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5, 2014

出国留学的四大理由

大约在两个月前,我有幸被柔佛北干那那州议员杨敦祥邀请去他选区的一场讲座上分享有关海外留学的经验。在海外漂流长达9年的我,今年1月底在德国顺利毕业后就选择回国工作,并幸运地被槟城研究院录取成为经济小组政策分析员之一。

这不是一般的海外升学辅导讲座,故此我没讲述太多有关申请入学和奖学金技术上的课题。我分享主要目的是要让有意愿到海外升学的在籍中学生和大学生看到留学欧洲生活的一面。

我告诉出席者,行行出状元,只要心中有理想应该勇敢追寻。升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要面对抉择,无论是选修的科系、学府地点或教育体系。我认为,若一个人对诸多科系都抱有热忱和兴趣,不需对抉择后而错过的科系感到惋惜遗憾。名义上是为了专修一个科系,但是实际上大学学府是让一个人心智继续成长、自由进取任何知识,以及自由参社的地方,不应只局限在某个专门领域。只怕那人无理想无想法无求知欲,那么去到海外升学也枉然;所以我强调,上大学最重要是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待人处事和各种工作和生活技能,不该太过注重文凭和成绩。

我提出,除了学术原因之外,出国留学还有四大理由。

第一,观察他国的社会制度与人文建设。首先最容易做的是观摩该国公共交通的设计和国人使用公路与交通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德国人,在一个举世闻名的汽车制造国,他们对脚车自由通行便利的坚持。在我曾居住的城市汉诺威,到处可见脚车专道。在远距离城市与城市之间或较近距离地方之间的川行,德国铁路还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提供了众人便利。而我居住长达4年的英国伦敦,一个坐拥8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它的公共交通系统每天要应付高乘客量的需求,依然是居民和游客的首选。在欧洲的道路上,往往是行人优先,接着是脚踏车,最后才轮到其他交通工具。这种尊重行人和脚车骑士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欧洲,所以我每天骑脚车来回上课,也不需对路上安全特别担忧。对比我国,尤其是吉隆坡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全,马路被私家车严重堵塞,道路设计对行人和脚车骑士极不友善,我多么期望我国可以向英德看齐。

第二,入乡随俗,广交异乡朋友。若出国后依然长时间与本国人窝在一起,没去认真体验道地的生活和文化,倒不如不用出国。尤其是到了非英语系的国家如德国,学习当地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即使到了最后,外语依然说得不太好,但至少我们已尽力地表达友善和交出了诚意,自然会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赞许。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若多几个异乡朋友走在一起,届时互相学习和交流就变得更有趣了,毕竟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一般上会激荡出不一样的想法。

第三,多参与能自我提升及有意义的活动。课余旅游当然可以包括在内,不过若只懂得吃喝玩乐,而不去深度了解当地习俗风情和历史事迹,就失去了旅行大开眼界的意义。多参与社团活动除了学习,还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训练组织和领导能力。当年我在英国也参与了多个大议题的示威游行,包括反伊战的大示威,见证了他国公民如何实践真正的民主和发挥民主的意义。

第四,寻找和认同身份本位。纵然近期国人热切关注人才流失的问题,我还是对莘莘学子说,若有机会,我仍鼓励他们出国见识。很多事物在出国前不太关心或不甚了解,直到身在海外的我格外珍惜祖国家园。撇开壮丽的国土景色、山珍海味不说,我更加肯定我国的多元文化、多元种族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经历了海外净选盟运动的洗礼,我也确认我国正因缺少了民主、自由和公平政策的养分,而无法在各方面展翅高飞。

仔细观察了我国与他国的差异,我们应认真反思,深入了解并从中学习他国成功之道,回国以后就可贡献和应用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即使暂且不考虑回国,海外留学的日子肯定是你其中最闪亮的人生经历。

本文刊登在砂拉越《聯合日報》的《自由言論》版


首次發現我的文章(在佳禮論壇)被‘熱烈’討論,哇哈哈,始料未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