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计划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共同责任。如果这个书橱常发生偷窃案(或有人借了书故意不归还),又或者有滋事份子爱搞破坏,这个书本共享计划根本就不能进行下去。还有,若这个社区的居民都不爱好阅读或自私不愿分享好书,这计划可能因为曲高和寡老早就夭折了。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自从去年开始在一些住宅社区里出现了多个“赠物箱”(Give Box)。赠物箱,顾名思义是由木板钉装起来的一个公共空间给居民置放一些自己不再需要但仍可以使用,扔掉了又可惜的旧物。最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都是提供给任何人免费拿取的,只是严禁转售套利。那些放置了超过两星期的物品,主人也受促捡回自己处置。就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分享精神,这赠物箱社区自发的公益点子已传遍整个德国了。我也不感到出奇,德国是全世界共乘汽车计划最盛行,参与度最高最活跃的国家。

回到现实社会,我国各大城市的社区似乎很难推行这类型的社区资源共享计划。有时,国人对社区周遭乃至左邻右舍都缺乏信任感。这也可以间接转为缺乏安全感,大大地降低了分享欲。由于居民各自为政,原本应该守望相助的力量都成为了一盘散沙。我国的硬体公共设施例如电线,地下水道铁盖和街灯泡被偷之事也常有所听闻。当人们连好鞋都不敢摆放在外面怕被偷,当车子抛锚停在路边有陌生人大献殷勤主动要协助你却先要提高警惕以防被坑时,就知道大马人(尤其是城市人)之间拥有极少的信任。如果“信任”真的会是未来的经济货币,那么国人将会在经济财务上和心灵上都很‘贫穷’,社会更难取得进步。
本文原刊登于《聯合日報》自由言論版
延伸阅读/视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