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东西的分别 -- 谈大马日和德国统一日 (特別延长版)

1990103日之前有两德,一个叫东德(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图中红色),一个叫西德(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图中浅蓝色)的地方。之后统一为一个德意志国。这一天叫做德国统一日Deutsche Einheit或英语:German Unity Day),打从一开始就被宣布为全国假期,以视尊重这德国建国史上其中一个最关键和最深具有意义的日子。

在更早的1963916日,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了之后,我们有一个叫做东马,一个叫做西马的地方。而916这一天就是马来西亚日,却在联邦成立了47年后,才迟迟地被宣布为全国假期。
隔着一道南中国海,虽然同是一个国家,东马西马两个地方的差异之大,无论在地方语言、族群、文化、和经济发展,就连外国游客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笔者有个西马的朋友甚至形容说,去东马好像去了另一个国度。
笔者没有任何的民调数据来论证,但如果在谷歌搜寻器打上‘西马人眼中的东马人’或‘东马人眼中的西马人’首十条结果就可以看到彼此有的偏见和不信任感。也许是来自错误的认知,或者是事实上‘两岸’确实就有不同的待遇,长期被分而治之,造成了东马人西马人的隔膜。就像当年的柏林墙硬硬把两地分隔,任由不同的执政集团治理下,结果东德人和西德人的命运迥异。为什么马来西亚成立了48年还有这种‘东马西马不同是一个大马’的现象呢?
以前的东德人,不是被西德人同情,不然就是被戏谑称为’Ossi’(东方人)。那时’Ossi’的代名词是落后,没自由灵魂的可怜人,甚至是难看的单色‘共产式’服饰文化和鸟笼式‘共产’组屋。可是今时今日的德国统一不到22年,现任的总理默克尔,不仅是来自前东德,而且还是个女性。放在目前的政治现实,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东马人当首相?别忘了前东德人用了不到一半的大马成立后的时间就办到了。不仅于此,前德国国家足球队队长巴拉克也来自前东德。即使是象征性符号,默克尔和巴拉克的例子也展示了德国人举贤与能已不看‘东西’的分别,一律平等看待接纳为一家人。笔者不否认仍有小部分前东德人念旧情怀还在,但大部分活在当下的前东德人西德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已超越了类似我们在地域上的偏见和歧视。这与德国联邦政府在东西合并后积极投入的‘Aufbau Ost(‘建设东方’)国家发展计划息息相关。
德国在统一的初期,前东德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及前西德人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也只有前西德人的一半,生活水平也只有如欧洲东南部发展中国家诸如希腊和分裂前的南斯拉夫一般。德国联邦政府启动执行‘Aufbau Ost’计划,主要目的为缩小东西德经济发展的巨大鸿沟,因为政府当时确认那是国家整合的最大问题。此后的联邦政府每年注资大约800亿欧元给东方5州属重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包括大力提升硬体基础设施。在1995年,当时科尔总理在联邦议院通过了一项总值1560亿欧元,名为‘团结契约II’的经济配套,建议提高国民所得税5.5%以筹资大约每年110亿给东部,直到2019年。经过了大约二十年的努力,若结果以下的数字会说话,现在它们就可能会用德语开心地向您报告:前东德人的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7100欧元到了2008年的15400欧元,涨幅达116%!虽然目前他们的人均收入仍普遍上低于西部同胞,不过已正在快马加鞭地追赶着,从统一初期的52%上升至现今79%西部人的水平。失业率也从初期的12.7%降至2008年数据的新低7.5%。要说德国东部人没有面对其他的问题是不客观的(比如说他们有大量人口往西部迁移的迹象)但若说他们的生活没有改善是假的。除了刚才笔者罗列的数据,你们可以亲自去当地看看就可知一二了。
反观,我们的东马两州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天然资源,甚至是长期以来中央政府执政联盟的定存州,在政治和经济上贡献了马来西亚联邦良多已不在话下。单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角度来看,沙巴和砂拉越两州就联合贡献了45%石油和64%的天然气。然而石油天然气工业在国油的控制下每年提供给中央政府大约40%的总收入或总值600亿令吉的收入,可试想想有多少是来自东马的肥水油田?
我仔细看这张RM50才知道一直以来它有个油田 ;P )
            非常遗憾的是,在首相纳吉提出的2011年预算案里,大约总值1200亿令吉的各项工程计划预算拨款中只有96亿令吉或大约8%是给东马的项目。这现象或许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对比东德西德,我国似乎逆行其道,金钱和资源反而是从较落后贫穷的东马流往较繁荣先进的西马。结果呢?沙巴州从70年代初期人均生产总值仅次于雪兰莪州(当时包括吉隆坡)的富有州到现在排名倒数第一的贫穷州,境内竟有16%的人口被列为赤贫人口!砂拉越州也好不到哪里去,有4.3%赤贫人口,比较起西马的2.3%高出大约两倍。再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尽管东马两州扮演了造王者的角色贡献了执政联盟54席位(相等于总数的28%),但是在选后组成的新内阁27部长席位里被分配下来给东马领袖的只有5(不到20%),似乎有点不对称和说不过去。
为何笔者要花那么多篇幅讲解东德西德整合的经历,然后又分析东马西马的现况呢?因为笔者相信,要缩小东马西马的经济发展鸿沟并非不可能,最关键的其实就是政治意愿和政策执行力。这并非喊喊口号,信口开河做出承诺就算数的。英文谚语说得没错:行动比言语大声。要维护真正的马来西亚联邦精神,要让以后的大马日过得更具有意义,那么往后无论是谁执政中央,照顾东马同胞的福利和协助东马的发展都责无旁贷,要有最起码的诚意与实际行动,并给予认真与足够的关注。随着最近的砂拉越州选举,国阵在人口最稠密的许多城市议席一一败选损失惨重后,国阵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探讨该用什么方式挽回民心之前更应该好好检讨其核心的东马政策,是否已下定决心认真地发展东马和重新给予东马人基本的尊重。高企的赤贫人口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是重点--在很多国家的定义,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是基本人权,并非谈及什么高度发展
最后,拿东德西德的例子做借镜,只有拟定长远计划最终目标往东西部平衡发展,才能真正期望东马西马人初次见面时心里不存芥蒂,不会有人觉得谁亏待谁谁又歧视谁,这才是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

(原文精简版刊登于9月23日砂州《联合日报》自由言论版)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科学思维作怪 - 日常生活实验的狂想

命题:用清水抹地一次不够干净,两次会明显更好
副命题:第一次抹地,用肥皂水会比清水的最后效果更好

前提:那天我做家务,我的室友负责抹走廊地,看到他只是以一次的清水抹过去,觉得不够干净。我的惯常方式是,一次肥皂水,一次清水。而他坚持说一次清水也够干净了 。

假设:两周之间的屋子是一样的脏,屋子里各地方的肮脏程度是一样的,两周做大扫除一次。

不可变的因素: 打扫频率,个人的抹地清洁度(我和室友),地拖的干净度,水温,水量/换水次数。

可变的因素:水的选择(清水或一定剂量的肥皂水),抹地次数(一次或两次)

实验设计组别:
1) 室友用清水抹地一次 (A),下个星期我照做 (B)。(A与B比较,排除或计算个人因素的不同)
2) 再下个星期我用清水抹地两次 (C)。(与B对比,计算两次抹地的清洁度)
3) 再下个星期我先用肥皂水再用清水抹地(D)。 (与C对比,计算肥皂水抹地的效果;与A对比,回答命题)
4)没抹地前的地面是阴性参考(E)。
5)为了证明不是因为事先预知测试而给予的心理因素而造成执行清洁工作的偏差,独立公正调查人还要再来造访我室友(F)或我(G)各一次,‘突击’检查我们平时用各自的方法(A或D)。这是拿来与预知测试时的工作表现作个比较。

测试清洁度的方法:
独立公正调查人在抹地干了后,厨房与走廊各地段做随意抽样式抽取样本(建议最少3个样本一个地方)
 独立公正调查人用一根挑耳棉花划过测试地面(一定的划过长度和力道),过后将之放入盛有一毫升纯水的cuvette(特殊玻璃容器)搅拌溶入杂物30秒,然后测量该水的Optical Density。获取所有样本的OD值然后取平均数来当该组的清洁度。

“清洁度明显的差别”定义:
清洁度的差别是x组OD值除以E组OD值。对比值越低,就越干净。对比值=1=地面同样脏。
主观的我取值50%...如果说组别(D)对比另一实验的组别(A)有更干净至少50%,就说明(D)做法的必要。如果(C)对比(A)也有50%的差别,说明抹地两次的必要性但肥皂水的使用是不太必要的,建议可取(C),但条件是(C)也不可以与(D)组差别超过50%。如果(A)与 (B) , (A)与(F)或(B)与(G)的OD值本身也有20%的差别,建议来个讨论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