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06, 2012

社区里的信任


我在德国汉诺威住家外面的那条街以南,有个小广场。那里除了放置四个回收玻璃瓶的再循环大桶之外,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伫立的四格书橱(右图)。这个开放式的书橱是属于这个社区的,玻璃橱门从不上锁。我每次经过此书橱时都爱靠近窥探橱内的藏书,发现里面有新书也有旧书,题材也相对广泛。我注意到里面的书籍常有更新,而且偶尔还会看到有人打开书橱找书,或者有人自动自发地照顾打理书橱。书橱不远处有棵树,树下有两张凳子。尤其是在夏天时,可以看到一些人会坐在树荫下悠哉读书。就是这样,让我觉得这社区很安宁和谐,又富有书香人文素养可以撑起这书本共享计划。

这计划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共同责任。如果这个书橱常发生偷窃案(或有人借了书故意不归还),又或者有滋事份子爱搞破坏,这个书本共享计划根本就不能进行下去。还有,若这个社区的居民都不爱好阅读或自私不愿分享好书,这计划可能因为曲高和寡老早就夭折了。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自从去年开始在一些住宅社区里出现了多个“赠物箱”(Give Box)。赠物箱,顾名思义是由木板钉装起来的一个公共空间给居民置放一些自己不再需要但仍可以使用,扔掉了又可惜的旧物。最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都是提供给任何人免费拿取的,只是严禁转售套利。那些放置了超过两星期的物品,主人也受促捡回自己处置。就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分享精神,这赠物箱社区自发的公益点子已传遍整个德国了。我也不感到出奇,德国是全世界共乘汽车计划最盛行,参与度最高最活跃的国家。

大力推崇‘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概念的作家蕾切尔.博斯曼(Rachel Botsman)就大胆地假设“信任”会是新时代经济的‘货币’,将来势必比银行的信用记录更具有影响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事物我们都可以交换或分享,以便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这些年来互联网涌现了大量的网站提供共享或交换服务。通常评价最高,换言之,信任度最高的使用者往往都能获取最大的好处。而这些网站能继续经营维系下去,是靠虚拟世界里的使用者社群之间的信任与互动支持。结果这局面当然是皆大欢喜,因为各取所需。

回到现实社会,我国各大城市的社区似乎很难推行这类型的社区资源共享计划。有时,国人对社区周遭乃至左邻右舍都缺乏信任感。这也可以间接转为缺乏安全感,大大地降低了分享欲。由于居民各自为政,原本应该守望相助的力量都成为了一盘散沙。我国的硬体公共设施例如电线,地下水道铁盖和街灯泡被偷之事也常有所听闻。当人们连好鞋都不敢摆放在外面怕被偷,当车子抛锚停在路边有陌生人大献殷勤主动要协助你却先要提高警惕以防被坑时,就知道大马人(尤其是城市人)之间拥有极少的信任如果“信任”真的会是未来的经济货币,那么国人将会在经济财务上和心灵上都很‘贫穷’,社会更难取得进步。


延伸阅读/视听:

TED Talk-  Rachel Botsman: The currency of the new economy is trust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