第三黨如社會主義黨、獨立但優質的候選人,這些都不被認真看待,甚至被認為是攪局者。我認為這樣的心態和思維一定要改,因為選票在你手上,你自己作理性的決定哪個候選人和政黨最值得你支持的。

經過上次大選後希盟執政22個月的表現,間中發生內鬥內亂,過後發生喜來登事件,應該給選民一個省思的機會,這次投票要理性和謹慎一點,自己要對候選人和政黨做最好的判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