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的大马公民大约有一百万人拥有资格登记成为选民,也就是说每15名合格选民当中,就有一人是留居海外的公民。单凭这一数目,就已显示了海外大马公民强大的力量,隨时可以左右选举的最终结果,决定谁主布城。这尤其能影响竞爭激烈、举足轻重的关键选区多数票。 奈何最后申请登记为海外选民的人数只有区区六千多人,与现实中的100万大军有很大的差距。
要剖析这个现象,首先这个海外邮寄选民的登记措施其实才在今年一月正式落实。时间如此的仓促,以致那些足龄但又还未申请成为普通选民的海外大马公民已先错失良机登记成为海外选民。那是因为去年第四季的选民册已被刊在宪报了,新选民来不及挤入该选民册只好错过这届大选。
第二,大约40%的潜在海外选民其实就住在新加坡、汶莱、泰南和加里曼丹,但不被选委会允许登记为海外选民。
第三,申请的条件包括要求住在海外的大马公民在过去五年至少回国30天,所以未必所有人都符合资格。
第四,由於投票日期的不確定,造成在海外的大马公民无从决定和安排假期和交通,所以也无法確定是否该回国投票,还是该登记为海外选民比较好。一旦首相的灵感一发宣佈解散国会后,他们就只有不及24小时得马上登记。
虽然看似政府开明遵从民意让选委会宣佈这项措施来赋权於一百万留居海外的大马公民,其设定的条件已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很多人欲申请海外选民的权利。低迷的申请人数,似乎留给选委会一个藉口和话柄说海外公民不热衷关心国事,企图塑造一个错误的印象,责怪大部份海外公民都不爱国。此举就好比新闻部愿意挪出10分钟的电视广播时间给民联在野联盟阐述他们的竞选宣言,然后再告诉人民说他们维护新闻自由,因为他们有给反对党一个「公平」的平台发表政见。
有关海外公民不爱国所以不该享有投票权的「原罪」,早期就由选委会主席阿都阿兹率先提出。他认为海外公民可以隨便投选任何人任何政党,但又不必承担选举后的后果,这对留在国內的同胞们不公平。马华总会长蔡细歷支持阿都阿兹的早期立场,说海外的大马公民並没有缴交税务给国家作出经济贡献,就不应拥有投票权。蔡总的这个说法企图顛覆美利坚建国前流传的革命口號「无代表不纳税」,將这句名言翻版成为「不纳税无代表」。
我国的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实。而海外大马人主要还是由华裔佔大多数。但有个事实还是要选委会,大马政府和诸位读者分辨清楚的是,那些在海外的仍是马来西亚人,依然拥有马来西亚的护照。这与其他的移民者不同,因为他们从没有放弃过国籍与身份,即使他们也许已符合资格申请加入他国的国籍。美澳英加纽的护照难道不吸引人吗?然而他们却抗拒了这份诱惑,以大马人的身份自豪。如果有人还质疑这些大马游子的爱国之心,请看看净选盟运动2.0和3.0的全球各城市的游行,再看看近来掀起回国大浪潮的Jom Balik Undi爱国运动。网络上流传的每张鼓舞士气的图片,每则感人肺腑小故事都一一道尽了眾多大马游子「恨铁不成钢」,立下决心促成改变的爱国救国的心声。
有人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来唸书,有人为了打工拼理想拼事业,但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个安居乐业、幸福美好,依然载著未来梦想的地方?我想起了在德国念博士班,非常热衷於科学研究的一位大马人同乡朋友。我一点都不能怪罪他毕业后不打算回国,因为捫心自问究竟我国能提供给他什么样的科研事业发展,工作环境和薪水待遇?我一点都没有质疑他的爱国之心,但是爱国情操不能当饭吃,也不足以號召他回国贡献。
专才回流计划
虽然我国政府自从2011年开始在「专才回流计划」(Returning Expert Programme-REP)下提供了不少优厚的奖掖吸引留在海外的大马专业人士回巢,但是迄今只吸引到大约1600名专才回流。政府也设立了「人才机构」(Talent Corp)负责举办了多场醒觉活动和大马工作展,依然成效不大。
在政府还未成功带来经济转型之前,我国的主要经济体仍旧依赖原產品和劳工密集的工业。只要具有竞爭力、经济价值链增值,著重研发的知识经济体在国內一日还未成型与成熟,国家就难於扩张就业种类和数额,塑造適合的大环境来满足各领域里的顶尖专业人士对事业发展的需求。政府的政策若不走向自由开放,逐步取消扭曲市场经济不公平的经济保护措施(例如种族股份固打限制,以及朋党企业垄断市场的现象),就难以转型发展成具有创意活力且有竞爭力的经济体。流失到海外的人才还是选择不回来。
我国政府和「人才机构」走入了最大的误区,那就是以为只要为海外人才找到了一份薪水较优厚的相关工作以及提供丰厚的多项减税或免税奖励,人才就会成群结队地回流。
他们要知道,在马来西亚的生活条件与素质,不是金钱薪水可以决定一切的。当今的马来西亚,即使有钱你也买不到安全感,因为治安败坏;有钱也买不到健康,因为工业环境污染;有钱都买不到舒適便捷的生活,因为你遇到的不是塞车就是无序不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有钱更买不到自由创意空间,因为主流媒体、各种恶法和政治因素对你作出种种的思想钳制;最后,你有钱也可能买不到尊重,当你还是在政策和法律上继续被歧视,受到「二等公民」的对待。
要怎样改变这一切?海外的大马人已做了最好的示范,引领大家回家投票,勇敢地为未来作出改变。「Home is where the heartis」,我们这些游子还是心繫大马故乡。无论在哪个天涯海角,家始终还是我们的家。我们都要回家投票了,你呢?
本文原刊登于《東方日報》名家-學術五劍客版
要剖析这个现象,首先这个海外邮寄选民的登记措施其实才在今年一月正式落实。时间如此的仓促,以致那些足龄但又还未申请成为普通选民的海外大马公民已先错失良机登记成为海外选民。那是因为去年第四季的选民册已被刊在宪报了,新选民来不及挤入该选民册只好错过这届大选。
第二,大约40%的潜在海外选民其实就住在新加坡、汶莱、泰南和加里曼丹,但不被选委会允许登记为海外选民。
第三,申请的条件包括要求住在海外的大马公民在过去五年至少回国30天,所以未必所有人都符合资格。
第四,由於投票日期的不確定,造成在海外的大马公民无从决定和安排假期和交通,所以也无法確定是否该回国投票,还是该登记为海外选民比较好。一旦首相的灵感一发宣佈解散国会后,他们就只有不及24小时得马上登记。
虽然看似政府开明遵从民意让选委会宣佈这项措施来赋权於一百万留居海外的大马公民,其设定的条件已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很多人欲申请海外选民的权利。低迷的申请人数,似乎留给选委会一个藉口和话柄说海外公民不热衷关心国事,企图塑造一个错误的印象,责怪大部份海外公民都不爱国。此举就好比新闻部愿意挪出10分钟的电视广播时间给民联在野联盟阐述他们的竞选宣言,然后再告诉人民说他们维护新闻自由,因为他们有给反对党一个「公平」的平台发表政见。
有关海外公民不爱国所以不该享有投票权的「原罪」,早期就由选委会主席阿都阿兹率先提出。他认为海外公民可以隨便投选任何人任何政党,但又不必承担选举后的后果,这对留在国內的同胞们不公平。马华总会长蔡细歷支持阿都阿兹的早期立场,说海外的大马公民並没有缴交税务给国家作出经济贡献,就不应拥有投票权。蔡总的这个说法企图顛覆美利坚建国前流传的革命口號「无代表不纳税」,將这句名言翻版成为「不纳税无代表」。
我国的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实。而海外大马人主要还是由华裔佔大多数。但有个事实还是要选委会,大马政府和诸位读者分辨清楚的是,那些在海外的仍是马来西亚人,依然拥有马来西亚的护照。这与其他的移民者不同,因为他们从没有放弃过国籍与身份,即使他们也许已符合资格申请加入他国的国籍。美澳英加纽的护照难道不吸引人吗?然而他们却抗拒了这份诱惑,以大马人的身份自豪。如果有人还质疑这些大马游子的爱国之心,请看看净选盟运动2.0和3.0的全球各城市的游行,再看看近来掀起回国大浪潮的Jom Balik Undi爱国运动。网络上流传的每张鼓舞士气的图片,每则感人肺腑小故事都一一道尽了眾多大马游子「恨铁不成钢」,立下决心促成改变的爱国救国的心声。
有人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来唸书,有人为了打工拼理想拼事业,但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个安居乐业、幸福美好,依然载著未来梦想的地方?我想起了在德国念博士班,非常热衷於科学研究的一位大马人同乡朋友。我一点都不能怪罪他毕业后不打算回国,因为捫心自问究竟我国能提供给他什么样的科研事业发展,工作环境和薪水待遇?我一点都没有质疑他的爱国之心,但是爱国情操不能当饭吃,也不足以號召他回国贡献。
专才回流计划
虽然我国政府自从2011年开始在「专才回流计划」(Returning Expert Programme-REP)下提供了不少优厚的奖掖吸引留在海外的大马专业人士回巢,但是迄今只吸引到大约1600名专才回流。政府也设立了「人才机构」(Talent Corp)负责举办了多场醒觉活动和大马工作展,依然成效不大。
在政府还未成功带来经济转型之前,我国的主要经济体仍旧依赖原產品和劳工密集的工业。只要具有竞爭力、经济价值链增值,著重研发的知识经济体在国內一日还未成型与成熟,国家就难於扩张就业种类和数额,塑造適合的大环境来满足各领域里的顶尖专业人士对事业发展的需求。政府的政策若不走向自由开放,逐步取消扭曲市场经济不公平的经济保护措施(例如种族股份固打限制,以及朋党企业垄断市场的现象),就难以转型发展成具有创意活力且有竞爭力的经济体。流失到海外的人才还是选择不回来。
我国政府和「人才机构」走入了最大的误区,那就是以为只要为海外人才找到了一份薪水较优厚的相关工作以及提供丰厚的多项减税或免税奖励,人才就会成群结队地回流。
他们要知道,在马来西亚的生活条件与素质,不是金钱薪水可以决定一切的。当今的马来西亚,即使有钱你也买不到安全感,因为治安败坏;有钱也买不到健康,因为工业环境污染;有钱都买不到舒適便捷的生活,因为你遇到的不是塞车就是无序不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有钱更买不到自由创意空间,因为主流媒体、各种恶法和政治因素对你作出种种的思想钳制;最后,你有钱也可能买不到尊重,当你还是在政策和法律上继续被歧视,受到「二等公民」的对待。
要怎样改变这一切?海外的大马人已做了最好的示范,引领大家回家投票,勇敢地为未来作出改变。「Home is where the heartis」,我们这些游子还是心繫大马故乡。无论在哪个天涯海角,家始终还是我们的家。我们都要回家投票了,你呢?
本文原刊登于《東方日報》名家-學術五劍客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