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1, 2021

狮城有约 | 十分访谈:新马跨境往来进一步恢复 (新加坡8視界訪談 11月10日)

 節目簡介:

新马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即将在11月29日启动,到时往返新马两地的民众无需隔离、只需接受冠病检测。不过,这仅限于从樟宜和吉隆坡国际机场出入境的访客。有亲人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本地艺人陈建彬,接下来有何打算?两国陆路关卡免隔离旅游通道暂时还未开通,柔佛州议员对于边境放宽的步伐有什么期许?


鏈接



Sunday, November 07, 2021

“未接种儿童或酿感染群” 医生专家提醒家长做足防范 (《透視大馬》訪問 - 11月6日)

 

国内12岁以下儿童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逐渐严重,上个月平均每天新增1314宗病例,其比例比老年人还要高。但随着政府实施放宽措施,本月开始小学生都必须陆续返校上课。

虽然教育部和校方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但由于今年3月初,学生开课后病毒迅速侵袭校园,令许多父母始终无法放下心头大石。

那究竟该如何遏制学生染疫,避免再次爆发感染群?《透视大马》分别访问了儿科医生和感染生物学专家的看法。

马大医疗中心儿科及儿科重症专科顾问医生颜振胜副教授说,他相信教育部和学校都已经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准备,比如把学生分成两批、每一周以交替的方式轮流上实体课、保持肢体距离和改善教室通风性。

“不过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儿童尚未接种冠病疫苗(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所以未接种冠病疫苗的儿童是可能成为接下来的主要感染群的。”

他建议,新冠筛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接种了疫苗,而还尚未接种疫苗的学生,可以每周进行自我筛检以确保安全。倘若学生有任何的身体不适的话,必需筛检和确保阴性后,才能来学校上课。”

“至于已经接种疫苗的教师, 在有出现发烧或呼吸道的症状时,也必须进行自我筛检。”

感染生物学博士林志翰认同说法。他补充,其实这项措施也应该用在每名家长身上。

“尤其经常与外界有接触的家长,都应该主动在特定时间或每周进行一次自我筛检。否则把孩子带到学校接触朋友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他说,在国家逐步步入地方性流行病之后,人民都有责任抗疫,尤其家长更需要和教师紧密合作,打造一个信任圈子。

“学生传染源头多数来自教师或家长,所以要确保学生安全的话,就要打造一个信任圈子。有任何事情大家都得呈报,当出现症状家长就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

颜振胜医生(Dr. Gan Chin Seng)说,高达70至90%的儿童确诊是通过家庭接触而受感染。

卫生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23日,共有3万848名12岁以下儿童确诊新冠肺炎。其新增病例比例占18%,比老年人的12%来的高。

“大多数的成人们都已经接种了疫苗,但在职场工作时,还是必须严谨的继续跟从标准作业程序,因为仍有可能把病毒从职场带回家,并导致儿童受到感染。”

他也提醒,目前政府虽然已经允许可以跨州旅行和进行其它活动,但是还尚未接种疫苗儿童,父母需要格外的谨慎,避免带着他们一起去旅行,尤其是那些拥挤和不通风的地方或场所。 

“父母应该继续的指导和提醒儿童在学校时,必须时时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和保持保持肢体距离。同时,在休息用餐时,避免同学交谈。”

林志翰则补充,如今大家都晓得病毒也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学校通风状况很重要。

“这是校方的责任,学校不要只是着重在学生有没有戴口罩而已,多注意一些通风的状况。”

此外,儿科专科医生陈淑晶说,虽然今年3月开课时,学校曾爆发多个感染群,但随着大部分老师已经接种疫苗,相信这次情况会比上次有所改善。

“我们临床的确看到很多小朋友确诊,但是症状都算轻微,重症和死亡的比例,相对还是偏低。不过他们返校上课后,不排除会增加染疾风险,尤其5至11岁的小朋友风险较高,因为他们还无法接种疫苗。”

她提及,临床也发现,染疾后的小朋友,因为其他并发症而导致病情严重。

“我们看到病情严重的小朋友,都会有其他疾病,可能有肾脏、癫痫等,而影响加重他们的病情。”

“所以我也会建议家长,为了孩子安全着想,流感、肺炎的预防疫苗都应该提早施打。”



全文鏈接:在此

Friday, November 05, 2021

988時事100度(11月5日)

 






点评课题:

1)预算案內容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2)预算案拨款如何有效持续抗疫?
3)甲州选国盟国阵希盟的优劣势


(一)

*预算案內容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这次是不是一个全民预算案?给得足够吗?有没有“wow”元素?

坦白说,对于明年的财案,人民是有期待的。为什么?今年我国经历了最痛苦和黑暗的疫情和经济危机双重打击,政治也动荡导致更换了首相和政府。我们有了新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一上任就谈“大马一家”概念,不久后提呈了第12个大马计划;政治上,依斯迈也与在野党联盟希盟和解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财长东姑扎夫鲁破天荒地首次提呈财案前声明,他的部门展现公关能力、努力大量聆听人民的声音;财案提呈前一天,首相还说会有“wow”元素,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大家的期待。大家是否会觉得自己苦尽甘来希望明年会更好,政府应该更体恤人民的牺牲和困苦挣扎,不是吗?
结果在上周五提呈了财案,你听到了什么?无可否认,财长的讲词华丽包装,采用了与国际接轨、时下潮流辞藻(如工业革命4.0,、绿色预算、5G通讯等),他确实有提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和各行各业以及涵盖每个政策领域。要问这是不是全民预算案,要怎样定义呢?是不是有提到就是有惠及了?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哪个群体比较需要些什么和需要多少,而政府给予的援助或津贴的力道足够吗?
我相信应该没有多少人看了内容后会wow wow声,为什么呢?-- 第一、政府能直接注资的能力有局限。别忘记去年和今年的8个经济振兴配套政府直接注资的拨款就有830亿令吉那么多了,而且政府需要调高债务数字上限,并伸手动用到国家信托基金(KWAN)来拨款应付疫情。虽然这次的财案的拨款数目是历年来最高的,实际上,比如说在行政开销方面,单单是公务员薪金、退休金和债务偿还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拨款。拿来直接津贴人民的仅有7.4%。
第二,我要谈大马一家援助金(Bantuan Keluarga Malaysia),这个重新包装、广受欢迎的政府援助金计划。每换一次政府就要改名一次似乎已成为了定律 (从BR1M, BSH, BPR到现在BKM)。虽然说这次政府有增加援助金,也惠及了更多人(达960万人),但其实也因为人多了而分薄了,结果增加幅度不大,所以就没有太多惊喜。
尽管财长声称这次的“大马一家援助金”是有针对性发放,其实不然。派钱这事,肯定没有人会说不要拿。我想,应该没有单身人士明年需要靠350令吉来过活,中等收入家庭的400到800令吉也是。所谓的援助金数额真的不大,所以不能说这些群体是有“需要”但他们绝对开心自己能受惠、看到账目进入他们的银行户口。而最需要金钱援助的反而得不到足够的数额协助度过难关,因此扶弱的作用和力度就减弱了许多。
***
*国家收入与债务*
经过疫情和经济重创后,政府是否还有钱?需要借更多钱、留债子孙吗?

如果按照财案预算和估计,政府放眼明年能提高收入,因为预期明年我国的经济成长尤其是GDP成长率会翻倍。因此他们预算赤字不增反减,从今年的6.5%GDP至明年6%,你会怀疑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明年我国经济真的可以达标在GDP 5.5-6.5%的范围吗?是可以的,条件是全球经济对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疫情不再重创大部分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石油和原产业价格可以保持在目前水平或更高。政府收入也需要根据预期的经济复苏而增加,如此一来才能保持目前估计的赤字总值。
政府能增加的收入有130亿令吉,但在行政开销方面也增多了约140亿令吉;所以说,收到的都会给行政开销花费掉。发展开销是历年来最高数额增幅最大的,政府增加了136亿令吉或22%。这个就得通过借贷举债来填补,不过这也是近二十年来的习惯了,用借来的钱来发展经济,这就是政府的赤字经济管理。今年的政府债务已经是9580亿令吉,明年可能就要破兆亿了。我了解目前是个非常时期,政府应尽量援助人民和振兴经济,而且现在的借贷利息较低,但这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因为赤字越来越高未来就会有经济风险。
***
*JaminKerja能“保障”工作?*
JaminKerja能真的“保障”工作给失业人士吗?

不要被官方计划的广告词误导了。我正面肯定政府有意愿协助失业者重回职场,但JaminKerja不是真的能保障失业的你会被录取而有工作。政府只是提出奖励津贴,旨在资助贴补一年的工资20到30%或30至40%,如果失业人士被聘请。
事实上要聘请人的是雇主本身,所以一定得先符合雇主的条件,必须是雇主需要的人才。雇主未必为了贪图政府津贴而要滥竽充数找个失业汉。确实在经济开放之际,或许很多企业蠢蠢欲动要扩大人力资源,如果能帮忙节省运营成本,这计划确实会帮助潜在的雇主,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职位空缺。
问题是今年被裁退的失业人士群中就有大约三分之一是处于适婚年龄的青年人,而今年首半年被裁退的失业浪潮里,靠近三分之二是技术员工。那么如果这些空缺重新招聘,到底能帮到失业的年轻人多少?职位空缺与失业群体的匹配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
*城市的中产阶级也有得到好处?*
很多政策似乎针对B40和乡村居民,城市的中产阶级有得到好处吗?

如果财案优惠政策根据收入分阶级颁布的话,确实中产和高收入阶级鲜少被直接提及。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得到好处,只是他们以其他身份获得而已。
比如说,如果该中产阶级人士是公务员,他就会获得700令吉特别援助金。如果他买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还可以获得2500令吉的税务减免;如果他有钱去本地旅游,可以获得1000令吉的税务减免;参加技能提升的专业课程,甚至可获减免7000令吉;有上学的孩子的话,还可得150令吉早期上学津贴。如果要卖掉坐拥六年或更久的房产,不再需要缴交房产利润税。
高收入阶级人士甚至可以考虑购买电动车现在全免税了。有一些项目其实是间接给中产阶级的,因为一般的B40会难以负担这些消费。所以不要说没有哦!
***

*大选糖果?*
这个预算案有没有大选糖果?派钱700令吉给公务员算不算是其中一个?

短短三年换了政府3次,选民或许已经变得更精明了,不一定可以通过预算案派钱就能收买人心投票给你。
第一,他们不知道谁会是政府啊!况且现在的政府包括巫统、土团党和伊斯兰党,如果三角战的话,那么要投票给哪个政党才算‘回报’糖果啊?
第二,经过了这两年辛苦挣扎的疫情和经济打击,可能人民大部分都觉得这些援助金和津贴都是他们应得的,政府也应该提供的,所以不可以拿来作政治交换。
第三,或许真正的大选糖果已藏起来了,懂得看的人都知道会收在重要的部门预算,如首相署、工程部、乡村发展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这些都是选举机关部门,如果你看他们的发展拨款部分全部都有所增加。相信政党深谙,要买票当然要靠近选举时才买最有效,而且针对性在需要的选区派糖果啊!不可能在八打灵北区。
所以,你问我有没有大选糖果,我说有,只是不知道你能吃到吗,或吃了还会感恩买账吗?

--------

(二)

*预算案拨款如何有效持续抗疫?*

冠病基金的拨款,如疫苗加强剂和必需品的购买,足够抗疫吗?

很多人会误会以为抗疫用品的主要预算都来自卫生部。其实不是,冠病基金的拨款才是正确答案。明年政府将拨款230亿令吉给这冠病基金,但比起今年少了160亿令吉,我相信那是因为政府认为疫情因高度疫苗接种人口覆盖率而受到控制、进入了地方流行病阶段,医疗系统不再那么紧张,经济开放后也应该不会因疫情再次颁布行管令,所以拨款需求就不用那么高。
政府宣布40亿令吉是用来买抗疫用品,其中20亿令吉是用来购买8800万剂加强剂疫苗,按照计算这笔拨款将会绰绰有余;另外的20亿用来添购抗病医药、个人防护装备等用品,预算方面应该还好,取决于抗病医药买多少和什么价钱。我希望政府不要太仓促在临床试验结果还未证实有效之前就大量预订,同时要做成本效益计算和探索其他的货源可能。

***

卫生部的拨款怎么样了,据说有增加1.5%或靠近5亿令吉,你满意吗?

事实上,卫生部的拨款增幅是自2016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次,才1.5%,在行政开销方面仅仅提高了一点,其实更像是主要给薪资微度调整;而明年的发展开销却削减了约4.4亿令吉。你问我满意吗?我过去在多个场合大力提倡政府逐步落实卫生部拨款接近4%GDP的目标,而过去多年,也包括在希盟执政时期,卫生部拨款还在原地踏步,一直滞留在靠近2%GDP的水平,这个放眼全世界其实是相当低的公共卫生投资,而这个绝不是因为我国社会人民的健康比较好,事实刚好相反。要马跑却不给马吃草,长期让它挨饿让它一半温饱,怎么会不出问题?
所以说,政府一直强调他们会着重增强和投资在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却拿不出资金和拨款来证明,显示他们根本没有政治意愿和诚意把投资公共卫生领域作为优先事项,这让我非常失望。

***

明年疫情会怎么样,而卫生部预算拨款意味着会有什么影响?

疫情前的问题没有解决,疫情期间只会更恶化,后疫情时代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更大更严重。
在抗疫期间,我们看到了公共医疗的能力是如何被透支,许多地方都需要扩展、升级和维护。况且,抗疫期间各公立医院拥挤不堪,导致无法遵守防疫措施保持距离是众所周知,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外,疫情导致的贫困将促使更多人到政府医院诊所寻求治疗。所以现在政府怎么可以不增加投资,反而期望行政人员来管理呢?
疫情前,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已有很多问题,人民已相当不健康:我国在肥胖、糖尿病问题在亚太区居榜首;可是却同时发生有不少孩童仍营养不良而发育停顿;癌症问题方面也严重,很多人因为缺乏意识或生活方式问题,而患有肺癌、肝癌、乳癌、前列腺癌等而没有提早或及时寻医治疗而死亡率偏高。而公共医疗体系因为资源紧张而捉襟见肘,设施和器材需要提升、医院需要扩建或增建、合约医生需要纳入公务员系统、要防止专才流失尤其是专科医生和资深护士,医药方面也得购买足够来应付需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目前的卫生部拨款就是明显不足够啊,该怎么办?

--------------

(三)

*甲州选国盟国阵希盟的优劣势*

现在选情怎样?甲州选民在乎吗?你会担心投票率低?

我有观察媒体的报道,这选战似乎还没热起来,或许现在也很难热起来。这个很难责怪选民。
怎么说呢?
首先,这个选举师出无名,或者可以说是没有必要的选举。这次触发选举的导火线是有一方,就是如今出名的马六甲4人帮,通过倒戈转向撤回对政府的支持,联合希盟要夺权组织新政府。如此逼宫的一招好媲美去年8月沙巴州选的前奏,只是这次是轮到希盟联伙要趁机夺权,然后‘不小心’逼出了州议会解散的结局。很难怪人民拿起沙巴州选来比较,毕竟那是令人很诟病的第三波疫情催生的导因,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我想马六甲选民也看在眼里,拥有同样的想法。这不同于砂拉越州选,他们被迫不能在法定期限内举行州选。这个砂拉越的紧急法令才在两天前解除,他们即将的州选是有其民主的必要性。马六甲的州选不是,所以州民的普遍印象就是,这是一场政治游戏。
第二,目前的疫情平均还在200宗每日新增病例上下,说这数字很高其实不是,因为在疫情最糟糕的时候那个数字是目前的4倍,但说这数字低却也不是,因为还没回到今年5月之前的数字。当然目前马六甲成年人口的疫苗接种率有高达92%,人民还是非常谨慎避免感染,因为打了疫苗还是有机会受感染。这个时候,马六甲选民应该跟其他国人一样,行管令松绑后优先想要做的是重回职场,搞好生意生计,再来就是与亲友相聚有社交机会。那么现在要选举,而且还是政治人物没事搞出来的选举?他们会觉得很无聊。就看看近来州选在媒体上所讨论的议题吧?跟他们有关系吗?
因此,投票率会降低几乎是肯定的事,接下来要问的是,到底还会降到多低?就看政治人物和政党他们的政治和竞选的高度了。

***

目前在希盟那方还正讨论着是否应该接受那叛将四人组(或其中两个或三个),请问留着这些叛将让他们代表希盟出征选战是出自什么政治考量?他们能为希盟带来更多决定性票数吗?(为什么行动党坚决反对这决定,而公正党和诚信党却倾向保住他们?)

根据媒体的最新消息是,希盟最高领导层正考虑接纳其中两人,那就是前巫统党籍的两名原任州议员依德利斯和诺阿兹曼,让他们分别在公正党和诚信党的选区竞选以希盟旗帜上阵州选。
根据消息人对媒体的透露,说这两位是地方强人,有能力分裂巫统的选票,可以拿到5%的选票转向而为希盟增加选票和胜选机会。换句话说,希盟当他们俩是赢得州政权的奇兵,甚至有人拿当年土团党和马哈迪在希盟的“吸马来票”角色来相比。
要知道,马六甲州议会里的28席当中有23个是以巫裔为主的。希盟三党已完成议席分配,由公正党上阵11席、行动党8席及诚信党9席。当然我们也知道,目前在外反对最大声的是行动党。该党中委说“这是个原则的问题,我们必须向选民展示,我们是一个有原则的联盟才对” ,再说他们拒绝依得利斯四人帮,他们不会改变主意。只是过后行动党说只成功说服盟党拒绝其中的两人而已,说为了照顾希盟的团结,只好被迫遵守多数议决。行动党内部也有人表示担心希盟“奇兵”的如意算盘打不响,反而影响原有的基本盘,造成更多选民更加不愿意出来投票或回乡投票。
好了,我就来分析一下为何行动党会不同调调,才能明白到底“原则论”站得住脚吗?
大家还记得10月4日的记者会吗?我们可以发现希盟11议员包括行动党的议员与那四位联席,指称甲州政府倒台,并寻求觐见甲州元首,以讨论组新政府。这么说,如果能在一起凑足议席组成政府的话,行动党就ok不介意;要重新来过竞选的话,就要“讲原则”而拒绝他们。是这样吗?
说白了,接受他们成为竞选团队一份子,不止无助于催鼓和巩固他们的非巫裔选民基本盘,反而有害。毕竟那两人上阵代表的是友党,得到好处的也是友党。要知道,即使有了这两位奇兵也不担保能赢选举,行动党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自己也因此折损一些议席。所以,这些所谓的政治立场表态,显示的是政治利害关系和分配,无关原则。

***

你怎么看国阵巫统与国盟土团党搭配伊斯兰党?你预测会几乎全盘三角战开打吗?谁最有可能会笑到最后?

另一方面,巫统和土团党的角力会更白热化,我觉得不太可能他们会合作,因为巫统似乎没有理由需要在这个时间点上妥协让出议席让土团党继续生存和霸住地盘,除非土团党可以接受扮演小二小三的角色只拿几席而已。但有可能吗?
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已经多次表明,巫统将不会在这次的甲州选举中与土团党甚至国盟联手,而土团党主席兼国盟共主慕尤丁则不甘示弱放话要国盟竞选所有的28个议席。
事实上,他们双方也曾谈判过,但巫统十分不满国盟要求瓜分掉其中的13席,让他们只剩下8席竞选,就干脆拉倒全面开打。
而身为夹心政党的伊斯兰党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国盟站在一起并使用国盟旗帜出征,但党领袖纳斯鲁丁却硬要搬出什么“合作连环”(gelang kerjasama)的概念,说要“确保甲州选举不会上演三角战”,他还寄望“国阵和国盟和谐及精明地分配议席,组成强大的团队来迎战希盟”。由于伊斯兰党在半岛西海岸雪州以南没有据点,基层相对薄弱,上届也全军覆没,所以如果能避免三角战就相当大可能他们能脱颖而出,赢得一些议席。所以说,这个伊斯兰党也是投机份子啦。
土团党基本上还算相对新,没有什么基层,再加上首相已换人,该党主席慕尤丁已不能调动政府资源暗中为该党助选,因为这个优势已回到了巫统的手上。再况且甲州看守政府首长和州元首是同一阵线,谁有资源又可以主导选战,这个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若无意外,预料国阵-国盟-希盟将会全面开打引发三角战或多角战,国阵尤其是巫统的胜算最被看好。若能保住2018年的13席,包括收复叛徒的2席,巫统就只差一席就掌握半数,增加任何的两席他们就可单独执政了。因此,他们根本不用理睬土团党过分的要求。
这次的州选可以说是半岛西海岸政治势力大比拼测试,也是传说中的明年全国大选前的试金石。

Wednesday, November 03, 2021

精彩论谈:朝野“共商”2022年财案,真能助民救市?(11月2日)

 精彩论谈:朝野“共商”2022年财案,真能助民救市?

总开销达3312亿令吉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是可说是首个朝野“共商”的财案,然而这也预料会是第15届大选前的最后一份财案。
财政部长东姑扎菲鲁说,这份财案对大马一家实现复苏议程非常重要,将使我国摆脱疫情。
究竟在朝野共商财案下人民是否是最大赢家?是否真的能助民救市?
《精彩论谈》邀请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黄家和 及 群议社社员 林志翰,剖析2022年财案。

現場錄影鏈接:在此

《你怎麼說》時評節目 (10月31日)

WHAT SAY YOU你怎麼說

DATE: 2021年10月31日 TITLE: 2022財政預算案 主持:黃佩玲 嘉宾: 孔令龍-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總財政 林志翰博士-群議社政策研究院


录影链接:在此


*****

1. 先談談你們對於這份財案的整體感受?

 

在國家財力和大局勢的限制下,這份財案嘗試顧及和涵蓋社會各階層群體和各行業,可以理解,也可圈可點。政府嘗試注資給人民福利和振興經濟,也給予不少稅務減免,但卻沒有很顯著提高赤字。政府繼續善用儲備金如國家信託基金來撥款支付抗疫防疫用途。

在演講詞裡,財長也嘗試採用了國際接軌、與時並進的用詞和概念如工業革命4.0,綠色預算、5G通訊、等。

裡面有一些耳目一新的政策點子,據說是公眾咨詢的結果。我們等下可以再聊。

 

2. 2022年財案將提供3321億令吉,其中,2335億令吉用於行政開銷,756億令吉是發展開銷,230億令吉則是用於新冠肺炎基金,還有20億令吉則作爲應急儲備金。你們是怎麽解讀這樣的資源分配呢?

 

行政開銷比起已修正的2021預算,多了約140億令吉或6.3%;反而發展開銷是歷年來最高增長幅度最大的:政府增加了136億令吉或22%。這說明了政府嘗試欲通過發展項目如大大小小工程來刺激經濟。但是這次我們比較少聽到政府宣佈大型基建項目:除了中央山脈大道和多年來一直提及的泛婆羅洲大道,還有一座體育館、設立幾個新邊防關卡、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設立商務人士中心。主要的撥款是針對修復和提升現有的基建。

新冠肺炎基金基本上是從國家信託基金那裡融資,明年的預算比今年少(*今年390億令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預料疫情隨著高疫苗接種人口覆蓋率好轉、醫療資源不會再太緊張,再加上經濟持續開放,明年所需的資金可以減少。

 

3. 儘管這是一份擴張性的財政預算案,但政府預計2022年財政赤字將從2021年的佔國内生產總值的6.5%縮減至6%。這取決於怎麽樣的狀態與發展?以目前大環境的變化而言,你認爲我國可以辦得到嗎?

 

理論上,政府要維持這個賬面,意思就是明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要達標在5.5-6.5%的範圍。條件是全球經濟對貨品和服務的需求提高,疫情不再重創大部分國家(包括我國)的經濟,石油和原產業價格保持目前水平或更高。政府收入也需要根據預期的經濟復甦而增加,如此一來才能保持目前估計的赤字總值(其實也接近今年的賬目數字)。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辦到的合理估計。

 

4. 教育部獲得526億令吉撥款,佔聯邦發展開銷總額的16%,是獲得最多撥款的部門,而高教部則獲145億令吉撥款。另外,學校維修與提升、開學援助金的數額比去年多。關於最大的一筆撥款,你們有著怎麽樣的意見?

 

教育部一向來都是獲得撥款最多的部門。我們要問的是有那麼多的撥款,是否能看到什麼成果?據我所知,今年原本要發放的約4億令吉給孩童食物添加計劃(rancangan makanan tambahan)因為疫情和行管令學校沒開,所以沒有動用到。

相信對於華社,熱門的話題是比較各源流小學的維修撥款的數額差距和比率,嘗試監督政府是否對政府資助的學校一視同仁。

另外有話題性的是,高教部要贈送一台平板電腦給每位念大專的B40學生。這個耗資4.5億令吉的贈送計劃,有很多人讚許這是一個進步的政策,我不否認這政策用意良好。但我覺得資源或許沒有很好使用,因為可能有不少的學生已有筆電或平板電腦,那麼這些贈品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政府說要有針對性援助計劃,那麼最好就是根據需求才供應。

 

5. 截至20205月,我國失業率一度上升至5.3%。儘管現在已經下跌至今年8月的4.6%,但仍有75萬名失業者需要援助。政府在保住工作Jamin Kerja)倡議下撥款48億令吉,以創造60萬個工作機會。雇主可獲最高40%薪資補貼,鼓勵聘雇弱勢群體等。這將如何有效解決或趨緩我國的失業率困境?

 

我不得不說,政府的用意良善,在經濟開始復甦的情況下,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增加人手提升業務,這個政策可以幫忙減少他們的營運成本。若遇到合適的人才,又符合補貼條件(比如求職時仍失業),這個30%-40%薪資補貼政策獎勵才能派上用場。

如果說要顧名思義Jamin Kerja或保障工作的話,這又未必行得通。我不認為僱主會為了貪圖薪資補貼而僱用不符合條件的任何失業者,但這獎勵確實會有鼓舞作用讓僱主願意開放更多空缺給人申請。

 

 

6. 爲了刺激在疫情中備受重挫的旅游業者,政府撥出6億令吉供工資補貼,協助收入講逾三成的旅游業者。旅游業者、民宿、文化遺產維修等可獲特別援助,而國内旅游可扣個人所得稅1000令吉措施延長至2022年。不過這些措施對於振興旅游業而言,會有實際幫助嗎?

 

旅遊業是承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服務業,相信不少在去年和今年撐不過去的都已紛紛關門大吉了。所以,政府的政策是為了保護現有還在苦苦撐著或冬眠的旅遊業者,隨著經濟開放和行動管制鬆懈,旅遊業終於可以回來了。就短期效果而言,工資補貼對旅遊業者還是很重要,能承擔一些營運成本。

而政府承諾的產業維修補助金可以有鼓勵作用,但條件是業者也要有資本可以先掏出來準備維修。

要刺激國內旅遊而給予1000令吉所得稅回扣,公眾應該很歡迎,畢竟不管有沒有這個政策,他們經歷了難過的行管令限制期後,都會想要透透風趴趴走在國內旅遊。

 

 

7. 扶弱政策,在這份財案當中特別彰顯。在大馬一家援助金Bantuan Keluarga Malaysia)中,撥款82億令吉,預料將惠及960萬人。月收入少於2500令吉的單身人士,可獲350令吉援助金。月收入在25015000令吉之間的家庭,也可獲得400800令吉援助金。對於政府持續撥出援助金,這對於在疫情中受到經濟考驗的人民來説還是個需求對吧?

 

儘管財長聲稱這次的大馬一家援助金是有針對性發放,其實不然。派錢這事,肯定沒有人會不要領。但應該沒有單身人士需要350令吉來過活,中等收入家庭也是。所謂的援助金數額真的不大,所以不能說這些群體是有需要但他們絕對開心自己能受惠。

但事實是,受惠群體擴大,那麼援助金的數額分配就分薄了。而最需要金錢援助的就得不到足夠的數額,因此扶弱的力度就減弱了很多。

 

 

8. 這份財案被認爲在扶弱這一塊做得很到位,尤其是對於女性的輔助,更是在過去幾年的財案之上。像是强制上市公司委任至少一名女董事、每月提供免費衛生棉給13萬名B40群體的少女等,這是其中有“wowo”元素的内容嗎?你們怎麽看待政府的這些宣佈?

 

您提的針對女性的財政政策,是的,非常讓人耳目一新。上市公司委任至少一名女董事,我不認為執行會太難。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象征式意義的政策,但可以讓一些公司意識到性別平權和平等機會的問題,同時讓女性可以發揮角色。更妙還有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不需要動用到錢。

每月提供B40群體少女免費衛生棉的政策也是用意良善,希望在執行時能方便有需要的人來領取。

 

 

9. 這一次財案的最大亮點,就是向收入達到一億令吉的公司徵收一次性的繁榮稅。公司所賺取的首1億令吉收入,稅率維持在現有的24%,收入超過1億令吉以上,則支付33%稅款。這被認爲是爲了增加國庫,但也有人認爲這會帶來反效果,你們怎麽看待這項徵稅?你認同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的説辭,這是一項更爲公平的做法嗎?

 

但在疫情之前,全球各國似乎都在競相降低企業稅以吸引外資,所以可以明白政府的這項繁榮稅政策是一次性的,也為了試探反應。畢竟年收入能達到一億令吉以上的企業主要都已是上市大型公司,內稅局和政府已掌握資料,可以推測能為國庫增加多少。我參考政府明年的稅收估算,他們預算比今年還要多收50億令吉,這會是全部來自繁榮稅嗎?我不知道。

這個繁榮稅也與很多人建議提出要征收的暴利稅是有差別的,後者是針對突然發大財的企業,繁榮稅則是要所有仍賺大錢的大企業承擔多一點社會責任,以復甦經濟和重新分配財富。

由於明年才開始落實這項一次性的繁榮稅政策,其實錯過了最佳時期針對一些企業如手套公司集團靠疫情暴利暴富的征稅時刻。

 


10. 另外一項備受矚目的,就是從明年11日起,向獲得國外收入來源的國民徵收所得稅。這會變相讓這些國民選擇不將收入匯回國内嗎?

 

確實有可能,如果這些國民在外國已辦理了戶口。但這也要考慮到,如果他們這樣做,是否就要繳交當地的所得稅呢?那麼如果那人需要這些收入在國內使用呢?

內稅局也得配合國家銀行有辦法監督偵查和執行這政策才有效,畢竟國民會有其他對策。

 

 

11. 這份財案也推出了各項被認爲是防範漏稅的新措施及加强執法行動,包括正式落實稅務識別碼(TIN)、推出稅務合規證書、間接稅的自願申報特別計劃等。我們應該要如何理解這些新措施?

 

確實這些政策可以讓政府能更有系統和有效監督和防範漏稅,但不能說一定能杜絕問題,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心要逃稅的人或企業或許也受限制於其他商家的要求,因此可能比較難像以往的方式鑽漏洞,除非各方有心一起串聯。

 

12. 除了食品及物流服務豁免之外,所有的電子商務綫上平臺的服務都會徵收服務稅。你們又是如何看待這項稅收?

 

疫情期間發展最蓬勃的其中一個經濟活動就是網購。政府看中這逐漸大塊的線上平台商業交易肥肉,因為越來越多人使用這些平台來購物。比起實體商店買進口貨品還得繳交服務稅,其實我認為這政策相當公平,嘗試要一視同仁網購和親身現場購物的稅務待遇。

 

13. 儘管我國的疫苗接種率不斷攀升、確診病例也正在趨緩,但疫情已被證實不會在短期内消失,進入到2022年,抗疫防疫依然會是關鍵。衛生部在這份財案中獲得324億令吉撥款,是獲得第二多的部門,其中40億是用作抗疫。你們認爲這筆撥款足夠嗎?

 

首先,那40億用來買疫苗用作抗疫的撥款是來自新冠肺炎基金,而不是直接來自衛生部的324億令吉。財長宣佈其中20億是拿來買8800萬加強劑疫苗,這筆撥款肯定綽綽有餘。當然抗疫防疫也需要購買相當多的用品比如個人防護裝備PPE、手套面罩等,政府也要買抗病醫藥。

我更關心的是衛生部撥款足夠給公共衛生和醫療的非新冠肺炎用途嗎?我看不到政府真的非常重視公共衛生這一塊,因為在行政開銷方面僅僅提高了一點,主要是給薪資微度調整;而明年的發展開銷則削減了約4.4億令吉。我過去大力提倡政府逐步落實衛生部撥款接近4%GDP的目標,明年的撥款意味著政府依然刻意忽視應該大量投資在公共醫療衛生的需求。

 

14. 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國需要怎麽樣的資源與發展?尤其在公共醫療體系方面?

 

疫情前,我國在公共衛生方面已有很多問題,人民相當不健康:我國在肥胖、糖尿病問題在亞太區居榜首;可是卻同時發生有不少孩童仍營養不良而發育停頓;癌症問題方面也嚴重,很多人因為缺乏意識或生活方式問題,而患有肺癌、肝癌、乳癌、前列腺癌等而沒有提早或及時尋醫治療而死亡率偏高。而公共醫療體系因為資源緊張而捉襟見肘,設施和器材需要提升、醫院需要擴建或增建、合約醫生需要納入公務員系統、要防止專才流失尤其是專科醫生和資深護士,醫藥方面也得購買足夠來應付需求。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疫情前的問題沒有解決,疫情期間只會更惡化,後疫情時代這些問題將會更大。

 

15. 這份財案的目標是人民福祉、企業韌性、繁榮及可持續性經濟。總結來説,你們認爲這份財案有達到這三個目標嗎?政府還可以在哪一塊做得更貼切與到位呢?

 

比較系統性和結構性的經濟社會問題,在這次的財案政府沒有怎麼提及針對性的改革,特別是提出比較永續性的社會安全網政策。大馬一家援助金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稍微調整受惠群體作一些資金貼補而已,不一定有實質生活改變意義。如果政府能在各個方面的服務,比如教育、衛生醫療、房屋和公共交通方面能提供更好的社會安全網降低人民的生活成本,那麼就更有意義。政府也應該正視勞工普遍薪金偏低的問題。

至於政府有沒有達到繁榮和可續性經濟以及企業韌性的目標,我覺得以政府的財力僅能做到助攻的效應,臨門一腳要進球還是要看全球經濟大環境,以及本地企業如何利用財案的優惠政策而從中得益。政府確實也有盡責提供一些方案幫忙受困的企業解決一些財務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