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3, 2015

政策研究提升国会辩论素质

2014年,国会下议院只召开了57天。由于电视没有定期直播国会辩论环节,一般民众未必能看到偶尔真正精彩的辩论,却对国会传出的荒唐闹剧略有所闻。托媒体酷爱捕捉‘充满娱乐性’的国会“原声摘要”(sound bite)之便,「月漏论」、「大脚兽」与「大猴」互呛、「不喜伊斯兰国者滚出国」的闹剧或影响了部份民众对政治人物的观感,觉得国会辩论像在巴刹里吵架。偏偏电视台又爱选播部长们照本宣读答复的沉闷画面,难怪激不起民众对国会辩论的兴趣。

政治人物的口才和演说能力照理不会太差。辩论素质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朝野议员对各政策课题的认知、掌握和准备都不足。议员对课题不甚了解却又急于表现,结果不是口出狂言就是彻底暴露他的无知。国会辩论期间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议员爱节外生枝,不时脱离正题,白白浪费了讨论政策的宝贵时间,导致国会未能及时深入探讨、检验或纠正某些偏颇政策。况且,国阵仗着国会多数议席,过去不少政策就如此草率通过。

固然人民不能要求议员样样精通,但有素质的国会辩论必须伴随认真的政策研究。政党联盟之间或许可分工监督各政府部门,但每个议员皆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专门领域政策研究。

奈何国会似乎从未认真支援众议员从事政策研究。目前国会仅提供八位研究助理供全体222议员共用,而议员的津贴里不包括聘请助理的费用。目前国会议员的津貼仅RM6,508.59,再加上选区服务中心需要全职员,单靠津貼他们有能力自掏腰包聘请研究助理吗?对不太热衷于政策研究的议员来说,这根本就是奢侈。

要批评政府做得不好似乎比较容易,但要批判者拿出更周全的替代政策就知易行难,尤其是在政策研究方面乏善可陈。在新加坡国会议席阙如的民主党(SDP)能凭一己之力推出多个攸关国家重大课题的详细政策建议书来,与执政党辩论,我国的各大在野党呢?可否让人民端详你们对教育、交通、医药卫生、环境、经济转型等替代政策的详细建议书?

其实,我国朝野政党本身各有智库:马华有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民政党有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SEDAR),人民公正党有人民研究院(Institut Rakyat)。这些智库的共同点是没获得国会或政府拨款,因此研究质量或受影响和局限。相比之下,德国政府长期资助各主流政党成立的基金会,无论该政党在朝或在野都有一笔客观的预算来研究政策和办活动。此举非常有利于各党议员提升专业问政能力。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肯定不行了,再不趁早,迟点议员脑生草。与其给首相专机环游世界‘吃风’,人民绝对乐意把一小部分的税金给议员作政策研究。

本文刊登于《火箭报》2015年2月1日期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