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新马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即将在11月29日启动,到时往返新马两地的民众无需隔离、只需接受冠病检测。不过,这仅限于从樟宜和吉隆坡国际机场出入境的访客。有亲人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本地艺人陈建彬,接下来有何打算?两国陆路关卡免隔离旅游通道暂时还未开通,柔佛州议员对于边境放宽的步伐有什么期许?
節目簡介:
新马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即将在11月29日启动,到时往返新马两地的民众无需隔离、只需接受冠病检测。不过,这仅限于从樟宜和吉隆坡国际机场出入境的访客。有亲人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本地艺人陈建彬,接下来有何打算?两国陆路关卡免隔离旅游通道暂时还未开通,柔佛州议员对于边境放宽的步伐有什么期许?
国内12岁以下儿童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逐渐严重,上个月平均每天新增1314宗病例,其比例比老年人还要高。但随着政府实施放宽措施,本月开始小学生都必须陆续返校上课。
虽然教育部和校方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但由于今年3月初,学生开课后病毒迅速侵袭校园,令许多父母始终无法放下心头大石。
那究竟该如何遏制学生染疫,避免再次爆发感染群?《透视大马》分别访问了儿科医生和感染生物学专家的看法。
马大医疗中心儿科及儿科重症专科顾问医生颜振胜副教授说,他相信教育部和学校都已经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准备,比如把学生分成两批、每一周以交替的方式轮流上实体课、保持肢体距离和改善教室通风性。
“不过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儿童尚未接种冠病疫苗(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所以未接种冠病疫苗的儿童是可能成为接下来的主要感染群的。”
他建议,新冠筛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接种了疫苗,而还尚未接种疫苗的学生,可以每周进行自我筛检以确保安全。倘若学生有任何的身体不适的话,必需筛检和确保阴性后,才能来学校上课。”
“至于已经接种疫苗的教师, 在有出现发烧或呼吸道的症状时,也必须进行自我筛检。”
感染生物学博士林志翰认同说法。他补充,其实这项措施也应该用在每名家长身上。
“尤其经常与外界有接触的家长,都应该主动在特定时间或每周进行一次自我筛检。否则把孩子带到学校接触朋友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他说,在国家逐步步入地方性流行病之后,人民都有责任抗疫,尤其家长更需要和教师紧密合作,打造一个信任圈子。
“学生传染源头多数来自教师或家长,所以要确保学生安全的话,就要打造一个信任圈子。有任何事情大家都得呈报,当出现症状家长就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
颜振胜医生(Dr. Gan Chin Seng)说,高达70至90%的儿童确诊是通过家庭接触而受感染。
卫生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23日,共有3万848名12岁以下儿童确诊新冠肺炎。其新增病例比例占18%,比老年人的12%来的高。
“大多数的成人们都已经接种了疫苗,但在职场工作时,还是必须严谨的继续跟从标准作业程序,因为仍有可能把病毒从职场带回家,并导致儿童受到感染。”
他也提醒,目前政府虽然已经允许可以跨州旅行和进行其它活动,但是还尚未接种疫苗儿童,父母需要格外的谨慎,避免带着他们一起去旅行,尤其是那些拥挤和不通风的地方或场所。
“父母应该继续的指导和提醒儿童在学校时,必须时时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和保持保持肢体距离。同时,在休息用餐时,避免同学交谈。”
林志翰则补充,如今大家都晓得病毒也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学校通风状况很重要。
“这是校方的责任,学校不要只是着重在学生有没有戴口罩而已,多注意一些通风的状况。”
此外,儿科专科医生陈淑晶说,虽然今年3月开课时,学校曾爆发多个感染群,但随着大部分老师已经接种疫苗,相信这次情况会比上次有所改善。
“我们临床的确看到很多小朋友确诊,但是症状都算轻微,重症和死亡的比例,相对还是偏低。不过他们返校上课后,不排除会增加染疾风险,尤其5至11岁的小朋友风险较高,因为他们还无法接种疫苗。”
她提及,临床也发现,染疾后的小朋友,因为其他并发症而导致病情严重。
“我们看到病情严重的小朋友,都会有其他疾病,可能有肾脏、癫痫等,而影响加重他们的病情。”
“所以我也会建议家长,为了孩子安全着想,流感、肺炎的预防疫苗都应该提早施打。”
全文鏈接:在此
精彩论谈:朝野“共商”2022年财案,真能助民救市?
WHAT SAY YOU你怎麼說
1. 先談談你們對於這份財案的整體感受?
在國家財力和大局勢的限制下,這份財案嘗試顧及和涵蓋社會各階層群體和各行業,可以理解,也可圈可點。政府嘗試注資給人民福利和振興經濟,也給予不少稅務減免,但卻沒有很顯著提高赤字。政府繼續善用儲備金如國家信託基金來撥款支付抗疫防疫用途。
在演講詞裡,財長也嘗試採用了國際接軌、與時並進的用詞和概念如工業革命4.0,綠色預算、5G通訊、等。
裡面有一些耳目一新的政策點子,據說是公眾咨詢的結果。我們等下可以再聊。
2. 2022年財案將提供3321億令吉,其中,2335億令吉用於行政開銷,756億令吉是發展開銷,230億令吉則是用於新冠肺炎基金,還有20億令吉則作爲應急儲備金。你們是怎麽解讀這樣的資源分配呢?
行政開銷比起已修正的2021預算,多了約140億令吉或6.3%;反而發展開銷是歷年來最高增長幅度最大的:政府增加了136億令吉或22%。這說明了政府嘗試欲通過發展項目如大大小小工程來刺激經濟。但是這次我們比較少聽到政府宣佈大型基建項目:除了中央山脈大道和多年來一直提及的泛婆羅洲大道,還有一座體育館、設立幾個新邊防關卡、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設立商務人士中心。主要的撥款是針對修復和提升現有的基建。
新冠肺炎基金基本上是從國家信託基金那裡融資,明年的預算比今年少(*今年390億令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預料疫情隨著高疫苗接種人口覆蓋率好轉、醫療資源不會再太緊張,再加上經濟持續開放,明年所需的資金可以減少。
3. 儘管這是一份擴張性的財政預算案,但政府預計2022年財政赤字將從2021年的佔國内生產總值的6.5%縮減至6%。這取決於怎麽樣的狀態與發展?以目前大環境的變化而言,你認爲我國可以辦得到嗎?
理論上,政府要維持這個賬面,意思就是明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要達標在5.5-6.5%的範圍。條件是全球經濟對貨品和服務的需求提高,疫情不再重創大部分國家(包括我國)的經濟,石油和原產業價格保持目前水平或更高。政府收入也需要根據預期的經濟復甦而增加,如此一來才能保持目前估計的赤字總值(其實也接近今年的賬目數字)。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辦到的合理估計。
4. 教育部獲得526億令吉撥款,佔聯邦發展開銷總額的16%,是獲得最多撥款的部門,而高教部則獲145億令吉撥款。另外,學校維修與提升、開學援助金的數額比去年多。關於最大的一筆撥款,你們有著怎麽樣的意見?
教育部一向來都是獲得撥款最多的部門。我們要問的是有那麼多的撥款,是否能看到什麼成果?據我所知,今年原本要發放的約4億令吉給孩童食物添加計劃(rancangan makanan tambahan)因為疫情和行管令學校沒開,所以沒有動用到。
相信對於華社,熱門的話題是比較各源流小學的維修撥款的數額差距和比率,嘗試監督政府是否對政府資助的學校一視同仁。
另外有話題性的是,高教部要贈送一台平板電腦給每位念大專的B40學生。這個耗資4.5億令吉的贈送計劃,有很多人讚許這是一個進步的政策,我不否認這政策用意良好。但我覺得資源或許沒有很好使用,因為可能有不少的學生已有筆電或平板電腦,那麼這些贈品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政府說要有針對性援助計劃,那麼最好就是根據需求才供應。
5. 截至2020年5月,我國失業率一度上升至5.3%。儘管現在已經下跌至今年8月的4.6%,但仍有75萬名失業者需要援助。政府在“保住工作”(Jamin Kerja)倡議下撥款48億令吉,以創造60萬個工作機會。雇主可獲最高40%薪資補貼,鼓勵聘雇弱勢群體等。這將如何有效解決或趨緩我國的失業率困境?
我不得不說,政府的用意良善,在經濟開始復甦的情況下,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增加人手提升業務,這個政策可以幫忙減少他們的營運成本。若遇到合適的人才,又符合補貼條件(比如求職時仍失業),這個30%-40%薪資補貼政策獎勵才能派上用場。
如果說要顧名思義Jamin Kerja或保障工作的話,這又未必行得通。我不認為僱主會為了貪圖薪資補貼而僱用不符合條件的任何失業者,但這獎勵確實會有鼓舞作用讓僱主願意開放更多空缺給人申請。
6. 爲了刺激在疫情中備受重挫的旅游業者,政府撥出6億令吉供工資補貼,協助收入講逾三成的旅游業者。旅游業者、民宿、文化遺產維修等可獲特別援助,而國内旅游可扣個人所得稅1000令吉措施延長至2022年。不過這些措施對於振興旅游業而言,會有實際幫助嗎?
旅遊業是承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服務業,相信不少在去年和今年撐不過去的都已紛紛關門大吉了。所以,政府的政策是為了保護現有還在苦苦撐著或冬眠的旅遊業者,隨著經濟開放和行動管制鬆懈,旅遊業終於可以回來了。就短期效果而言,工資補貼對旅遊業者還是很重要,能承擔一些營運成本。
而政府承諾的產業維修補助金可以有鼓勵作用,但條件是業者也要有資本可以先掏出來準備維修。
要刺激國內旅遊而給予1000令吉所得稅回扣,公眾應該很歡迎,畢竟不管有沒有這個政策,他們經歷了難過的行管令限制期後,都會想要透透風趴趴走在國內旅遊。
7. 扶弱政策,在這份財案當中特別彰顯。在“大馬一家援助金”(Bantuan Keluarga Malaysia)中,撥款82億令吉,預料將惠及960萬人。月收入少於2500令吉的單身人士,可獲350令吉援助金。月收入在2501到5000令吉之間的家庭,也可獲得400至800令吉援助金。對於政府持續撥出援助金,這對於在疫情中受到經濟考驗的人民來説還是個需求對吧?
儘管財長聲稱這次的“大馬一家援助金”是有針對性發放,其實不然。派錢這事,肯定沒有人會不要領。但應該沒有單身人士需要350令吉來過活,中等收入家庭也是。所謂的援助金數額真的不大,所以不能說這些群體是有“需要”但他們絕對開心自己能受惠。
但事實是,受惠群體擴大,那麼援助金的數額分配就分薄了。而最需要金錢援助的就得不到足夠的數額,因此扶弱的力度就減弱了很多。
8. 這份財案被認爲在扶弱這一塊做得很到位,尤其是對於女性的輔助,更是在過去幾年的財案之上。像是强制上市公司委任至少一名女董事、每月提供免費衛生棉給13萬名B40群體的少女等,這是其中有“wowo”元素的内容嗎?你們怎麽看待政府的這些宣佈?
您提的針對女性的財政政策,是的,非常讓人耳目一新。上市公司委任至少一名女董事,我不認為執行會太難。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象征式意義的政策,但可以讓一些公司意識到性別平權和平等機會的問題,同時讓女性可以發揮角色。更妙還有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不需要動用到錢。
每月提供B40群體少女免費衛生棉的政策也是用意良善,希望在執行時能方便有需要的人來領取。
9. 這一次財案的最大亮點,就是向收入達到一億令吉的公司徵收一次性的繁榮稅。公司所賺取的首1億令吉收入,稅率維持在現有的24%,收入超過1億令吉以上,則支付33%稅款。這被認爲是爲了增加國庫,但也有人認爲這會帶來反效果,你們怎麽看待這項徵稅?你認同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的説辭,這是一項更爲公平的做法嗎?
但在疫情之前,全球各國似乎都在競相降低企業稅以吸引外資,所以可以明白政府的這項繁榮稅政策是一次性的,也為了試探反應。畢竟年收入能達到一億令吉以上的企業主要都已是上市大型公司,內稅局和政府已掌握資料,可以推測能為國庫增加多少。我參考政府明年的稅收估算,他們預算比今年還要多收50億令吉,這會是全部來自繁榮稅嗎?我不知道。
這個繁榮稅也與很多人建議提出要征收的暴利稅是有差別的,後者是針對突然發大財的企業,繁榮稅則是要所有仍賺大錢的大企業承擔多一點社會責任,以復甦經濟和重新分配財富。
由於明年才開始落實這項一次性的繁榮稅政策,其實錯過了最佳時期針對一些企業如手套公司集團靠疫情暴利暴富的征稅時刻。
10. 另外一項備受矚目的,就是從明年1月1日起,向獲得國外收入來源的國民徵收所得稅。這會變相讓這些國民選擇不將收入匯回國内嗎?
確實有可能,如果這些國民在外國已辦理了戶口。但這也要考慮到,如果他們這樣做,是否就要繳交當地的所得稅呢?那麼如果那人需要這些收入在國內使用呢?
內稅局也得配合國家銀行有辦法監督偵查和執行這政策才有效,畢竟國民會有其他對策。
11. 這份財案也推出了各項被認爲是防範漏稅的新措施及加强執法行動,包括正式落實稅務識別碼(TIN)、推出稅務合規證書、間接稅的自願申報特別計劃等。我們應該要如何理解這些新措施?
確實這些政策可以讓政府能更有系統和有效監督和防範漏稅,但不能說一定能杜絕問題,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心要逃稅的人或企業或許也受限制於其他商家的要求,因此可能比較難像以往的方式鑽漏洞,除非各方有心一起串聯。
12. 除了食品及物流服務豁免之外,所有的電子商務綫上平臺的服務都會徵收服務稅。你們又是如何看待這項稅收?
疫情期間發展最蓬勃的其中一個經濟活動就是網購。政府看中這逐漸大塊的線上平台商業交易肥肉,因為越來越多人使用這些平台來購物。比起實體商店買進口貨品還得繳交服務稅,其實我認為這政策相當公平,嘗試要一視同仁網購和親身現場購物的稅務待遇。
13. 儘管我國的疫苗接種率不斷攀升、確診病例也正在趨緩,但疫情已被證實不會在短期内消失,進入到2022年,抗疫防疫依然會是關鍵。衛生部在這份財案中獲得324億令吉撥款,是獲得第二多的部門,其中40億是用作抗疫。你們認爲這筆撥款足夠嗎?
首先,那40億用來買疫苗用作抗疫的撥款是來自新冠肺炎基金,而不是直接來自衛生部的324億令吉。財長宣佈其中20億是拿來買8800萬加強劑疫苗,這筆撥款肯定綽綽有餘。當然抗疫防疫也需要購買相當多的用品比如個人防護裝備PPE、手套面罩等,政府也要買抗病醫藥。
我更關心的是衛生部撥款足夠給公共衛生和醫療的非新冠肺炎用途嗎?我看不到政府真的非常重視公共衛生這一塊,因為在行政開銷方面僅僅提高了一點,主要是給薪資微度調整;而明年的發展開銷則削減了約4.4億令吉。我過去大力提倡政府逐步落實衛生部撥款接近4%GDP的目標,明年的撥款意味著政府依然刻意忽視應該大量投資在公共醫療衛生的需求。
14. 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國需要怎麽樣的資源與發展?尤其在公共醫療體系方面?
疫情前,我國在公共衛生方面已有很多問題,人民相當不健康:我國在肥胖、糖尿病問題在亞太區居榜首;可是卻同時發生有不少孩童仍營養不良而發育停頓;癌症問題方面也嚴重,很多人因為缺乏意識或生活方式問題,而患有肺癌、肝癌、乳癌、前列腺癌等而沒有提早或及時尋醫治療而死亡率偏高。而公共醫療體系因為資源緊張而捉襟見肘,設施和器材需要提升、醫院需要擴建或增建、合約醫生需要納入公務員系統、要防止專才流失尤其是專科醫生和資深護士,醫藥方面也得購買足夠來應付需求。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疫情前的問題沒有解決,疫情期間只會更惡化,後疫情時代這些問題將會更大。
15. 這份財案的目標是人民福祉、企業韌性、繁榮及可持續性經濟。總結來説,你們認爲這份財案有達到這三個目標嗎?政府還可以在哪一塊做得更貼切與到位呢?
比較系統性和結構性的經濟社會問題,在這次的財案政府沒有怎麼提及針對性的改革,特別是提出比較永續性的社會安全網政策。大馬一家援助金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稍微調整受惠群體作一些資金貼補而已,不一定有實質生活改變意義。如果政府能在各個方面的服務,比如教育、衛生醫療、房屋和公共交通方面能提供更好的社會安全網降低人民的生活成本,那麼就更有意義。政府也應該正視勞工普遍薪金偏低的問題。
至於政府有沒有達到繁榮和可續性經濟以及企業韌性的目標,我覺得以政府的財力僅能做到助攻的效應,臨門一腳要進球還是要看全球經濟大環境,以及本地企業如何利用財案的優惠政策而從中得益。政府確實也有盡責提供一些方案幫忙受困的企業解決一些財務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