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联立制的好处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已在922日结束了,投票后的当晚成绩就揭晓,知道哪个政党是最大的赢家。基民党与姐妹党基社党囊括了41.5%的选票,是德国二战后史上第二好的选绩。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尚缺5席就可垂涎单独执政的滋味,仅有在1957年的阿登纳领导的基民党曾达到如此的辉煌战绩。尽管组织政府的谈判仍在进行当中,议案还必须交由个别党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估计这过程可能需要延续到圣诞节前才会有最终结果。

与纽西兰相似,德国落实联立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与其他比例代表制不同的是,选民手上有两票:一票是投选选区议员,另一票是投给支持的政党以选出非选区议员选区与非选区议员人数各占一半的总议席;非选区议员的多寡则需胥视该政党的全国支持率,扣除了选区议员的名额占有率之后而填补的。这解释了为何在这制度下,德国很难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而执政的大党往往需要联合小党才能凑足多数议席。在这过程中,各党派要保持理性学会妥协以达成合作的基本共识。联立制鼓励多元政党林立与竞合的健康现象,因此没有任何政党是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即使是两大党基民党和社民党也曾联合执政过两届,相信这次也不例外。而小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不需仰人鼻息;它们虽然无法在传统的选区击败大党对手,仍可凭借5%以上的全国支持率跨过门槛以获得分配非选区议员的议席。无形中这也鼓励了小党寻求突破,立志要当全国性政党

日前净选盟呼吁检讨我国的选举制度,建议采纳德国的联立制。这项诉求甚至获得民政党副主席柯希仁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我国奉行的“简单多数制”(First-past-the-post) 存在很多具有争议性的选区划分偏差和选举易被操纵的嫌疑。选举委员会否认任何指责,而首相署部长沙希旦卡欣在国会里更直接表明“简单多数制”最符合国情以及它简单易懂所以政府不准备更换制度。深谙选举制度的政治学者都会指出,在“简单多数制”底下,理论上胜者只需比最接近的对手多一票就算当选了,赢者全拿。至于那些支持败阵候选人的选票就如同作废了,无法累积下来进一步影响全国的选情,因此就失去了一人一票的集体民意作用。而那些支持以超高多数票当选议员的选票,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浪费’了。

“简单多数制”的争议往往在于如何公平地划分选区和要划分多少席位。焦点选区是一般上被政党和媒体描述的‘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白区’的胜利几乎毫无悬念了,‘灰区’虽只占总议席的一小部分却是决定谁主政的关键,所以操纵这些议席的选举成绩成为了某些政党的手段。若选委会被影响划分更多的‘白区’给己方,然后再集中对手的堡垒区,这样就更可确保己方未战先胜了。也因为‘灰区’不多,贿选的成本就相对降低了,政党可把大部分资源集中在这些选区。结果, ‘叛逆’或举棋不定的‘灰区’选民受到各政党的争相热捧讨好,反而是忠诚的‘白区’选民可能在选举期间会‘吃亏’。

若我国实施联立制,人民仍可选出选区代表,因此最受人民欢迎的议员服务中心这传统将可继续获得保留。选举的多角战也未尝是一件好事,反而更能测试出各党在各选区的真正实力选举前盟党之间的议席谈判可免了,不必再彼此争个面红耳赤抢着要披甲上阵,好胆就直接在选战上见真章。即使某个政党在某个选区议席输掉了,仍可在非选区议员席位获得补回,每票都珍贵不浪费。


联立制是相对公平和最贴近民意的,任何政党取得多少全国支持率就应兑换相称的席位。若我国实施联立制,或许当中您可看到最大的改变就是,505时民联三党就已做政府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