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7, 2019

給三歲生日的禹丞


不知不覺,你已三歲了,還成了哥哥!你依舊是粑麻的驕傲和喜悅,也感謝你給大家帶來歡樂。親朋戚友、甚至是陌生人無論在哪裡,都對你疼愛歡心。昨天忙碌了整天為了你的大日子,希望你的生日過得開心。叔叔阿姨們給你好多禮物陪你玩哦!Kenneth叔叔昨天說他這一輩子至今收到的禮物都沒有你多,呵呵。
昨天早上是你'學校'的家長日。我感到很欣慰,老師們提及你時讚賞有加,說你的個人成長學習發展行為皆好。回想起一年前粑麻把你送來這個語言陌生的環境,而且還是直接進入大孩班,你從一開始只熟悉華語以及學習聆聽明白英語,到現在已可以與老師和同伴們簡單英語句子溝通,你真的很了不起。
更重要的是,你已是班上的‘大哥哥’,明白學校的規則運作,不止不再會隨波逐流一起幹‘壞蛋事’,而且還會勸說朋友不要這樣做,懂得找老師/大人調停解決玩伴之間的糾紛。你甚至主動關心朋友沒有喝水,用聽回來的故事人物勸說朋友要喝水!
我看你在學校扮演的角色如醫生、大廚、收銀員等認真起來似模似樣。老師說你的學習專注能力很好,可以獨立處事,無論是老師講故事、遊戲、唱歌跳舞和畫畫環節,你都聽著看著和參與。
你不是最嘰喳‘過動’的那位,也不是消極‘文靜’的一位,一切都正常。這裡老師們都當你是寶貝,charming boy。前天學校為你辦的生日派對,粑粑配合校方,特地為你帶來早前訂製你最喜愛的卡通Poli生日大蛋糕。看你高興得眉飛色舞,笑得眼咪咪嘴合不攏,就知道那是你當天的心情寫照。朋友老師們都為你高歌歡慶,你就好咯!吹了蠟燭蛋糕都要切多幾刀才要停。
在家,你會自動‘轉換’華語而且更厲害表達,到了某一個程度,有時粑麻都嫌你有一點嘰喳。你已經是個會問“為什麼/做莫”的小孩了,明白事理、情緒和簡單邏輯,很好嘛,我也常和你有‘父子’talk,也讓你參與更多家裡生活的各細節活動。難怪我的身邊好友同事都那麼愛找你玩,‘鐘意’你。
有人說,在你出世時我寫的那份信就像是我對你的宣言/承諾。沒錯,我就是要確保你有個愉快成長的純真童年,給你更多的生活體驗。你對新鮮事物好奇,正開拓你的視野和世界觀。你走入了山看了海;上了飛機坐了各類火車巴士,還有船,甚至與粑粑渡過了幾個一日遊,國內國外多個地點你也去過了;書中自有黃金屋,你和粑粑也一起讀過了相當多的圖書,增添了你的想象空間。對於真實世界裡發生/出現的一切,我盡可能解釋給你,甚至示範給你看。未來的學術成績我不操心,你善於觀察,發自好奇心主動去問肯去學習,自然你就找到了學習方法和知識。間中我也希望你能培養良好品格和懂得生活技能,對未來能獨立生活和思考有幫助。
我家的政策是,不可以有被寵愛和溺愛的孩子,不會容許有溫室裡的小花長大。在家,粑麻給你相當大的自由和尊重,我們讓你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選擇,比如說我們會問你,給你選擇穿上自己想要穿的睡衣、內褲等衣物;問你要吃什麼,飯還是麵;要用什麼餐具用餐;要不要跟隨粑粑去巴殺(甚至僅去樓下丟垃圾)等。只要不傷大礙、不危險、不過分的適時要求,我們都基本上會同意,但不至於讓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你聽得明白粑麻的道理,在家裡有時你還是會堅持和固執,我們只好耗下去。但是我們堅決沒有用體罰(至今和以後都是)。有時粑麻瞬間控制不了情緒時還是會大聲說話罵到你,但我們盡可能保持耐性、適當的時候要用嚴肅的態度與你溝通。
如今的你已是哥哥,沒有擔心你不愛妹妹。粑麻知道你會心掛,sayang和呵護妹妹,只怕你有時太熱情。你們有兄妹情很好嘛,粑麻的原生家庭都沒有這樣的經驗,呵呵。你們珍惜這段手足情關係,將來你也要承擔身為哥哥的責任。粑麻對你們一視同仁,絕對不會偏心。現在妹妹還很小,肯定要花時間和注意力照顧妹妹,你能諒解就很好了。
好了,我可能啰嗦點了,讓大家看看你這兩天的照片吧!你的生日已過得快樂,希望你在其他的日子裡也一樣健康快樂成長!
愛你的,
粑粑
寫於2019年5月26日(*昨天已起稿但未完成)

Sunday, May 26, 2019

給瑀霏妹妹的第一份信


嗨,你好!歡迎你昨天來到這世界,我是你的粑粑。不好意思,你出世差不多整天了,我拖到現在才把你的信寫完。不同於你親愛的哥哥大概三年前的情景,這次我得奔波多一些,特別是安頓你哥。唯我堅持要騰出時間寫信給你,記載歷史的這一刻。我也要把該說的話先說好。
你是目前我們林家四口最小的一位,而且還是女生,想必一定受寵愛有加。肯定不少人會把你當成我的前世情人來看待。對於這樣俗氣的民間說法,你知道我是不以為然的,因為我都不確定前世我是男還是女,所以前世情人不一定堅持要是女的。我也覺得不公平嘛,因為阿嫲年代有那麼多孩子,難道阿嫲阿公們那麼多情、前世情人這麼多?到了我們這一代反而我們的前世變得更專一?如果這樣的說法可以成立,我都不敢想若有下一胎,到底是要男還是女?
好了,我認真一點。這次你在媽媽懷胎裡至足月,我們粑麻倆都很欣慰和鬆了一大口氣,因為你的哥哥比較早產了一些。除非是剖腹生產,每個自然生的娃娃都會在當下給麻麻極大的痛苦。確實有些朋友說得沒錯,我們的生日都是媽媽的受難日,要感謝媽媽。我好感謝你和哥哥,在這些過程中都盡量加快步伐,減少了麻麻的痛苦長度。你也出來的得快,麻麻在產房裡不到兩小時你就呱呱落地了!你雖然比哥哥出來時重,但看起來沒有比較大。每次我和媽都對你們出來的那一刻的經驗嘖嘖稱奇,值得回味(慶幸的是我來得及錄影,呵呵)。
粑粑麻麻為了讓你和哥哥的見面製造了期待和關愛,特地設計了互相交換見面禮的環節。你收到哥哥給你的禮物,開心嗎?哥哥好開心哦,他先幫你試馬,說你還小不懂玩。粑粑麻麻也幫你物色一個好禮物給哥哥,他拆開了看,當然也滿心歡喜,是他會喜歡的玩具車和軌道類的遊戲!哥哥還想為你慶生,在醫院樓下的蛋糕店選購了一片蛋糕,拿到病房裡給你唱首生日歌。你看起來很累一直睡,可能沒聽到,沒關係,才第一天嘛!以後我們全家也會為你慶生唱歌給你!
上一次你哥出生在檳城,而這次你在吉隆坡,會比較靠近粑粑多數的親朋戚友。第一天就有阿嫲大伯叔叔嬸嬸阿姨來探訪你了,還有粑粑的好友。你看(照片),他們多麼喜歡你!
有人開始問起你的名字,為何你叫林瑀霏。這個當然粑粑樂意幫你回答,你的名字來由你以後也該懂。首先,你的名字在某個程度上必須與哥哥有關聯,一脈相承。我們都保留了這個中間名。哥哥的是大禹治水,在粑麻來看,略顯有點陽剛。我們添加了一個王字邊,不是為了幫你加冕作王,而是把這字柔性化。在字典裡的注釋是像玉的石頭,你確實有如玉般的純潔、有價值。而則是我們3人都蠻愛的名字讀音,特別是你哥哥。他老早就定調記得你的名字(儘管他一開始誤以為你的霏就是飛翔的)。粑粑麻麻蠻喜歡你的英文音的名字Faye。在眾多fei1讀音的字選當中,我們看中了。首先,它與水有關,就與哥名有所銜接。有著瀰漫的雲氣的詩情畫意。再加上雲氣的色彩一般也接近,整體名字和諧和文藝,特別適合女生。
有人說,女生來到這個仍是父權主義掛帥的社會,會可能吃虧,同時也可能危險,做粑粑麻麻的不會擔心咩?你的粑粑絕對主張男女平等權利,並努力通過各種方式糾正在我國社會的性別差別待遇,確保你不會因為是女性而被歧視。我不相信女性需要特別被保護優待給予特別地位,而是要解除父權社會制度壟斷她們的公平機會。我本身傾向有條件式地支持女性固打制,或許那應只是短暫性的糾正偏差。粑粑絕對相信你未來會努力憑藉真實力才幹贏得各方的認可讚賞,敢於行動實踐夢想。
這個地球的未來肯定也與水有關。我們正面臨著全球暖/熱化等的氣候危機。帶你來這世界不是要你來受罪,我們可以在兩代之間一起為地球做一些事,盡一份力量。自從去年開始崛起的Greta Thunberg效應,讓我不能忽視的事實是,既使是凡人平民也能改變世界向維穩以不變應萬變的各國各級政府施壓發出挑戰。我想,等你長大了,在看看Greta Thunberg的事跡,是否會給到你一些啟發?在你成長的過程,我也會傳授給你更多的知識和生活技能及培養良好習慣,以讓你有個好的開始裝配環保意識,將來可以為社區、國家甚至世界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和改變。我看好你們哥妹倆!
對了,下個週六就是你哥的生日,我們再一起為他慶祝,好不好?希望你對麻麻好好,讓她有多點時間休息養身。
好了,不多說了。還有要說的話可以留待下一份信。我很興奮大概今天就可以接你回家。等下見!
粑粑
寫於2019519

Thursday, May 16, 2019

有關最低薪金的中文媒體訪談


- 关于最低薪金应该定在多少,众说纷纭,可以确定的只是现在的最低薪金远低于living wage/decent wage。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薪资、未来发展、环境变化等都是流动的,想要制订划一的“最低薪金”,是否不切实际?

答:
有關最低薪金的制定,政府有一個方程式計算。那里有兩個計算組合:工資基礎定率(floor wage)以及調整標準(adjustment criteria)。前者是拿(經平均每戶受薪人數調整的)貧窮線收入與中位收入的平均,後者是用以調整員工的生產力成長、通膨成長以及失業率的衝擊。



目前的計算肯定仍低於體面生活的工資。近期公積金局公佈的巴生谷生活開銷指南就點出了全國劃一最低薪金制度的問題,兩位目前領著最低薪金的員工(折合每月收入才2200令吉),如何在雪隆區應付建議中的每月家庭開銷4420令吉(假設他們還沒孩子)?

我早在被東方日報採訪時已表示,由于国內不同州属城乡地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不同,政府可依据个別地区设定不同最低薪金数额。比如說,雪隆區的生活開銷较高,需要更高的薪水支持。
「最低薪金实施后,有些公司或为了节省成本而裁员。但若看到乡村薪水成本较城市低,可能考虑去乡村发展,就可把工作机会带去乡村。」
「一些国家根据不同地区及群体(如残障人士)设定不同標准,如印度有超过1200种最低薪金额。但我国无需太复杂,只依地区区分就好。」

我認為,目前的問題是貧窮線收入制定得太低,進而拉低了最低薪金的數額。目前的每月最低薪金的數目(1100令吉),其實也不盡然是根據方程式的算法,不然就不會出現原先只調整50令吉,過後因工會和大眾抗議施壓而多加50令吉。根據我的算法其實接近1370令吉。



- 最低薪金保障劳工付出得到应有报酬的“权利”,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劳工找到合适薪金工作的“门槛”提高了,因为雇主不愿增加付出的“代价”,认为政策给商家带来冲击,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

答:
您對最低薪金的功能和定義有些誤解和出入。我國的全國薪資咨詢委員會設定最低薪金的宗旨是:1)確保勞工和其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可滿足,2)提供勞工足夠的社會保障,3)確保工業可向價值鏈上游移動,投資在更高科技以及增加勞工生產力。4)減少國家對低技術外籍勞工的依賴。
您所謂的是第一點和第二點,但還要加上最低的保障。
僱主不可又要人做工,又不給員工社會最低和足夠的保障讓他們生活得較體面。我相信,如果執法全面和妥當,僱主又真的要人的話,他們還是會乖乖遵守法律根據需要聘請員工。如果一個生意要靠剝削眾多員工的一兩百塊來維持生存的話,或許它沒有理由應該繼續存在了。

- 最低薪金能“解决”大马的低薪问题吗?(用禁止低薪来解决低薪,会不会沦为“清除低端人口”)

答:
最低薪金本身不是用來解決低薪問題,雖然會有連鎖效應帶動低薪階級人士的薪水調整(這也不必然發生)。其實,往另一方面看,若低薪階級的薪水提升,也代表可支配收入增加,用在日常用品的消費自然也會增加,一些中小型企業商家難道不會因為銷量提高而受惠嗎?
所謂的“清除低端人口”,有點無稽之談哦,說什麼實施了最低薪金會提升貧窮率。要知道沒有最低薪金的情況下,有些低技術勞工被逼要在貧窮線下工作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外勞。有了最低薪金是幫他們合法脫困。我國也不是才剛實施最低薪金,各行各業依然運行?失業率還沒顯著變壞,反而稍微下降變好。


我有聽說有僱主要轉用合約的方式僱傭員工。不確定目前這個問題顯著與否。但我相信僱主有辦法調整營運方式和財務管理。當然最低薪金不可以隨便制定,必須要有公平透明的機制計算,根據現時因素調整


- 在与the edge singapore的访问里(第47题),你提供了最低薪金对大马就业率、中小企业的影响的数据,和你确定这些数据仍未过时?
(https://cheehan85.blogspot.com/2018/11/minimum-wage-and-implications-to.html)

答:
您要問的是,到底我的數據還有沒有被更新嗎?針對我的SME數據,目前還是最新的沒被更新,但是有關勞動參與率數據,已更新到去年的第四季。

This policy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improvement in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ng rate (LFPR) from 65.6% in 2012 (pre-minimum wage policy) to 68.6% in 2018Q4.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policy also coincided with an increase i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ur force, where female LFPR reached 55.6% in 2018Q4, up from 49.5% in 2012.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in Malaysia also increased from 12.8million in 2012 to 15.4million in 2018Q4. This clearly shows tha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labour participation in Malaysia were not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minimum wage policy.

我就原文內作了一點更新。別忘記去年的最低薪金又調整了一次,不僅就業人口和勞動參與率沒有下降,失業率還創至少3年內的新低在3.3%


在这里加问一个问题:有商家指劳工因生产力不足所以薪水低,请问你的看法?有没有数据证明呢?

答:
我其實反倒要請那些商家指勞工因生產力不足所以薪水低(活該),拿出數據來證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以工時來計算的年度勞動生產力從2015(總計325億小時)到2018(總計342.5億小時)年,每年都增長。

Healthcare: On the right track, but financing challenge awaits (The Edge)

When the Pakatan Harapan government took over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it was one of the better organised and well-performing ministries, even under the Barisan Nasional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t and experienced civil servants form the backbone of the health department, steering the ship steadily all along.  Nevertheless, that does not mean the ministry was flawless. In the past, much decision-making and top-level policy actions were seemingly plagued by weak political will to drive through reform. With the change of administration, Health Minister Dr Dzulkefly Ahmad and Deputy Minister Dr Lee Boon Chye now carry the burden of high expectations from the public.
Obviously, health financing is 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an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zulkefly had vowed to keep the Pakatan Manifesto promise to raise the health budget to 4% of the GDP. Unfortunately, that did not materialise in Budget 2019 and only 2.3% was allocated for the MoH budget, or a projected normal increase of RM2 billion.
Dzulkefly proposed that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be set up to expand the ministry’s revenue, but this was deemed controversial and was finally abandoned in February.
Given the constraints, the ministry probably understands that the rising healthcare demand and disease burdens translate into more financial resources being required in the future. Thus, it has put greater emphasis in two areas: i) strengthening primary healthcare, and ii) addressing severe public health issues, especially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To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healthcare services to the rural population, MoH has taken steps to “repurpose” the 1Malaysia clinics into Klinik Desa and reinforce them with medical doctors. It is also introducing the cluster hospital concept, which brings specialists to rural district hospitals to de-congest the waiting crowd in urban areas. Meanwhile, to address public health issues, the government will impose an excise tax on sweetened beverages. Some RM100 million will be provided this year to the PeKa B40 programme for mass health screening for the B40 population aged 50 years and above. Additionally, there is now a ban on smoking within a 3m radius of all eatery premises.
Although MySalam is actually a programme under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t is often perceived as an MoH initiative. It has received its fair share of public criticism regarding the utilisation of the RM2 billion fund managed by Great Eastern Takaful Bhd, which some believe to be driven by the insurer’s self-interest and seen to benefit it. Critics argue that the benefits provided for B40 patients covered by the plan may not be meaningful or substantial enough. Some exclusion criteria would even rule out B40 patients in desperate need of financial support.
The health minister has heard the grievances of housemen who shared their experience of long working hours and responded by reducing the work hours per week from 65 to 75 hours to 60 hours. This shows he will not hesitate to take action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The ministry also sees investment value in adopting 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to be extended to all 145 MoH hospitals within three years despite the hefty development cost. This would help in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care, as well as improve health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All in all, I would rate the performance of MoH as being positive under the PH government, though this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Pakatan Harapan Manifesto, which is relatively thin on health matters. The ministry’s current direction is on the right track, but the true test lies in how it will rise to the challenge of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sustainable national health financing policy, as well as tackling the high prevalence of certai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Dr Lim Chee Han is a senior analyst at the Penang Institute in Kuala Lumpur

挺莊迪澎文

自去年1月,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群議社Agora Society,一向來都走得正,秉持原則做事,一心為了國家社會變得更好。身為獨立的公民組織,我們的觀點不一定與政府相同(所以NGO是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的縮寫嘛),或許與其他的NGOs在某些課題立場也有分歧。這本來就很正常,這無阻我們群議社與廣大的公民組織在某些課題合作為了督促改革事宜。我們曾/正合作的對象包括隆雪華堂、行動方略聯盟、CSO platform for reforms、著名人權組織和律師、還有多家媒體電台電視台等,地方組織有共思社、檳城論壇、柔南黃色行動小組、Lightup Borneo等。我們群議社一直為理想奮鬥付出行動和做實際工作,不僅僅是在網絡上打嘴炮評論而已。

公民社會在我國的力量仍薄弱,所以各組織盡可能在最大的共識上為政策/制度改革方面團結力量和共同努力,不要分化彼此。但這不代表每個組織在每個課題和支持不支持政府方面都要一言堂。

我們群議社社員一直對馬哈迪主導執政聯盟方面頗有異議,我們為此多番作出局勢分析,有很多事實根據佐證為何我們說如今我國的種族政治仍猖狂、體制改革仍緩慢,與老馬和土團黨的強勢有關。我們不期望所有人都在此刻都認同我們,但歡迎大家就此課題就事論事討論甚至辯駁。我覺得惡劣的是人身攻擊拋出論述倡議者的網民評論人,他不針對論述討論就算了,還刻意扭曲說法抹黑他人的人格。我心痛,因為看到有一些我的朋友讀了那人寫的東西可能被誤導而去'like'表示認同。

在這件事上,我挺莊迪澎博士社員。群議社也與莊同在。

新舊大馬之別在於制度改革 -- 文章前言

這篇文章初稿是在希盟執政滿一週年之前就完筆。對我個人而言,我關心、執著和努力的也是為了推動政策/制度改革。所以我與欲推動改革的CSO各團體合作走在一起,沒問題。當然個別人士和團體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達成目標,我也不例外,樂見其成。我堅持公民社會擁有自己的定位、角色以及目標。我為社運付出,不為了進入體制,而是希望能更壯大公民社會的力量,這正是時候。

公民組織本來的功能包括批判和施壓政府,但這也不是全部和絕對的。公民組織要對事不對人,不一定一開始就要站在政府的對立面,但也要知道公民組織是非政府組織,不可能都採取政府的立場。我認為,當政府有意願落實良好政策改革的時候,比如說推動地方選舉和選舉制度改革的時候,我與社運友人都挺力支持、讚揚以及願意協助推動議程。當初劉偉強部長說要廢死,我也一樣支持、為這議程和理想而努力,不介意是否公眾對我“人參公雞”說了極為難聽的話,我無怨無悔。這就是公民社會應保有的獨立性,該批評施壓的時候就去做,該讚揚的時候不應該吝嗇掌聲。當初對國陣政府時候怎樣,現在對希盟政府就應該那樣,不要有雙重標準。

我明白在體制里也有努力工作致力改革的人士,他們或許會面對就有更多的顧忌、阻礙和妥協。要改革的話,雙雙都有扮演的角色,在各自的崗位努力。而我在這個時刻選擇站在公民社會里奮鬥,不為名利功勞只為理想(其實在體制里也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人,包括公務員本身)。

我不想花時間在網上與人作無謂的‘人事糾紛’辯論打口水戰,寧願把上班之餘的時間和注意力用在社運建設工作上,包括寫文章擴展論述、把資訊、知識和分析傳授和分享給大眾,及組織連線發展工作。我用我的方式去建設,理性議政,壯大我們的公民社會。

新舊大馬之別在於制度改革

有人問我,在人權課題上會給希盟打幾分?我說,幾乎交白卷無政績可言,又怎可能及格?希盟又是否比國陣進步?我認為沒有必要比較,只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反正都不及格,何必在乎誰比誰好?最重要的是,希盟接下來四年要留下什麼政治遺產,是否有決心落實制度改革?烈火莫熄洗禮後,國人要看到政府有誠意、擔當去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才會合理通融,等待政府落實計劃,把問題處理好(do the thing right)。一個國家不會因為換了不同政權做政府就變「新」,真正能區別新與舊馬來西亞的,是徹底的制度改革,確保舊體制惡習不再回來。

【文/林志翰】
希盟執政滿一週年,民望從高走低是預料中事。國人對政策偏差不滿已久,告別貪腐濫權、種族主義充斥時代後,自然期盼甚殷。民主和改革不可以僅是口號,既然換了政府,選民無不期望新政府展現體制改革的政治決心,糾正制度,修廢惡法。總之,就是要看到希盟實質上與國陣不一樣。那些曾經歷街頭、議會的抗爭者,更告誡以往的同道進入體制後毋忘初衷。
美國學者詹姆士•費里曼•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說過:「政客關心的總是下一屆選舉,政治家在乎的則是下一代」。過去一年每每提及體制改革、糾正族群差異政策時,希盟要員總是顧忌種族、宗教右派勢力,最後索性不再提或U轉自保。問題是,執政的最大兩黨:人民公正黨和民主行動黨是多元種族且改革鬥爭較鮮明的政黨,下屆征戰若要師出有名,就得在這五年交出成績,否則難保支持基礎會動搖。如今施政方向看似被馬哈迪及其右翼的土著團人士主導,一年來雜亂無方向,有些言行甚至違反競選宣言。
一年,代表五分之一或20%的任期已過去了,希盟政府真的有意落實競選宣言嗎?馬哈迪早前以「競選宣言不是聖經」輕易打發,候任首相安華和土團黨最高理事旺賽夫(Wan Saiful Wan Jan)更指制度改革是城市精英關心的。鄉區發展與貧富懸殊固然重要,但不代表不可與制度改革並行。再說當初打著烈火莫熄旗號的改革者,未必都是城市精英。要求擺正制度,避免國家資源被濫用、政治人物自肥不受監督,難道不是為了人民福祉?
國內公民組織反貪污與朋黨主義中心(Center to Combat Corruption & Cronyism,C4)日前不滿新政府體制改革進展緩慢,國際人權組織Article 19、Civicus更直言政府首年改革議程不及格,非但未廢除惡法,反而用來對付國民。希盟競選宣言裡有關「廢除惡法」的第27項承諾,說明將廢除五項法令:《1948年煽動法令》、《1959年防範罪案法令》(POCA)、 《1971年大專法令》、《1984年印刷機與出版法令》、《2016年國家安全委員會法令》;承諾修改和撤除不合理條款的也有五項:《1997年刑事法典》(有關和平集會與傷害民主活動)、《1998年通信和多媒體法令》、《2012年國家安全罪行(特別措施)法令》 (SOSMA)、《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2015年防範恐怖主義法案》(POTA)。
以上列舉的十項法令,究竟決定廢除或修改?反之,希盟政府已援引惡法《煽動法令》十五次、《通信和多媒體法令》二十次調查異議份子。連人民之聲(Suaram)向國會呈交備忘錄後,也被警方援引《和平集會法令》問話。這些舉動似乎與國陣時代沒有什麼不同。如今已確定的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法令》略修後保留,內政部宣稱其餘六項惡法尚待研究,並未透露到底廢除或修改。至於具體修改內容亦缺乏公共諮詢,公民組織無從監督最後出爐的內容是否符合期待。獨立警察投訴與行為不檢委員會(IPCMC)從首相阿都拉時代至今仍未有最後定案,這也是希盟宣言的第20項承諾。值得一提的是,由各界貢獻改革建議而匯成的「資政理事會」(Council of Eminent Persons,CEP,上圖)百日報告竟遭《官方機密法令》保密,令人難以理解。
宣言也矢志要讓人權委員會(Suhakam)成為信譽良好的機構。然而,人權委員會總結許景城牧師失蹤案聽證會,指警察政治部涉及其中,馬哈迪卻懷疑他們的專業,斥為謠言。該會主席拉扎里(Razali Ismail)大約十天後就辭職,不免讓人浮想聯翩。希盟宣言第26項確保我國人權紀錄 「備受尊重」,卻害怕右派大力反彈流失選票,一個月內撤消簽署《國際政治和公民權利公約》(ICCPR)、《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等六項人權國際公約的決定,錯過了明確表達政治原則和意願的第一步,用以擺脫專制威權政體以及種族主義的舊馬來西亞。
有人問我,在人權課題上會給希盟打幾分?我說,幾乎交白卷無政績可言,又怎可能及格?再問希盟是否比國陣進步?我認為沒有必要比較,只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反正都不及格,何必在乎誰比誰好?最重要的是,希盟接下來四年要留下什麼政治遺產,是否有決心落實制度改革?烈火莫熄洗禮後,國人要看到政府有誠意、擔當去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才會合理通融,等待政府落實計劃,把問題處理好(do the thing right)。
接下來的制度改革進程如何?我個人較為悲觀。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副主任菲爾•羅伯森(Phil Robertson)近期說:「大部分政府執政第一年就會作出改革,因為這正好延續選後的政治動力,符合人民求變期待」,我認為這說法有行為科學的根據。無論個人或組織,行為一般傾向 「現狀偏差」(present bias)和「抗拒損失」(loss aversion)。前者會把現況當下的考量放到最大,後者則儘量避免損失,不敢進取面對風險。如果執政首年已難招架右翼施壓,到了第四、五年甚至下次選舉時,希盟還會有更大的勇氣面對政治風險嗎?我真的不期望結果如此,唯有呼籲若要改革,就得雷厲風行趁現在!
一個國家不會因為換了不同政權做政府就變「新」,真正能區別新與舊馬來西亞的,是徹底的制度改革,確保舊體制惡習不再回來。

Wednesday, May 08, 2019

希盟衛生政策一年回顧


希盟聯邦政府即將執政一週年,從街坊、講堂、記者會到電視台,眾人議論紛紛及回顧希盟一年來在各方面的執政表現,以及檢視哪項競選承諾已被實現與否。筆者本身是醫療衛生政策研究員,自然而然也被媒體詢問相關的問題。
希盟政府底下多個部門的表現各異或參差不齊,可從多個角度探討,其中的因素包括:部長與副部長的領導能力與素質、他們的政治改革意願、和部門官僚的專業配合等。內閣對部門重要決定的處理,特別是當內閣鬧意見分歧的時候,對部長的威信考驗大,因為部長屬意的政策或可能面對割捨、擱置或替換。
預算不達目標
衛生部,既使在過去國陣執政時期,一直都是專業表現比較特出和組織架構較佳的部門。衛生局主要是由一群有專業能力且有經驗的公務員官僚撐起,在某個程度上引領方向。這並不意味著衛生部的運作沒問題。過去衛生部在最高決策方面常被政治因素捆綁著,缺乏意願去改革一個逐漸面臨營運與發展千瘡百孔的公共衛生醫療制度。
政權易手之後,部長祖基菲里阿末與副部長李文材走馬上任就承載著民眾的高度期盼。顯而易見,衛生籌資(Health financing)是其中一個重大課題。打從一開始,衛生部長揚言將守住希盟競選宣言的承諾,將爭取政府的衛生預算,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遺憾的是,去年提呈的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已提早違諾,衛生部的預算僅獲大約2.3%國內生產總值,季度性地調整增加了20億令吉的預算而已。
衛生部長甚至曾提議成立一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來為衛生部開源增加收入,但這個非常具有爭議的提議到了今年二月衛生部才宣佈放棄這點子。這未嘗不是好事,筆者認為衛生部的責任本來就不是為了「做生意」。
由於財務預算的重大限制,促成各地醫療設施的保養和醫藥供應捉襟見肘的現象長期出現。不久前,有位年輕醫生終於忍不住通過社交媒體發文描述和投訴其服務位於沙巴首府亞庇的公共診所。該處因長期缺經費,導致設施長期失修及沒錢付清潔打理費的窘境。隨後很多醫生同道也撐這位勇敢的醫生,說明這個例子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其實全國各地有很多診所和醫院每天都面對類似的挑戰。
有鑒於此,衛生部或明白,如果放任醫療護理需求和疾病負擔持續增加,就意味著未來將須注資更多來應付。這正是目前衛生部的困境和軟肋。因此,衛生部一再強調兩個政策重點:增強初級醫療護理,以及應付日益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公共衛生問題。
 為了讓鄉區人民更方便使用公共醫療服務,衛生部已改裝前稱「一馬診所」(Klinik 1Malaysia)的設施,大部分已提升至鄉區診所(Klinik Desa)和公共診所(Klinik Kesihatan),並派遣醫生進駐診所。過去「一馬診所」因沒有醫生執勤而備受詬病。衛生部也推介「醫院集群」(Cluster hospital)概念,把專科醫生帶到鄉區地方醫院服務,以減少市區醫院的擁擠現象,同時給鄉區人民便利。
關注健康新政策
為了應付日漸棘手的公共衛生問題,新政府從今年7月起將向含糖量高的飲料製成品徵稅,一方面可提高稅收,另一方面則希望飲料製造商和民眾會改變目前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從中減輕人民肥胖或超重的健康問題。另外,今年衛生部將獲一億令吉撥款落實PeKa B40健康關懷計劃,為家庭收入最底層40%及50歲以上的國民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並且提供輔助金給需要購買醫藥器材和繳付交通費遠道來看病的B40人民。
抽煙行為會增加公共醫療需求和負擔已不在話下。相信更多人會記得和關注衛生部的禁煙措施,它規定煙客在飲食餐廳距離三公尺範圍內不得抽煙。雖說這不等於全面禁煙,相信這將有助於其他非煙民食客避免受到二手煙禍害健康。可喜的是,政府為了堅持做對的事,即使面對煙民反對、嘲笑或威脅,也面不改色不為所動。
儘管MySalam醫療保健保險計劃是財政部所推動的,公眾普遍的印象仍是衛生部的倡議。該計劃備受公眾批評,正因總值20億令吉基金交由大東方伊斯蘭教保險有限公司管理,讓人懷疑這計劃是否惠及該公司集團和存在利益衝突。有人也批判說該計劃為B40病人提供的好處十分有限、沒太大意義。一些排除性標準(Exclusion criteria)相信將把為數不少的B40病人排除在索償受惠之外,但恰恰正是他們最需要財務援助的時候。
聆聽和行動
雖然醫院實習生長時間操勞工作已不是新聞,衛生部長仍親身去接觸和聆聽他們的故事,並展示政治決心改變現狀。譬如,衛生部將每週的工作小時從65-75小時調整減至60-62小時,並制度化每日的執勤時間表。同時,衛生部為了縮短實習生等待被招錄的時期,而推行了「高表現實習計劃」,將訓練期從兩年減至18個月。
儘管投資全面提升全國145間醫院和1700間診所的資訊系統至電子病歷須耗費相當大的發展開銷,但是衛生部長有政治決心要在三至五年內落實。這個決定可謂相當有遠見,相信有助於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同時改善醫療管理和規劃。
縱上所述,筆者個人對希盟政府衛生部的整體表現感到滿意,因為大致上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希盟競選宣言對衛生醫療政策著墨不多,有提到的承諾大多數已經以某個形式落實,最大的敗筆還是衛生部的財政預算。未來最大的挑戰和隱憂是如何設計和確保有個可持續性的國家衛生籌資政策來維持和改善現有的公共醫療服務,同時應付日漸趨高的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

刊登于《東方日報》東方文薈版2019年5月5日

東方日報FB po 文留言链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