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Pa Sang Style



I like this, just because it is coming from my birthplace (Klang/吧生/Pa Sang), and my dad's hometown, which I always have fond memories.

I think Gangnam style cover songs do provide a globalisation phenomenon, which many local versions adapted to promote the local culture, lifestyle and languages.

In this episode of Klang style, you'll hear the Klang-style hokkien (which i grew up exposing to), and will see local popular food such as port klang seafood and bah kut teh, the infamous Klang River, local sport culture (badminton and jogging in Taman Rakyat), and also implicate that some local chinese malaysians who like to gamble (like to report themselves to Genting highlands)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假如每周礼拜天商场不开店


“如果每个星期天全国放假一天好吗?”我问道。“神经病,这是什么问题啊?平时我们的周末两天不是都有假吗?不然哪来那么多人在周六周日得空去购物逛街去看电影啊?”朋友这样答我。“是吗?星期天你在购物逛街看电影时,是谁开工让你可以享受这一切?”我这么一回,顿时朋友愣了一下。

在一个资本世界和消费主义挂帅的市场经济里,金钱每年365天都在滚动运转着。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购物商场尤其是在周末两天更是人潮汹涌生意最兴隆的时候。平时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周末两天或许也不介意人挤人凑热闹去逛街,有些人还乐此不疲。若要在我国实行周日全面停止营业一天,商家肯定会抗议他们的利益受损收入减少,呛声政府干涉他们的生意。大部份消费者也应该会大吐苦水,不满意政府剥夺了他们‘休闲’活动,要他们被迫堆在更拥挤的周六购物人潮里受苦。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周日没假可放还得被迫上班的职员呢?

德国,与不少欧盟国家一样,从2004年起正式实施了全国商店星期天禁止营业的法令。这意味着,除了餐厅、小吃饮料店、面包店以及在飞机场火车站内的商店之外,其他店一律禁止在周日营业。劳工总会当然欢迎这政策,认为它保护了员工们把周日当作休息日和家庭日的权利基督教教会更欢迎这禁令的实施。他们认为,星期日本来就应该是‘礼拜’天,担心商业活动会或多或少干扰或影响一些教徒主动参与祈祷活动的意愿而政府希望消费者可以改变购物的习惯以配合这项政策,这样就可以让全部人都享有至少一天休息日

关于这项政策的辩论不止于此。反对者批评劳工总会把问题简单化,忽略了其实也有不少人愿意在周日打工赚取更多钱(因为一般上周日的工酬会更高)。来自英国贸工部的报告数据显示周日兼职的学生和单亲妈妈群体的比率显著的增加。一旦周日强制实施禁令,就剥夺了有心人兼职补贴家用的机会与自由。同样的报告也指出星期天的营业开放,对于商场进出泊车的公众起着不小的交通舒缓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周六在商场排队结账或咨询服务的等候时间,从而给予公众更多有意义的时间支配

事实上,我国也从来没有类似德国的这种禁令。国人可能难以想象商场在周日关店的情景,因为很多人太依赖或太习惯了商场提供的一切休闲与娱乐活动。在每时每刻长期轰炸的商业促销广告之下,似乎让人欲罢不能,即使少了一天购物也不行。以我在巴生谷一带的各商场观察,其实周末两天的人潮都旗鼓相当。人潮之多已让我分不清到底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习惯还是需要。

每当星期天我走在德国市区里,看到路人悠哉地遛狗散步或轻松地骑脚车,或一家大小在公园欢乐地投入户外活动,我觉得这才像个真正自由轻松的星期日。免于金钱味和喧闹拥挤匆忙的人群,大家能享受一片视觉与耳根清静,这是多么难得啊!虽然我尊重欲在周日赚取外快的兼职者权利,但是我认为一个福利制度完善,贫富悬殊差距小的平等社会里的全体国民应该可以无财政顾虑地享受一天真正的休息日。还有---是时候培养国人,除了去购物广场逛街以外,更有营养更有意义的家庭休闲活动了


* 我已更正了文中提及的德國實施禁令的日期。在刊登版本的文章里我寫“2010年1月”,實際上是從2004年開始。在2006年與2007年德國聯邦政府已把實施禁令的權力下放至德國各州政府。

延伸閱讀:

4) Regulating shop opening hours harms both consumers and workers (an article from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Shila Amzah 征服 conquered at Shanghai

You can't imagine someone who does not speak Mandarin, can sing a mandarin song that well, with feelings.

Shila Amzah well deserves the champion title, literally 'conquered' (征服/zheng fu)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judges and audience.

It's not unusual to find Malay (especially girls, though) who like to listen to chinese, japanese or/and korean songs. In my guts feeling, I think that fewer chinese do the opposite (who like or even bother to listen to Malay songs). Malay don't understand chinese songs but they like, many chinese do understand Malay, but rarely listen.

well, i don't follow Malay pop songs, but i do appreciate Malay/Indo rock songs.






丘光耀(超人)版的「征服」parody:



就这样換新政府 切断了國陣退路

我的心情是坚固 我的决定不糊塗
就这样換新政府 不要中納吉的毒
國陣巫統已落幕 馬華民政已入土

Sunday, September 16, 2012

雙重標準與是非判斷


批評他人別雙重標準時,別忘了自己的原則和是非判斷價值觀。

如果你覺得那名19歲少女踩上了納吉的肖像沒犯罪,就別說為何警察不去調查那些公開侮辱冒犯民聯領袖的土權和巫青份子。不是有人說,爲什麽警察那麼得空去調查踩肖像的女生而不是去打擊罪犯維持治安,那麼為何現在警察開檔要查那些土權和巫青人士時,有人會覺得這樣比較公平合理呢?

一個人在公共場合的舉止言行如何,反映出的是個人修養德行。只要不是使用暴力造成他人人體的傷害或財物的破壞,成熟的民主社會還是要容許一些人以不理性或不文明的方式宣洩不滿(注意:潑紅漆的亂人不包括在被容許的範圍里,因為破壞私人財產是犯法的)。侮辱領袖和傷害他人的感受,不足以構成罪行,更不需要浪費社會資源來對付這些非理性的人。 針對這些無禮的行為,你要用道德譴責要罵回他們,隨便你。 

同樣的,一些民聯的領袖(尤其是行動黨的)喜歡發表文告問道,為何警察和總檢察署不動用《煽動法令》或《證據法令11A條文》對付和調查那些在公開場合或在網上發表種族主義或挑釁宗教情緒極端言論的巫統領袖。我就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不認同該條法令,就不應該再援引該條法令來對付政敵,不管你是否只是存心要挑戰當權者如此做以示公平。

不公的法令就是不公的法令,不管當權者是不是雙重標準,不對的事就不應該支持,即使是用在政敵的身上也是不對的。要清楚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2)黃明志、2校長、竄改宰牛照者‧卡巴星:通通都要告

3)质疑是否援证据法控巫青冠英宣布槟拟推反跳槽法

但是如果你閱讀律師公會主席林志偉的言論,格調卻不一樣:
质疑没援引煽动法对付依布拉欣律师公会谴责土权烧安美嘉肖像

“我们反对煽动法令,但是如果政府(在霹雳变天风波中)使用煽动法令来对付(行动党主席)卡巴星,那么我看不出政府为何不对依布拉欣阿里采取同样的行动。”

“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始终如一,公平对待所有人。”

《墜落Jatuh》


拍攝趙明福冤案紀錄片《落Jatuh》的王詩棋說:“我们拍摄的访问片段长达5、6小时,但播出的人物访问只能有20分钟左右。我连真话都无法悉数纳入纪录片了,难道就有空间容纳谎言吗?”

“反贪会并不缺乏管道达传其讯息,有的是第三电视台、《马来西亚前锋报》与《星洲日报》。”



其實,我個人認為該紀錄片王詩棋小姐如果能訪問上反貪委員會,問些刁鑽的問題讓他們露出真面目或閃爍其詞顧左右言他自打嘴巴,然後把這些片段放入紀錄片效果會更好。就像Michael Moore拍攝紀錄片時一點也不怕衝撞體制,揭露他們的虛偽面具和歪理。效果將會是畫龍點睛,到時觀眾自然會有明確立場的。



報導請參考當今大馬新聞
“不懂摄影年轻女子毅然执导
国语明福纪录片冀跨越种族”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2

网络资源共享,音乐人焉知祸福


“盗版”是指侵犯版权,在未获得版权拥有者的同意之前擅自生产,翻录或播放其作品。这个一般的定义并未考量到侵犯版权的动作是否存有商业元素。随着宽频网络时代的降临,这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塑造了时下年轻人爱下载与分享资源的习惯。无论是音乐、电影、MV或者是连续剧下载或在线播放,很多网民在不知不觉中已犯下了严格定义下的盗版行为(即使不涉及商业生产活动)。

去年十月,九个知识产权重点国政府推动,同时签署了‘反盗版贸易协议’(ACTA - 
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随后22国也加入签署国行列,我国不在其中。同年,美国众议院也先后提呈了名为‘保护知识产权’(PIPA - PROTECT IP)与‘停止网络盗版’(SOPA- Stop Online Piracy Act)的法案(最后皆没被通过),都是来势汹汹冲着网络资源分享网站而来的。这些年来,随着有了youtube,facebookbit torrent等等的管道,资源分享是很自然不过的一种现代网络生活方式与文化。被视为单一课题政党,却深受年轻选民欢迎的瑞典和德国的海盗党是反对网络管制和支持网络资源非营利分享的急先锋。海盗党认为目前的版权制度已过时了。他们相信比较自由的资讯流通能启迪民智,创造新文化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他们认为这可以让整体社会感觉更美好和更人性化。[1]

我个人非常认同海盗党的观点。我承认本身是个下载者,同时也是个音乐电影的爱好者,每个月都会为自己下载不少资源供娱乐用途。但我不买翻版光碟。除了是因为渐渐地我已有能力自己下载,更重要的是我不送钱支持盗版犯罪集团(在大马,盗版集团一般上都有私会党或黑社会份子的色彩)。我从网络下载音乐专辑是为了斟酌该作品是否合我心意,以确保我是真正满意该作品才去买正版专辑以示支持,成为我的珍藏品。

现在的乐坛形式转变了。我认为,乐迷的口味和鉴赏力提高了,所以歌手艺人和乐团们必须要精益求精,继续做最好的音乐来回馈乐迷,才能从中说服他们买下正版专辑,或者至少吸引他们购票去观看艺人本身的演唱会(这是除了广告和商业通告以外,目前艺人的主要收入)。不知大家有没有如此的经验--在网络尚未盛行的年代里,一些歌手可以用一或两首主打单曲放到电台拼命播放推销,乐迷买了专辑回来后才发现就只有那一两首主打歌是好听的,感觉很受骗!正因如此,当年很多穷乐迷只好忍着,等待歌手推出精选辑才舍得花钱去买。不用说,那些年的精选辑都可以卖个满堂红,普通专辑的销量也一般上与歌手的人气成正比。

衣服尚且可以允许试穿满意后才买,不满意的话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期限内退货对换,为何音乐不可?现在的乐迷精明多了,要怎样知道一张专辑好不好听、耐不耐听、值不值得买?大家就先从网路下载来检验。当然,现在先进国正流行着付费下载音乐的文化,我国还需要时间来适应。但无可否认的,在这个迅速电子化的iPod iPhone时代,mp3比光碟随身听方便得多,正版光碟销量持续滑落是不可挡的趋势。可是,一些中文唱片公司可能还未领悟到,反而爱卖包装送礼品,以为这样就可以刺激到专辑的销路。其实那是开了不好的先例,本末倒置错过了好好地教育乐迷的机会,以确保乐迷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好音乐的制作上。

与其不断抱怨乐迷下载歌曲拖垮了他们音乐制作人,不如他们换个音乐行销模式,配合乐迷自动自发的下载与分享音乐的习惯来发动网路宣传,岂不是可以把好的作品传得更广更远催谷更多人气吗?要知道未来乐坛的战场已不再是光碟销量的比拼了。




[1] [The Pirate Party believes that people with an access to free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knowledge grow, feel better and create a more fun and humane society for everyone to live in. We see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ing up possibilities for people to take action for their own lives and participate i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e see how a freer flow of information enable thoughts, cultural creation and economy to grow.]



Previous thoughts which appearing on facebook discussion in my friend's thread:

the film & music industry have to revolve themselves to adapt to this new world order. It is because the industry is getting more competitive and limited in resources, only those are more creative and outstanding could survive. No more one-hit-wonder artists and yet asking consumers to buy their album (before listening).

Downloading is a form of sharing and spreading music too, they must realise. My philosophy/stand is, only when satisfied, then buy!

Artists must convince their fans to buy their CDs, as a token of appreciation or recognition. And when consumers spend money on them, they want to make sure their money only goes to those who are truly deserved!!!

I admit that I downloaded many, but i also spent money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want to accuse me as a pirate now) on original CDs! My friends can testify about the number of my collection of original CDs and DVDs both in europe and in Malaysia.

 其實,我是網絡下載很多的人,但也是買不少正版專輯的人(自認自己是top 5% 買最多正版專輯的馬來西亞人)。我對好音樂絕不會吝嗇。我目前的原則是,我買音樂是收集,並不是來試聽的。如果整張專輯做得好(可重聽率高),我一定會自動買正版。怎樣知道整張專輯 好不好聽?先從網路下載!!!我是那種不需要很精美包裝的音樂鑒賞人,我覺得中文樂壇專輯行銷開了很不好的先例來賣包裝!!!錯過了好好教育樂迷的機會, 要樂迷把心思放在好音樂的創作和製作。

很多消費人產品都可以先試用滿意才買。為何音樂不可? 

我也有一些'慢熱專輯,要真的重聽了好幾遍,才能夠入味,而且還是越聽越有味的那種... 那些專輯是不可能在音樂行叫他們拿來給我站在那裡試聽幾遍幾小時的吧?

Sunday, September 02, 2012

對不起,我的琴

我把這台電子琴轉讓給我的同事朋友,因為我在明年9月就計劃要完成學業搬走了,要賣也是遲早的事。

自從我的鋼琴老師在音樂學院畢業后回台灣,我本身也就鮮少再碰這琴了。

我還沒有真正地把它學好到一個自在自如的地步,就這樣半途而廢了。以前我也有學過吉他和擊鼓,全都是沒有學精(除了吉他還可以偶爾濫竽充數陶冶性情)。其實我也是真的很想把鋼琴學好的,只是奈何我要付出的努力總是要比別人多,費神費勁但進步不大,因為我沒有天份。我想,如果我從小就有玩琴的環境就好了,小孩的時候學習會比較快,有時間有耐心。現在身為博士生,時間不在我這裡。再加上我的興趣也蠻廣泛,很難投入很多時間。也基於如此,我有時在練習的過程,一心想快點學好又沒太有耐心,結果效果不佳。

我覺得我沒有玩音樂的天份(尤其是在音感和節奏方面),實在很遺憾。因為,其實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我非常熱愛音樂(欣賞音樂)。同樣的,你也可以說我在藝術創作缺乏天份,我承認,但是我本人也一樣很愛鑒賞藝術。我希望,以後我的家,一定要放個鋼琴,除了鼓勵孩子從小接觸,也會再給機會自己再多接觸,以便同時也能帶動和吸引孩子們學琴的慾望。

當然,我本身是比較‘吉他’的人,不會那麼輕易放棄它的。更理想的是,以後可以與孩子們“夾band”,讓音符在家裡飄動~ ^^

這是在搬走轉讓前我的琴的最後一暼(照)。那個留下來的空間,目前讓我有點空虛落寞。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12

与海外中国人谈民主

我喜欢与中国人谈话,尤其是居留在海外的中国朋友。那是因为他们目前身在一个民主自由的西方先进国,正在亲身体验民主和享受自由的好处。比起那些仍困在国内的同胞们,他们是何其的幸运和幸福,因为可以吸收到多方面的讯息,尤其是那些被中共政府封锁‘和谐’掉的国内新闻或者是敏感字眼的搜查。那些以前接触不到的资讯,他们现在可以读到有别于官方的论述,这理应可以帮助他们思辨和认清历史的真相全貌。

所以,当与这些中国朋友谈起民主,人权与政治等概念和课题时,特别能看透他们在这方面对祖国的期许以及他们如何定位本身的角色和能作出的贡献。他们均为六四(事件)后的世代。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般上对中国政治稍微有热忱的朋友都说他们了解六四事件的真相。有者是愤青,另一些朋友则深感无奈也声称无力改变些什么现实。我遇到的朋友都是以后者的反应居多。至于愤青们都把国内很多不公不义的事情看在眼里化为愤怒压抑在心里,似乎等待着有天终于有个可引爆它的火花出现。有位朋友就对我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不仅需要第一批人出头(比方说,民主派的刘晓波),还要有第二批人肯站出来支持第一批人,这才是关键。他又接着说,奈何在资讯封锁的中国,很多人甚至都还不认识谁是刘晓波,也不太清楚真正的民主概念。这让民主运动很难在中国大陆推波助澜。更多时候,民主运动在一萌芽的时候就被镇压根本没机会发展。少数的民主派维权人士即使搞地下活动,也难于逃脱被严密监控(大家还记得谁是陈光诚这位盲人律师吧?)。

六四四君子之一--劉曉波

对于中国民主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中国朋友都不认为在中国立刻全面开放民主是可行的。惟他们都承认民主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与好处。渐进式、按部就班的民主改革模式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至于改革的进展如何,目前也只是到了村级选举而已,甚至还未到县级,更遑论全国选举。选举只是民主的其中一个要素而已,媒体资讯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至今仍匮乏,还在原地踏步,他们不禁要怀疑集体领导层的政治改革意愿(尤其是当喊了好多年体制内自由民主改革的温家宝总理仍交不出成绩之后)。虽然农村直选是标志性的基层民主,不过据了解这依然不是真正由下而上的民主,因为有后台撑腰获上级青睐的候选人总是掌握绝大优势,可以绑桩买票。所以,事实上朋友们都不太看好真正民主的中国会产生。

孫中山,其中一位我最敬佩的
中國歷史人物
有的朋友其实也批评自己国人的态度,认为中国人是因为自私自利,怕惹事生非又怕牺牲,结果始终不肯出来成为支持民主维权派的第二批人促成改变。六四运动当时标志着中国民主运动的最高峰时期了,但在被武装镇压后就好像大家作鸟兽散,而当时支持此运动的成千上万的民众瞬间就噤若寒蝉,支持力量如此地溃败,也是我这些朋友的遗憾。我只想在此提醒他们当初中国国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欲推翻封建制度的清朝时,难道他们没有面对极大的风险,没有同志牺牲吗?民主从来就不是从天而降的,更不可能会从强权手中主动颁送的。集体失声的中国会有民主改革希望吗?如果埃及人可以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被警方暴力打死,大批愤而涌上街头表达对独裁总统穆巴拉克的强烈不满,进而催发了埃及的“阿拉伯之春”,那么我要问的是,何时中国迎接真正的春天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