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4, 2020

第三势力可成气候?

第14届大选已快过了两年,希盟执政联邦也在今年来到了中期,大家还记得手上曾投过的选票?投选出来的国会议员、州议员,乃至间接产生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你们还满意?多少选举承诺已被推动和落实了,多少政策带来实质改变?
上周槟州10位行动党后座议员向公民社会组织槟城论坛发难抨击,说自己经历了选举才是代表民主的声音。显然一些执政党的思维停留在民主是每五年才发生一次的事情,错把民主完全等同于“选举民主”,难怪他们有恃无恐以高傲姿态质问公民组织“你是老几?”。话说回来,赢得了选举一朝得志,就代表可以任意执行宣言以外的政策,选民委托是空头支票吗?从公民社会发出的民声不是民意,不需要聆听和沟通?
新政府失去方向?
槟州州政府已连任三届,不再算新。新的是希盟联邦政府,他们承载著烈火莫熄改革希望及承诺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但这两年内不仅没见钳制自由、违反人权的恶法如SOSMA被废除,反而进步的政策进展步履蹒跚或早已被U转。新政府也陷入种族宗教泥沼,如爪夷文教材、消拯员阿迪之死、马来人大团结等话题曾引发负面的社会情绪;近来占据新闻头条的政治新闻是悬而未决的首相交棒计划,执政成员党之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甚至同党也同室操戈明争暗斗,人民的利益他们还放在心上吗?
对关丹格宾的居民来说,当初他们把票投给希盟就是寄望后者可以关闭莱纳斯稀土厂,现在呢?对于霹雳州的原住民,关怀和照顾弱势群体本应是新州政府的责任,而不是落井下石驱赶他们来“发展”。槟州政府目前执意“海照填,屋照起”的庞大计划,环境对他们来说似乎不值钱,破坏了也在所不惜,渔民的处境更不用说了。对于华社寄以厚望的承认统考承诺,讽刺的是,目前看来这条路似乎并不比以前马华张盛闻的“最后一里路”更快捷。竞选宣言没提及的政策如英文教数理、第三国产车计划和飞行车计划,却随著首相的“灵感”启动或回锅:现在不是一项而是两项国产车计划,外加一项摩哆计划;真正能惠民的公共交通,始终没获得希盟政府关注。此外,《共享繁荣》愿景尝试绘画未来10年大饼,却依然离开不了种族利益盘算和瓜分,宛如延续新经济政策的使命。
第三势力在哪里?
这回到一个重大问题:希盟有没比国阵更好,还是充其量“国阵2.0”?人民正观望著,目前所谓的主要反对党国阵也没脱胎换骨改革自己,反而与趋向更右派保守的伊斯兰党结盟。这个会是人民追求多元社会、民主正义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政党选择吗?若不能,除了含泪继续投票给熟悉的魔鬼,还真有第三选择?
首先,第三势力可以有区域性代表如砂拉越政党联盟(GPS)以及沙巴多个在野小党,而比较有全国代表性的可能就只剩下民政党(前国阵成员党)和上届竞选4个国席但全军覆没的社会主义党。有风声传说前者会通过加入未来执政阵线重回台面,所以其“第三党”的独立性备受质疑。然而,颇有口碑且独立的社会主义党上回竞选4席总票数仅得3782,意味著通过第三势力要取得突破不易。在两大政治阵营博弈竞争之际,就连担任过两届10年的前议员再也古玛医生也被当时的当地选民弃保,显示选举政治的无情现实。
突破选举制度局限
有者分析,我国奉行的选举制度是“简单多数制”,其设计本身就不利于小党的生存,遑论有机会让他们获胜和取代第二党。确实,若选制改革能加入“比例代表”议席,那么第三政治势力大有希望和机会突围进入国会殿堂。可是回归现实,在下届大选前这个选制改革的倡议恐怕难以实现,那么我们还需要第三势力的选择吗?
要在短时间内成立一个全国性政党,广纳人才争取民众认同,并在下届大选披甲上阵而有所斩获,听起来不太现实。再加上搞政党政治,若真有野心,这将涉及相当高昂的经费和资本,那么兼顾草根利益的政治可要向谁筹钱?
笔者认为,进步的政治论述再加上有强大且坚定的公民社会支持为后盾,将会是第三势力能否突破和提供选民另一选择的关键。尽管如此,第三势力也未必全都进步。依据目前的政局,两大阵营恐怕到了选举仍深陷种族宗教课题的恶性竞争,更右派的第三政党如土权党必然会火上添油。这些年来的政治乱象、现实与期望的巨大落差,而伴随著的背叛和反感,笔者担忧这将冲击和拉低许多中间选民的投票意愿,浇灭他们对选举政治能否带来实质改变的憧憬。因此,进步的第三势力有其扮演的重要角色。
民意潜能和市场
不同的是,下一届将会有大量介于18至21岁之间的年轻人被赋予投票权,青年课题被关注不在话下。绿色环保和社会正义课题其实也将会是第三势力可争取支持的主要切入点,毕竟目前两大阵营的改革意愿疲弱、政绩乏善可陈。相对于政府常支援的B40低收入群体,中产阶级人士尤其是城市人所感受到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更是一个可引起极大共鸣的政策重点。纵观以上的政治需求,第三势力其实有相当潜能和“市场”去挑战目前已失焦的两大阵营,重夺政治论述的主导权。若最后能唤醒两大阵营趋中竞争,这已难能可贵。
身为公民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不好消极地等待政党伸出援手搭救,反而应先自发自强壮大一个多元进步的公民社会基础,积极且明确地表达我们的要求和心声。不要再相信他人可以代表你去“救国”,民主也不仅是选票,“希望”更不是政党垄断的代名词!
東方日報FB po 文留言链接在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