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4, 2019

988 時事100度訪談8月23日- 點評3大課題



1. 林冠英指无法说服敦马關莱纳斯证明火箭没控制希盟

首先,我們要看回林冠英的原版文告。林冠英是以行動黨秘書長與Bagan國會議員的身份發出這個文告。裡面他主要回應的是納吉說行動黨是希盟裡的造王者(kingmaker)造成馬來社會裡的不安。他舉例說行動黨無法說服首相馬哈迪關掉萊納斯稀土廠就是一個實例證明納吉說謊,不然如果‘造王者’這麼厲害為何又會失敗而需要辭職?
顯然,這個文告有雙重的目的和動機。

第一、就是要傳達給他們的支持者,尤其是關心環境公害問題的支持者,他們沒有忘記初衷改變立場,只是他們辦不到、阻止不了萊納斯經營下去。還說要繼續向首相勸說有關環保者的真實顧慮。我在想,他們是在暗示著首相不懂嗎?不久前馬哈迪不是才說了,他要大家相信專家科學家所說的,稀土工業運作不危害公眾?

第二個目的,其實林冠英是要向馬來社會派定心丸,急忙洗脫行動黨的“華人原罪”說行動黨並未主宰內閣決策。林冠英如此的喊話給人感覺像是在消費萊納斯課題,邏輯也怪怪的。不能影響決策,真的是個好事值得宣揚嗎?難怪民政黨和馬華好像撿到寶,隔天就發文告嘲笑行動黨擁有42個國會議席、6名內閣部長7名副部長都無法說服馬哈迪。他們用回敬行動黨以前對他們的批評,說現在行動黨的情況也是‘當家不當權’,‘沒有平起平坐’‘沒有制衡’。

林冠英提到的似乎也在說明內閣裡是行動黨不支持更新萊納斯執照,其他友黨人不就被影射說是支持更新執照的決定?

這裡我要點出林冠英文告的最大問題他必須要明白西敏寺的內閣集體負責制度。

關於內閣決策,內閣成員對外公開不能夠有自己的意見和立場,更不能呈英雄表現出自己的不同,站在道德制高點,然後置身度外。你不能在有受歡迎的決策時搶功勞,爭議性和不受歡迎的政策出爐時把問題和臭名留給你的盟友,這個嚴重違反內閣集體負責制的精神。內閣裡的討論必須保密,以換取內部討論協商的自由表態。

當然,如果有人不同意內閣決定或立場,卻要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做的唯有辭職明志,才來在外施壓批評首相和政府。所以,納吉有說錯嗎?如果林冠英和行動黨同僚還要再說他們不認同內閣決策,要繼續勸說馬哈迪,唯有辭職吧。

讓我舉個例子,在伊拉克戰爭時期,英國的Robin Cook毅然辭去下議院議員領袖的內閣職務,退出布萊爾工黨政府的內閣,過後才在國會裡鏗鏘慷慨演說表達對英國出兵伊拉克的抗議,贏得全場站立鼓掌。

我國沒有例子嗎?有的。Zaid Ibrahim。他身為當時的首相署法律部長,不能接受國陣政府使用內安法令去扣留郭素沁、Raja Petra和一名記者,所以毅然辭職抗議。

最後,我勸請行動黨拿出骨氣來。如果真正地打從心底不認同某項政策,比如說萊納斯執照更新的決定,就不要躲在內閣裡怪罪其他人作出不一樣的決定,敢敢辭職抗議。這股道德勇氣表達出的立場,肯定會震撼內閣,說不定反而會改變其政策決定。



2.希盟執政一年餘內閣改組

內閣真的要改組了嗎?這次是來真的?前天開始謠言滿天飛,昨天早上甚至有新聞報道繪聲繪影地引述內幕消息人說哪些部長會跟哪些部長職位對調,Mustapa Mohamad 會入閣啦,等等。

所謂內閣要改組的消息,自從安華通過補選當選國會議員後就開始流傳。還有,自從希盟上台執政後,首相馬哈迪不止一次說過,他不滿意一些內閣成員的表現。

記得嗎?今年5月,正當希盟政府執政屆滿一週年,馬哈迪就給他的內閣打分,10分只得5分,但他否認說要改組,因為說“部長們學習得快”。後來,馬哈迪的非正式發言人Kadir Jasin也開口要求沒有表現的部長自行辭職、知難而退。顯然馬哈迪想通過Kadir Jasin,對友黨的部長人選喊話,因為如果是自己黨的部長,他完全可以自行決定。
昨天下午最新的消息透露了什麼?希盟老大馬哈迪矢口否認內閣將進行改組。但他承認他曾告訴內閣提過說會調動部長的職務,但目前還沒有進行。

另一邊廂,我們又看到行動黨的秘書長林冠英和公正黨副主席祖萊達昨天又召開聯合記者會雙雙否認內閣有討論改組這回事。
整件事很奇怪吧?為何馬哈迪說沒有改組、沒有新部長呢?這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這就是其中的罩門。既然沒有新的部長進來,那麼其中一個最關鍵的人物:安華就不能進來。

好了,那我想請問,自從我國獨立以來,有哪位首相接棒的時候,不是時任的副首相?有,那就是目前希盟的馬哈迪,因為換了政府。除此之外,沒有了。

為何這個點很重要?因為我國沒有類似澳洲政黨存有的挑戰國會領袖的機制。馬哈迪說要遵守早前的紳士協議要把首相的寶座在2年內傳給安華,可惜他們似乎沒有定下確實的日子。後來,所謂的交棒日子一再拖延,有人開始說3年,有人則說馬哈迪還需要時間拯救大馬經濟。就連公正黨署理主席,也是安華的黨內對手阿茲敏也叫馬哈迪待至希盟執政屆滿。

如果安華沒被入閣,真的很難想象他身為後座議員怎樣可以直接‘空降’ 繼承首相的寶座。在西敏寺內閣制的國度裡,我真的還不知道有哪些例子如此。

畢竟安華已是公正黨主席了,而他太太旺姐卸任了。照理來說,安華應該可以名正言順地接替他太太的副首相位子,成為候任首相人選。
最糟糕的是,目前老馬並沒有此意,再加上旺姐本身也可能‘喜歡’上或眷戀當副首相的滋味而沒有意思要讓位,恐怕這又是老馬的計算,不打算把位子交給安華。這恰好是安華的公正黨陣營焦慮的事。

我想,聽眾裡應該有人蠻期待內閣改組會把一些‘不受歡迎’的部長名字都替換掉?相信華社裡的普遍口評,教育部長馬智禮的名字應該會名列前茅,是吧?根據昨天的一篇報道說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馬智禮並沒有犯下什麼大錯。華社不喜歡的未必其他友族社群同樣會不滿意。

更重要的訊息我要帶給大家的是,內閣成員的分配並不是選賢與能的過程。

怎麼說呢?

要知道希盟是個政治聯盟,由4黨組成,再加上沙巴民興黨的支持,一起分享權力。內閣正部長位子總數是28位,資源有限,到底要怎樣分配呢?首相雖然握有最後的決定權,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面對倒閣的風險。當然這個在我國還未發生過。

可是,如今首相馬哈迪在這個政治聯盟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了,在短短的一年半不到,就已牢牢地控制了內閣。當初他的土團黨在國會裡只有13席,自從大力招降納叛以來,如今土團黨已暴增至26席,在希盟裡排位第三並緊追老大老二公正黨和行動黨。馬哈迪扶持公正黨阿茲敏陣營並給予較重要的部門已是公開的秘密。公正黨的兩大派系惡鬥內耗和分裂,基本上已弱化了該黨的國會席位力量。而擁有‘華人原罪’的行動黨,經過統考事件、大學先修班固打制、再加上近來的爪夷文事件,已大大地弱化他們在大選時贏得政權的氣勢,元氣大傷。如今他們承受華社的大力批評與責罵,面對土團黨主導的政策,似乎兩邊都不討好,處於挨打的狀況。

昨天早上收到的傳言甚至說財政部長職位被‘大風吹’去房屋及地方部部長,我雖然感到錯愕和驚訝,但如今的政治局勢和邏輯說明,或許是空穴來風,卻不可小視。傳言也有點名到的是郭素沁,相信與她近來在她部門出位的言行舉止表現有關。

總之,這次馬哈迪要內閣改組的可能性比以往的高,目的當然離不開進一步鞏固本身的政治勢力,圍堵安華陣營的挑戰,同時測試行動黨和公正黨的反應。如果贏家不是馬哈迪,他絕不會貿然改組。



3. 政府或发债券用430亿收购国內大道

讓我先解釋為何政府會來到這一步政策。

首先,希盟競選宣言裡的第6項承諾就是要廢除大道收費

為何?希盟認為,建設基礎設施如道路和高速公路,是政府對人民應盡的責任。

他們承諾,将全面检讨所有的收费大道合约,用谈判的方式以最公道的价格逐一收购所有收费大道的股权,以渐进的方式最终取消大道收费。

相信在我國這麼一個主要以私家車驅動為交通、擁有第一第二現在第三國產車的國度裡,廢除大道收費肯定大受歡迎。這其實很民粹,納吉也做過廢除收費大道的舉動。

不同的是,希盟認為要收購這些收費大道,才能夠壓低甚至取消大道收費。

這次的是大手筆,政府建議要通過國庫控股發出價值430億令吉的債券用來收購大約15條收費大道,差不多是全國收費大道數目的一半。除了南北大道以外,大多數的大道都集中在中馬區。

政府的想法是,與其每年繼續賠償給這些大道公司阻止他們如期提高收費,倒不如省下來這筆費用押在收購費,把大道先買下來,再慢慢地調整或減少收費同時償還債券。

430億令吉是一個怎樣的數字?交通部的2019年度財政預算才只有57億令吉,不到15%或至少是7.5年的交通部預算數額。早前在6月時,財政部也曾向金務大公司獻議用62億令吉債券收購旗下的4條大道的特許經營權。那是其中一個方案,很有爭議性,首相沒有同意。
或許會有人再問,國家不是已債台高築,怎麼政府還膽敢舉債借錢?再怎麼說國庫控股是官聯投資公司,政府也需負責。關於這點,政府的說辭是,他們會成立特殊項目公司來接管大道特許經營權和財務,以便通過征收繁忙時段的交通擁擠費(congestion charge)來維持大道的基本維修,在其他時段給予折價或免費通車,同時慢慢償還債券數目。

那麼,這是不是個利民的好政策?大道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合約確實是個大白鯊,政府繼續根據那些不公平的協議賠償也不是辦法。可是希盟宣言裡也說,很多大道公司其實是政府擁有的,因為官聯公司和一些法定機構如EPF是這些公司的大股東。那麼,為何政府不直接先檢討合約呢?

所以我要質問政府的是,他們的交通政策中心思想和方向到底是什麼?私家車與公共交通其實是魚與熊掌。我認為430億令吉是個很大的機會成本,可以想象如果這筆錢是用來增加和改善公共交通設施,會有多麼大的效應。如果說政府在檢討了大道合約後,允許大道公司在合理的情況下抬高過路費,政府也就不用賠償或少賠償。政府也可以要求大道公司試試看政府提議的congestion charge,增加收益但在其他時段折價。

我認為開私家車代步的司機應該為他們的選擇付上環境碳足跡代價,如果政府給予他們免過路費,開車的人恐怕更難擺脫開車的癮。這會影響政府欲達至40%公共交通使用者的目標。所以,改善公共交通才是王道,擁車開車無論如何都不會比搭公交更省錢更能減輕家庭負擔!

再況且,還買什麼大道?咱們不是說要研發飛行車了嗎?xD

988 時事100度訪談8月16日- 點評3大課題


 

















1。政府宣布莱纳斯稀土厂的命运


随著早前首相的公开声明及内阁的决定,大马原子能执照局昨天下午宣佈以3大条件批准更新莱纳斯稀土厂的营运执照长达6个月,而莱纳斯须在期限内符合大马政府开出的3个条件。

有人问,这是好消息吗?首先,再分析那3个条件之前,第一个大坏消息就是:莱纳斯可以继续营运至少多6个月。

这意味着什么?莱纳斯将继续提炼稀土,同时继续生产放射性废料。目前已有超过58万公吨的放射性废料已堆积在关丹的格宾。

环境部长杨美盈在83日发表声明捍卫内阁的决定,说这决定总比现状更好。口语化说一点,就是说“有好过没有”啦!

如此一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分析该3大条件的背后含义,看是不是如杨美盈所说的:

第一、莱纳斯必须提交一份在国外兴建裂解和浸取Cracking and Leaching)设施的计划书,而且这个在国外的设施,必须在执照有效的4年内兴建和开始营运。Cracking and Leaching的过程其实就是最主要的废料生产和污染来源

好了,罩门的第一个关键字眼是“计划书”,相信有了这个接下来6个月后要更新执照就不难了。

第二个罩门是“执照有效的4年内运作”,这无疑给莱纳斯多了喘气的4年啊!到时生产的废料将累积多少了?况且,在这个没鉴明国度的‘国外’,如果是环境法更为严格的澳洲,执照发不发,兴建过程需时多久并不是由我国政府决定和控制的。这也意味着这条件充满了相当多不确定性。

再来看第二个条件:莱纳斯必须在6个月内确定永久废料库存槽(埋毒槽)(PDF)的具体地点,并要获得州政府书面同意。
这个条件根本就是背叛环境部的去年124日的决定,誓言旦旦说如果莱纳斯不将堆积在国内的放射性废料运出大马,将无法继续获得准证。这个条件肯定打脸杨美盈部长。我已开始对政府发出所谓的‘必须’条件,有所怀疑。

我认为澳洲本身绝对有国际道德义务要莱纳斯接回这些废料运回原产矿地(根据道地的环境法),但澳洲当局已断然拒绝了。运去第三方却有道德问题,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是一旦有了确定的永久埋毒槽,这其实增加了莱纳斯无法兑现第一项条件的筹码,然后说:“不好意思最后我们真的办不到,但我们可以继续帮你处理废料运至这个埋毒槽”。由于含Thorium的放射性废料的半衰期比“爱你一万年”还长,没有什么设计是真的可以‘永久’的。但现在,这个政府妥协了,后患无穷。

最后一个条件是:莱纳斯必须终止所有有关将放射性废料制成为肥料Condisoil的研发。
这个条件我觉得是ok的,因为早前莱纳斯如此建议‘废料’制成肥料其实是危险和极不负责任的。他们说这样的做法是安全的,因为辐射低等云云,而政府的最新决定就说明了早前莱纳斯是一派胡言,这样的肥料很有问题。

总结来说,政府青睐的外资莱纳斯稀土厂无疑是这次的赢家。但我要促请莱纳斯不要再说放射性废料辐射低而无害,这是误导公众,因为一旦把颗粒吸入或吃入将留在体内直接产生破坏,这绝对有风险。最后,我奉劝政府一句:人民的健康才是国家的财富,莱纳斯的盈利不是。(因为他们是免税12年的)



2。马哈迪连续批评董总种族主义 

由於「爪夷文書法」風波,馬哈迪遷怒於董總,连续两天骂董总种族主义。

首先,我们应该定义一下,何谓“种族主义”

根据牛津詞典的定义,“种族主义”是「對其他種族的偏见,歧視或抗拒」,最主要是具有异族排他性的意图。

那么,要检验的是,董总是否有种族主义?

马哈迪的说法是,董总是一个种族组织,只为华裔而不是全民斗争。他说:“董总从不曾为马来西亚说过一句话,一直都在讲华教而已”
他这样武断的说,是否已构成诽谤?事实是什么?

维护本身族群语文文化教育权益斗争的团体,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东马土著甚至原住民皆有,過程中並未傷害其他族裔的利益,何错之有?难道我们是华人,就一定不支持原住民维护语言的努力,不支持淡米尔教育吗?非也。这些非政府组织团体的斗争从不抑制其他群体的发展,董总更没有说要华教优先。再说,比起国小,华小其实更多元化,现在拥有差不多两成的非华裔学生。那么,董总捍卫华教也意味着捍卫友族同胞学子就读的权利,请问这算是哪门子的种族主义?

其实,最应该检讨的是,马哈迪本身。无论是他曾隶属的巫统,或他后来创立的土著团结党,都提倡“土著优先论”,以种族为本位的排他政党。怎么说?唯有马来人或土著才能入党籍,先天性就歧视了。自从土团党加入了希盟,“土著优先”或“强化土著”的议程就一直出现在政策里。是谁坚持要保留大学固打制,几十年来导致很多非马来人学子符合资格却对理想大学或科系望门兴叹?公务员体系里的聘用和升迁程序,有没有种族歧视?华小有没有应人口需求而增建?這些社會不公義的源頭正是執政者所捍衛的種族主義,國陣和希盟沒有大不同。

时至今日,马哈迪仍常根据他老掉牙认知的种族刻板印象发表言论,骨子里不是种族主义,那又是什么?他凭什么骂董总?

不要忘记,是谁曾写过“马来人的困境”著作,純粹從「種族性」來分析各民族之間經濟地位落差之成因,而聲名大噪谁又常爱在国际场合大放厥词发表反犹太人的言论?过去又是谁爱去撩起炒作隔岸新加坡马来人被‘华人政府’边缘化的课题?


董总不是贼,却被贼喊捉贼,说成是种族主义者,很冤枉。马哈迪应该去照一下阿兹敏的镜子看清楚自己的真面目。


3。林吉祥指若大选火箭失40

首先,林吉祥并没有提出数据说明如何得出是行动党将流失3040%选票。

流失选票可以意味著两种可能性:一、支持者不出来投票或投废票;二、支持者转投其他政党。

无可否认,行动党是不少非马来裔尤其是华人主要支持的政党,在上届大选几乎狂风扫落叶大胜。西马的主要对手政党马华、民政和国大党,几乎全落败仅剩魏家祥一席及国大党打巴和金马仑两席。执政一年半以后,按照目前的政局来看,纵使华社对行动党办事不力、没兑现竞选诺言而不满,也不至于会有多达3040%的选民要转台去马华和民政。第三势力政党目前仍不成气候。

但确实行动党要担心华社不满的情绪持续蔓延而导致选民以后不再信任他们,然后放弃投票。林吉祥和多位副部长级的党领袖因为近期的“爪夷文书法”事件而被华裔选民狂骂猛烈批评,负面反应之强烈他们可能从没见过,震撼到他们。

所以,我看林吉祥的部落格帖文的主要目的是哀兵上阵安抚华社广大的不满情绪。真的,他的意思是,难道你要看到他也落败吗?你们可看到他一直打消毒针,力证自己和政党没有改变,没有背叛人民。他还紧张地搬出一大堆别人给他的标签和罪名,尝试告诉你他有多无辜。

问题是,华裔支持者大感不满失望或愤怒,并非没道理。早前的大学先修班数额固打事件,再加上久久未走完的最后一里路承认统考,这个负面情绪已酝酿很久了,终于在爪夷文事件爆发。

为什么?这些华裔支持者,尤其是终于把希盟口中的万恶国阵拉下台后,就对代表他们的政党尤其是行动党有很高的期望。这个不能怪他们。大选竞选时,行动党为了选票而大力宣扬和承诺天与地那些他们能做到的事,包括统考。有些领袖更得意忘形去嘲笑污蔑对手,说什么走后门啦,永远走不完的最后一里路啦,当家不当权啦,对巫统唯唯诺诺啦。

别忘记,支持者肯定有听到,而选择相信行动党的。现在可能终于看到承诺与现实的落差那么大,难免觉得受骗而气在心头。
距离下届大选至少还有34年,选情不一定不能扳回的。这里有想给行动党一些忠告。一根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要记得4根指回自己。做政治人物应该要学习谦卑,承认自己所不能及并坦诚,如果需要道歉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重建选民信任是重任。

政治现实的残酷正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自己所批评和厌恶的人,所以政治也要留口德。共勉之。

NTV7 華語新聞8月16日:政府开出3大条件让莱纳斯更新营运执照,群议社社员林志翰分析



988 時事100度訪談8月23日:希盟执政一年余内阁改组




988 時事100度訪談8月16日:马哈迪连续批评董总种族主義



From The Edge: Carve out bigger development budget for public health — analyst

Rash Behari Bhattacharjee
/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August 13, 2019 09:36 am +08

KUALA LUMPUR: Spending on public health mus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o meet the strong growth in demand for treatment, but budget constraint pose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for the expected delivery of health services, says a health policy analyst.
While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wishes to gradually increase its budget from the current RM29 billion, representing 2.2%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to RM79.1 billion, or 4% of GDP in 2023, the increase in its allocation under the federal budget is likely to look much flatter (see figure 1 — 4% GDP growth of MoH budget).
As for the rising demand for public healthcare services, this is clearly seen in attendance figures at public hospitals and health ministry facilities, says Penang Institute senior analyst Dr Lim Chee Han.
For the 2008-17 period, the ministry’s records showed that attendance escalated by 86.4% at these hospitals and facilities, he said at the People’s Health Forum Roundtable on Healthcare Financing last Wednesday (see figure 2 — % growth rate in public healthcare sector).
“Public healthcare supplies and facilities are struggling to meet the rising demand,” said Lim.
MoH data showed while utilis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had grown strongly during the period, the supply of facilities had lagged behind, he said.
Between 2008 and 2017, the number of public hospitals grew by 7.7%, beds 12% and health clinics and community clinics by 5.6%, said Lim.
The government’s budget constraint is seen in the health ministry’s expenditure on medicine from 2008-17, increasing modestly from RM1.5 billion in 2008 to RM2.38 billion in 2017.
In percentage terms, expenditure fell 7.13% year-on-year (y-o-y)  in 2009, 2.58% in 2015 and 9.28% in 2016. However, in 2017, procurement rose by 13.05% (see figure 3 — MoH medicine expenditure 2008-17).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question arises whether it is feasible for the Pakatan Harapan coalition to deliver on its election promise of increasing the MoH’s budget to 4% of GDP by the end of its first term in government, Lim asks.
Comparing the MoH’s proposed budget of RM79.09 billion in 2023 to the projected allocation under the status quo, Lim shows that the ministry’s targeted sum would take up 20.4% of the federal budget in that year, rather than a likely 9.7% or RM37.41 billion.
To address the constraint on the MoH’s allocation for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Lim proposes that 40% of the ministry’s budget allocation be earmarked for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y-o-y (see figure 4 — A proposal to address the shortage of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This would make additional funding available for hospital facilities, new hospitals, restructuring, upgrading and repair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said Lim.
Another speaker, Dr Rozita Halina Hussein, MoH senior deputy director of planning, noted that the public health sector had to deal with a rising number of chronic and complicated cases, while private health facilities saw a proportionally larger share of acute, self-limiting conditions.
This pointed to a need to relook the allocation of funding for health education as compared to that for treatment. More emphasis is needed on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she said.
The roundtable, held at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i Malaya, was the second in a series of four that are being organised by the People’s Health Forum, an advocacy group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nd individuals promoting universal healthcare as a basic right.


Source:

From The Star: Ministry needs more allocation to meet health needs

Ministry needs more allocation to meet health needs

Tuesday, 13 Aug 2019



KUALA LUMPUR: Despite Pakatan Harapan’s promise to fund the Health Ministry up to 4%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by 2023, it is still largely “business as usual” after more than a year.
Penang Institute’s senior analyst Dr Lim Chee Han said little has moved ahead from the current 2% figure.
“To reach the target (4% of GDP), something has to change. To hit 4%,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ust increase the annual budget to the Health Ministry to RM79bil from the current RM28.7bil by 2023, ” said Lim, adding that the ministry takes the third largest allocation after Education and Finance.
At a roundtable on healthcare financing here last week, Lim noted that in the projected annual increase of RM2bil a year in funding to the ministry, it will only receive RM37.4bil at the end of Pakatan’s first term.
“The current increase in funds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medicine, treatment, facility upgrade and repairs, new hospitals and technology upgrades, ” he said as he presented his analysis on the Health Ministry’s budget.
He said Malaysia spent less on overall health,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health was lower compared to other upper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and South Africa.
If anything, growth of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had stagnated over the years despite the general rise in the demand for services, he added.
Allocation for medical supplies and services declined from RM5.17bil in 2015 to RM4bil this year while similar allo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spending has stagnated, with RM1.39bil in 2015 and RM1.38bil this year, said Lim, quoting the Finance Ministry’s Federal Budget Estimates.
“The health and community clinics received 20 million more patients but the number of clinics increased by only 5% to 6% for the past 10 years. That is why we see overcrowding in clinics, ” he said.
He add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 hospitals and hospital beds also did not increase, and the situation was somewhat regressive if population growth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re were 0.51 public hospitals and 144.7 beds per 100, 000 population in 2005, but in 2017, the numbers for both were 0.48 and 144.3, respectively.
“If the money goes down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how is the government going to cope with that? Public health also has a lot of things to address, such as the rising threat of infectious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he said, adding that a phased increase of RM8bil to RM10bil a year may work.

Source: https://www.thestar.com.my/news/nation/2019/08/13/ministry-needs-more-allocation-to-meet-health-needs#02Hoz0YFhhSC3yOy.99


从汽油补贴到公共交通

去年,财政部长林冠英在财政预算案演说里率先公布了汽油补贴给低收入B40家户的政策,准备了大约20亿令吉的拨款待下半年发放。起初,政府计划根据汽车(少于1500cc)和摩哆(少于125cc)的引擎大小,补贴每公升RON95汽油30仙,每月分别限量100公升及40公升汽油。
对照目前的RON95油价每公升RM2.08,这个补贴差不多算打折15%,每月每户最多可获30令吉回扣。政府估计这措施将利惠400万车主及260万摩哆骑士。
当初政府想像的政策正如在希盟竞选宣言里第7项承诺所描述,通过补贴卡系统的方式发放针对性补贴(targeted subsidy)给符合资格的添油者。
为此机制,财政部公开招标,最后委托了一家公司研发并执行计划。原先定下的政策执行期限如今已逾越了至少一个月,政府还没宣布最后的定案。但根据两周前《马来邮报》引述的内部消息,政府已放弃了使用这个方式,转向青睐现款补贴直接汇入受惠人户口。贸消部声称他们已建立了受惠者资料库,纳入和核对陆路交通局以及生活援助金(Bantuan Sara Hidup)的用户资料。笔者欲借本文分析为何目前的补贴方式其实更为理想,以及政府是否应该延续这个针对性的B40汽油补贴政策。
补贴卡系统问题多
原先政策执行方式的提议本意是善。首先政府圈定低收入B40家户拥车一族为受惠者,条件是他们不能拥有太“多”、太“豪”和太“大”的汽车或摩哆,并规定只补贴较廉宜的RON95汽油,而且必须在场添购才算数。如此针对性的补贴政策,专家学者们接受媒体采访皆表示对执行方式存疑。
一些说补贴卡系统一定会有疏漏,让原本不该受惠的人占了便宜,亦有人对政府资料库的准确度及完整性缺乏信心,尤其是攸关家庭收入方面的关键资料。
难核实身份防滥用
笔者认为这个补贴卡提议仍存有很多弱点。首先,为了方便使用,政府得与多家油站连锁业者展开技术上合作,确保业者的阅卡器系统和连线可以接驳到贸消部鉴定受惠者身份。因此,这或涉及全国油站阅卡器系统软体的全面更新,相信会牵涉到一笔不小的前期成本。再来,政府要设想如何发放补贴卡——或许首先要发信通知所有的受惠人,然后受惠人可能需亲临特定单位的办事处来索取该卡片,当中的身份和资格核对过程少不了繁文缛节。
好了,即使拿到了补贴卡,它理应是要补贴符合资格用户的一辆车而已。但假设该户人家拥有超过一辆交通工具,其中还包括不符合资格的车辆,那么油站业者有可能帮忙政府在场监视每个补贴卡使用者的真实身份,同时又鉴定该车辆引擎的大小是否符合资格获得补贴?笔者觉得不太可能。
所以,补贴卡系统发生“疏漏”或被“滥用”的机率,自然不在话下。再说,既然该受惠用户已获得补贴卡,若有需要肯定他们会设法使用至每月的顶限。
现金补贴减少成本
纵观以上的种种因素,倒不如政府直接了当把汽油补贴数额定期汇入受惠者的银行户口,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麻烦。其实,政府有意要推出针对性补贴政策,为的就是逐步减少乃至最终取消汽油补贴,同时减轻政府未来的财务负担。在财长的预算案演讲词里,他也提到让汽油价格自由浮动,避免出现补贴资源继续被滥用来套利或助长边境走私活动。
根据财长今年一月的宣布,截至去年11月,政府已发放了48.9亿令吉汽油补贴,预料全年津贴可达53亿令吉。如果以后政府发放的针对性补贴限定于20亿令吉拨款,那么政府就可即刻节省了大约30亿令吉。
希盟宣言里提及他们要针对性而不是无差别式的补贴,是为了减少在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数量,以保护环境免受破坏。他们还誓言要从经济上永续地提升公共交通,去除人民拥有私家车的需要和财务负担。
提升公交为长远目标
笔者支持这个长远目标,但条件是联邦政府必须付诸实际行动逐年增加对公交发展的全方位投资,不能仅仅把钱集中砸在几项巴生河流域的大型基建工程。全马各大城市,特别是柔佛新山和槟城,更急需短中期方案,不能期望私人企业以市场模式来解决和填补公众需求。
很多时候,一些地方需要的仅是可靠方便的社区巴士服务,以及以行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槟城交通委员会的口号“移动人而非车辆”(moving people, not cars)体现了公交政策应把持的原则与精神。雪州政府首开先河的社区免费巴士服务就是其中一个好例子,纵使目前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若真心要减少私人车辆数量,那么政府不能再轻易地批准兴建高速大道,同时也不应继续津贴收费大道公司在不公平协议下的赔偿,更甭谈用公币高价买下这些收费“大盗”。政府须知,哪处的公交设施落后,哪处便是怂恿他人购买私家车辆。因此,每公升30仙的汽油补贴仅能是B40用户短期的止痛药,未来政府也应收回该补贴,将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
東方日報FB po 文留言链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