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1, 2014

《星岛恋》:流亡中的电影与现实

上个月出席了马来西亚社会传播中心(KOMAS)主办的2014年自由电影节,有幸在槟城观赏了新加坡政府禁播的人权纪录片《星国恋》。有幸,是因为此片差点因内政部的“关注”而腰斩,令我以为它除了危害新加坡的国家安全,也波及我国这个好邻居。去年,政府以影片没获国家电检局批准的理由,当场终止《停火地区-斯里兰卡杀戮战场》内战人权纪录片的播映。

电检局禁止影片的理由可以是宗教(如好莱坞巨片《诺亚》)或道德(如《华尔街之狼》)。别以为只有外国影片被禁,早前由本土独立电影导演阿米尔莫哈末的两部马共纪录片《最后的共产党人》(The Last Communist)和《村民,你好吗?》(Apa Khabar Orang Kampung)都被禁映。

原定去年八月上映的《新村》也因题材牵涉马共,迄今仍未能公映,但赞颂首相纳吉先父拉萨的《王者回归》(Tanda Putera)虽惹争议却可公映。这说明要播放政治题材的电影不是不行,先决条件是要政治正确。

马来西亚政府对马共历史的恐惧是真实的,以致马共总书记陈平过世了,骨灰还继续流亡。诚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也只限于官方历史记载。人民有权得知历史全貌,民主成熟的国家社会应开放胸怀,让民间自由地通过各种管道获取政治倾向各异的资讯。近年来《林肯》、《撤切尔夫人》、《辩护人》等政治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分别在美英韩国上映,不需顾及某方的神经敏感度而令大家都没戏看。

《星岛恋》讲述流亡世界各角落而返国无门的新加坡国民的故事。他们思乡,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当初的政治原则和理念,不出卖灵魂。如今新国已是繁华都市,难以想象现在连他们的故事也没有入境的自由。

主角们的流亡生涯,无不暴露着当权者无情打压公民的最后权利-- 行动自由。即使有些流亡者在后期被迫换了国籍欲重踏故土,通过正常程序依然不得其门而入。流亡,是他们付出的良心代价。政府对待异议分子,其专横霸道绝非“纯属虚构”的电影情节;逼使国民流亡更非新国之专利。我国政府近期似乎在制造21世纪新一批的政治难民。不久前,社运份子阿里阿都加里尔为躲避政府利用《煽动法令》折磨他,而向瑞典寻求政治庇护。兴权会(Hindraf)前领导人瓦塔慕迪和著名部落客拉惹柏特拉也曾为了逃避恶名昭彰的《内安法令》而流亡英国。


事实上,我国的政治流亡份子不太多,反而是用“脚”投票的“经济流亡者”更多。据世界银行2013年的统计,大约有84万马来西亚国民在海外生活,其中31万国民在海外工作。除了事业前景,高达60%受访的“经济流亡者”表示,离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公平。这让我想起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和著名题词--“天下为公”。他与同盟会同志在革命成功前都是流亡者,在海外继续为国内公正而抗争,有人出钱有人卖命。


如果政府容纳异议自由,公平对待国民,哪还会有流亡份子?几部独立纪录片、甚至政治卡通都不能容纳的国家,还可能是全世界最民主的国家吗?


本文刊登于《火箭报》2014年12月1日期刊

紅地毯 Red Carpet

友人: 你几时要踏上红地毯哦? (Friend: When will you step on the red carpet?)

我:你家有紅地毯嗎?我過去踏一踏  (Me: Does your house have a red carpet? I go over to step on it)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14

替代政策的想象

如果上街随机作民调,问民众是否支持政府提供免费公共交通服务,相信绝大多数均会支持。若再问他们是否支持政府大幅度津贴汽油、免费通行大道、免费泊车政策,肯定也大受欢迎。虽说民选政府需聆听民意,但若政策都被民意挟着走,政府要自问:这样做有没有矛盾?到底政策的方向是要鼓励民众多搭公共交通,或鼓励更多私家车上路?此例说明,有魄力远见的政府应引领民意作正确的判断,勇于突破、改变和进步,而不被民粹政策束缚。

最近,槟州政府决定从明年起禁止街头小贩聘请移工掌厨,并以槟岛与威省市政局所作的民调背书。在槟岛,近九成受访者支持这项措施。政府的出发点和用意固然好,志在保持本地街边美食的原汁原昧,以及确保低下阶层人士可获小贩执照。但民调无法预测此措施可否实现此用意。不少人权份子和社运人士不满,撰文批评这具有歧视意味的政策。此前的批判评论,我不再赘述。这里我提供另一个参考政策,看看他国如何保持各自的特色美食。

法国和意大利是举世闻名的美食国。法国的葡萄酒和芝士乳酪;意大利的切片火腿、面条和咖啡口碑极佳,品味领先全球。德国的香肠和啤酒也是重点保护的名产,其他欧盟国家亦有特色美食。

2012年,欧盟把三项制度方案纳入既有的欧盟规章,即「原产地名称保护」(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 - PDO) ,「产品地理标志保护」(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 PGI)以及「传统特色保证」(Traditional Speciality Guaranteed - TSG) 制度。PDOPGI制度是为了保护某地域生产具有特色和品质的食品。这些食品只限在当地生产,加工和制备。分别是PGI的申请要求从宽,不强制所有加工制备过程必需在本地完成。PDOPGI制度的例子就分别有法国香槟(Champagne)和英国康沃尔馅饼(Cornish Pasty)TSG则不限定于生产地域,但重点保护传统食品的特色。

所谓的食品特色,在该法令第三章1151/12条款说明,食品的材料,生产加工方式必须是“传统”的。而这“传统”必须已维持了至少30年。食品的生产属性同时也必须与类似食品区分。按照欧盟保护制度,通用名称不可注册,例如切达乳酪(Cheddar Cheese),但特定产区West Country Farmhouse切达乳酪就行。

槟城美食名称如炒粿条和叻沙已家喻户晓,早已在全国各地通用。若要立法保护,政府就应引用类似PDOPGI制度,强调槟城美食的独有本地特色,同时也阐述所谓原汁原味的客观标准。如此一来,无论是移工,外地人或本地人,只要在食物材料采购和烹饪过程没根据特定标准,就被视为违规,除非他们改用其他食物名称。这不就区别了正宗本地食物和一般马来西亚美食,同时又能保持槟城食物的原味?


政策应直接对应问题的本质。政治人物真的需要花心思研究、思考和讨论替代政策的可能性。若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相信民意仍归属英明的政府。


本文刊登于《火箭报》2014年11月15日期刊

繁體字

有朋友問我,為何那麼喜歡打繁體字。
我回答:因為我要繁殖後代,所以用繁體 xD

Sunday, December 07, 2014

健康从预算案开始算起

2015年预算案首相纳吉公布了卫生部的拨款高达233亿令吉,比去年增加了65亿令吉,百分比也提高了1.3%。卫生部拨款数额之高,仅次于教育部和财政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这是否反映出政府更重视公共卫生?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首先,卫生部拨款虽占了预算案的8.5%,但实际上联邦政府花费在公共卫生的数额仍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最低标准,即国民生产总值的5%。在2013年,我国只达3.9%,纵观当年卫生部拨款占预算案的7.7%

卫生部预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营运成本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50亿增加至现今的216亿令吉,短短四年内增幅达到令人咋舌的44%。除了人口成长,医药和医疗设施费用增加之外,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的人口结构趋向老化导致营运成本上涨。201165岁以上的国民占5.1%,预料到了2020年将达6.8%。人口老化固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问题是政府是否有针对性地拨款,以应付年长者的公共医疗需求?

攸关人民医药福利的预算案政策包括:明年起政府提高纳税人的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白血病等重症医疗费的税务减免(Tax Relief),从每年五千令吉提高至六千令吉。这些重症的医疗费不小,一年减免六千令吉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况且有大约半数人口的家庭收入少于四千令吉而不需缴税,就直接被排除在受惠群体之外。但是,偏偏这些较贫穷的人民更需要政府的直接资助,难道这还不够讽刺吗?

此外,政府属意建造更多一个马来西亚诊所1Malaysia Clinics更甚于医疗设施功能较完善的医疗诊所Health clinics。早前一马诊所因没雇用专业医师,只派遣医疗助理人员驻守,结果备受诟病,风评极坏。据《星报》今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大多数设立在城镇地区的一马诊所平均每日到访人次不超过15人。这次政府宣布增建30间一马诊所并承诺派遣专业医师执勤,似乎后知后觉,志在挽救声誉。

政府了解到明年开始征收消费税后,在医疗消费方面会给人民造成一定的冲击,故此豁免大约2900种药品的消费税。问题是,医药费只占整体医疗保健费的一部分而已。其他的医疗服务,例如住院费和医疗用品,人民仍须缴6%消费税。同样的,私立医院也得为众多物品和服务项目付上消费税,直接提高了他们的营运成本。

期望私立诊所和医院完全吸纳额外成本并不实际,预料他们将至少转嫁部份费用给消费者,导致人民的医疗费飙升。吊诡的是,在医药保健旅游的名目下,只要私立医药中心成功招揽超过5%的国外游客,明年就可申请100%的投资赋税减免Investment Tax Allowance奖励。政府是否鼓励私人界更着重国外游客更甚于本地人?

政府有雄心试图使我国成为区域和国际的卫生保健中心固然不错,但不能因此忽略了以服务人民利益为先,确保我国拥有健全和高效的公共卫生保健系统。问题是,现今的拨款是否真的足以改善公共医疗设施?


本文刊登于《火箭报》2014年11月1日期刊

槟城的新文艺恋爱

“一座没有文艺气息的城市,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型的宿舍。文化与艺术促使市民更珍惜爱护他们的城市。博物馆国际理事会代表在今年的《新城市高峰会》上这么表示。

槟城乔治市自从2008年成功入遗后,并不自满于展现其世遗战前建筑物以及维护当地人的生活原貌和文化多元性。为庆祝申遗成功,槟州政府2010首办《乔治市艺术节》,除了注资40万令吉,也为这城市注入了新的文艺生命、精神和想象。打响首炮后,州政府将这艺术节提升为年度重点活动,并承诺长期赞助。

今年《乔治市艺术节》(下文简称《乔》)已来到了第五届,整个八月的乔治市各角落闹哄哄,更在国庆日那天达到高潮谢幕。据悉,最后一天的海墘新路和本头公巷计划(V&A Project)下的街头艺术表演节目共吸引了十万人次的汹涌人潮。《乔》俨然成了全球文艺界广受佳评的品牌,得到国际媒体热切关注。《纽约时报》更把《乔》列为重点亚洲艺术盛会。

今年的《乔》规模也今非昔比,演出或展览场次和出席人数大幅度上升。虽然主办单位因开支飙升而不得到处征求额外赞助,槟州政府的拨款也逐年地提高至310万令吉。

《乔》艺术总监祖西迪(Joe Sidek)说,《乔》的成功要素是“创作自由”。在一党独大的国度里,多少政府资助的活动不问‘政治利益回酬’、不插手干预分配本身或朋党的金钱利益,或安插本身在媒体前曝光宣传机会?更何况这是个国际盛会。没错,文艺创作需要自由的土壤才可以在社会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政治和艺术界人物应该有个尊重各自专业的底线。

文艺活动若没有本地人热情参与和鼎力支持,恐怕也沦为从外国移植、孤芳自赏的失败计划。要文艺活动民间化,除了内容要本土化和吸引人,也要让本地人以低廉票价入场观赏。由于《乔》主要是由州政府资助,文艺活动也随着‘民主化’ 回馈给大众。许多高水准节目的票价低廉,甚至免费。

今年更出现了几部叫座叫好的本土方言舞台剧,把民众共济一堂露天看戏的昔日情怀与精神带回资讯爆炸的21世纪,这是非常难得之处。谁说本地文艺节目乏人问津,文艺圈工作者没出息?

梵谷曾说,伟大的事情是由一系列的小事结合而成。文艺领域的发展更需要长远周全的策略统筹,槟州政府可在这方面继续领衔推动。特别是文艺创作人才,需要长期的栽培和给予舞台发挥。《乔》只是一个催化剂,并不是成果。政府砸钱办文化活动不必然把城市变成文化城,就如世华媒体老板每两年办花踪不会就此成为‘文化人’。


要人民身体健康,政府应提供体育休闲空间;要人民有文化素养创意脑袋,政府不是也该提供艺术鉴赏和发挥空间吗?要知道,一座城市的灵魂不是高楼洋房、炫目车子、繁忙车道或林立的购物广场所能体现。


本文刊登于《火箭报》2014年10月15日期刊

Thursday, October 09, 2014

Aku suka hasut

Aku suka hasut, selagi masih jalan dalam kasut;
Aku suka hasut, tak kisah kalau sakit luntut atau buntut;
Aku suka hasut, walaupun tidak lagi kurus;
Aku suka hasut, jika dapati politikus;
Aku suka hasut, kerana tak pernah takut;
Aku suka hasut, kerana ku tak mengecut!
Hasut hasut hasut, nampak politikus campak kasut!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14

《煽动法令》侵犯人民主权

国家到底是什么?在《逆权大状》韩国电影里,饰演南韩80年代著名人权斗士、已故总统卢武铉身份的男主角在法庭上被凶煞的警官证人问到,发出全片最具震撼力的抗辩证词:“……大韩民国主权在民,所有权力来自国民,国家即国民!”



2008年,在野党领袖安华首次登高一呼“人民主权”来反击回应巫统嘶喊多年的“马来主权”,给全民追求平等自由公正的政治改革编织一个美好的梦想。当时国家似乎无可避免地走向民主化之路,大选“惨胜”后的国阵也只好顺应趋势配合潮流。前首相阿都拉在下台前有限度地提升反贪委员会的法定地位和其独立性;现任首相纳吉更先后宣布废除《内安法令》,检讨有关集会自由的《警察法令》第27条文和《煽动法令》。

然而,在政府种种的“政改”承诺后,我国马来西亚的主权在民了吗?

基本上,政府霸权和国家暴力的存在就否定了主权在民。针对持有异议的国民,掌权者动辄以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族群和谐,和颠覆社会秩序等罪名套在他们头上,然后恐吓、威胁、逮捕和扣留他们,本质上就是在滥用国家权力代替公民社会思考判断。

308大选政治分水岭后,国家暴力和政治恐吓不曾间断。讽刺的是,改革后所谓独立的反贪委员会竟然会在自家场地闹出赵明福政治命案。案件审了五年,近来才看到了新的曙光。

取代《内安法令》但依然借尸还魂允许未审先扣程序的有《2013年防范罪案法案》。
取代《警察法令》第27条文的被正名为《和平集会法令》,同样也换汤不换药。如今首相又反口否认检讨《煽动法令》即废除它的意思,反而有意将它正名为《國家和谐法令》。

要指控某人“煽动”太笼统:一般只要触及到批评任何统治者,政府,族群,司法行政和特定宪法条文,就形同挑战或怂恿他人憎恨这些“受保护项目”。

今年,已有15人陆续在《煽动法令》下被调查和提控。反对阵线的政治工作者,包括已故的卡巴星律师也在名单里。近来警方甚至把一位马大法律系讲师学者,一位《当今大马》记者,一位传教士和两位社运活跃分子也网罗其中。名单看起来似乎还会增长。难怪有人形容,近期的政治气候似乎回到了1987年茅草行动时的白色恐怖。

这些对付大部分异议份子的政治举动,真的是为了国家秩序稳定和族群和谐吗?即使是ISMA主席发表了种族歧视的愚蠢言论,只要他没有鼓动种族暴动,我们公民社会能不能谴责他的极端言论就好?难道关起了他,耳根清净的我们百姓就安全和谐了?恐怕掌权者低估了我们公民社会的成熟度。至于统治者和政府,他们面对有根据的批评气度会那么小吗?最可恶的是,如果掌权者诉诸《煽动法令》对付异议者并不是为了服务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狭隘的政治利益。

一个不能讲真话表达异议的国家,没有民主。民权斗士敢讲真话不畏强权,只怕社会冷漠。人民可以不理会《煽动法令》吗?此时我想起二战时期,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曾说:最初他们来抓共产党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党员;后来他们陆续抓了社会主义者、工会会员和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这些人。最后他们来抓我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同样的,如果今天我们不站出来捍卫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以后就站不出来了。到时我们还有人民主权这回事吗?


Nama saya Derhaka

Jadikan nama ini nama yang tercool di planet kita... Dari saat ini, nama saya adalah Derhaka...Derhaka Lim. Bila orang marah saya 'berani kamu Derhaka!', saya jawap, ya, saya Derhaka yang berani!

Monday, September 08, 2014

时光倒流机

友人問:时光倒流机真的存在?


我答:存在...你出糧時你去ATM機前查看你的戶口的餘額數目,再一個月出糧後再去查看,如果數額沒變你就知道什麼是時光倒流了。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14

踩着脚车上班的梦想

自从移居到槟城,我发现这个岛上的脚车骑士比想象中还要多。据说这是新的一股潮流,游客都爱在乔治市老城区租借各式各样的脚车到处游览观光世界遗产保护区。同时,我也经常看到不少脚车爱好者穿着一身运动装的认真装备,无论是单骑或与一群发烧友成群结队伴骑,奔驰环绕在槟岛各个角落的公路上。这些骑士们都为了运动强身健体。

有趣的是,我也发现,旅居在槟城的外籍人士酷爱骑脚车,把脚车当成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烈日当头,纵使可能让他们汗流浃背,他们也乐此不惫。我见过穿西装衬衫长裤打领带的老外,挂着披肩的公事包,悠闲地穿梭在繁忙马路。我也见过外籍妇女在购物后把战利品摆在前面的菜篮,骑着脚车优雅地回家。不少外劳为了节省交通费,他们也以脚车代步去工作。

我当然也看到有本地人把脚车当成交通工具,只是为数不多。我在乔治市比较常观察到的是比较年长的阿伯阿嫲依旧不畏惧地川行在车水马龙中。也许是他们长久以来的习惯,但我还为他们捏把冷汗。

我问槟城朋友,为何很多本地人不喜欢和不愿以脚车代步?他们答:公路安全是主要的问题。槟城的确有为数不少的摩托车到处窜动,再加上许多闹市公路都较狭窄,自然存在着车祸风险。目前仍没有正式的脚车道。其次,就是天气。他们说大马这种热带气候,白天炎热,有时还要面对下雨的洗礼。谁会想要到了办公室的时候满身臭汗或淋雨湿透的落魄样?他们辩说西方人在自己国家的气候凉爽不一样。

对于一个曾生活在德国和英国长达九年的我,用气候来辩解根本没有说服力。有人或许误解了,在温带的西方人在夏天即使是最热的几个月,他们相反的更爱骑车出来。有时当地夏天炎热程度甚至可能媲美大马。骑脚车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是种良好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很实际和相对安全的选择。天气难不倒洋人,即使是下大雪、冰点以下的气温,他们换了冬季轮胎继续上路。

其实,推广绿色脚车计划,地方政府扮演了极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城市里的交通规划方面,地方政府要确保人民可以在舒适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骑脚车为一个很实际主流的交通工具。政府甚至要做周全的交通设计以达到适合一家大小出游骑脚车上路的标准。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从小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养成的。所以市内的交通规划必须要认真地把脚车道建设纳入其中,这样其他的公路使用者才会注意和尊重脚车骑士的公路使用权。

对此,我非常欢迎槟州政府近来在槟岛推行公共租借脚车共享计划。据说槟城是东南亚首个推行类似计划的地方。州政府近年来也不遗余力地鼓励州民骑脚车,向脚车州的目标前进。配合这目标,长达12.5公里的脚车专用道预料在今年底竣工。与之衔接的是州内第一个脚车枢纽,也估计在2017年完工启用。而这项位于乔治市中心的脚车枢纽计划除了提供可观的脚车停放设施,同时也具备有一个维修中心、骑士咖啡馆、储物柜、浴室和健身房。这具有规模的脚车枢纽看来提供了脚车骑士多项便利,期望能从中鼓励更多人摒弃每日开车上班的习惯转向骑脚车上路。

我很期待早日我又可重拾过去在海外旅居时候爱骑脚车的生活习惯,好好享受槟城全新的生活体验和不一样的空气。我也希望这绿色脚车运动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大城市。

本文刊登在砂拉越《聯合日報》的《自由言論》版

Friday, August 15, 2014

出国留学的四大理由

大约在两个月前,我有幸被柔佛北干那那州议员杨敦祥邀请去他选区的一场讲座上分享有关海外留学的经验。在海外漂流长达9年的我,今年1月底在德国顺利毕业后就选择回国工作,并幸运地被槟城研究院录取成为经济小组政策分析员之一。

这不是一般的海外升学辅导讲座,故此我没讲述太多有关申请入学和奖学金技术上的课题。我分享主要目的是要让有意愿到海外升学的在籍中学生和大学生看到留学欧洲生活的一面。

我告诉出席者,行行出状元,只要心中有理想应该勇敢追寻。升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要面对抉择,无论是选修的科系、学府地点或教育体系。我认为,若一个人对诸多科系都抱有热忱和兴趣,不需对抉择后而错过的科系感到惋惜遗憾。名义上是为了专修一个科系,但是实际上大学学府是让一个人心智继续成长、自由进取任何知识,以及自由参社的地方,不应只局限在某个专门领域。只怕那人无理想无想法无求知欲,那么去到海外升学也枉然;所以我强调,上大学最重要是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待人处事和各种工作和生活技能,不该太过注重文凭和成绩。

我提出,除了学术原因之外,出国留学还有四大理由。

第一,观察他国的社会制度与人文建设。首先最容易做的是观摩该国公共交通的设计和国人使用公路与交通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德国人,在一个举世闻名的汽车制造国,他们对脚车自由通行便利的坚持。在我曾居住的城市汉诺威,到处可见脚车专道。在远距离城市与城市之间或较近距离地方之间的川行,德国铁路还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提供了众人便利。而我居住长达4年的英国伦敦,一个坐拥8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它的公共交通系统每天要应付高乘客量的需求,依然是居民和游客的首选。在欧洲的道路上,往往是行人优先,接着是脚踏车,最后才轮到其他交通工具。这种尊重行人和脚车骑士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欧洲,所以我每天骑脚车来回上课,也不需对路上安全特别担忧。对比我国,尤其是吉隆坡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全,马路被私家车严重堵塞,道路设计对行人和脚车骑士极不友善,我多么期望我国可以向英德看齐。

第二,入乡随俗,广交异乡朋友。若出国后依然长时间与本国人窝在一起,没去认真体验道地的生活和文化,倒不如不用出国。尤其是到了非英语系的国家如德国,学习当地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即使到了最后,外语依然说得不太好,但至少我们已尽力地表达友善和交出了诚意,自然会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赞许。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若多几个异乡朋友走在一起,届时互相学习和交流就变得更有趣了,毕竟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一般上会激荡出不一样的想法。

第三,多参与能自我提升及有意义的活动。课余旅游当然可以包括在内,不过若只懂得吃喝玩乐,而不去深度了解当地习俗风情和历史事迹,就失去了旅行大开眼界的意义。多参与社团活动除了学习,还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训练组织和领导能力。当年我在英国也参与了多个大议题的示威游行,包括反伊战的大示威,见证了他国公民如何实践真正的民主和发挥民主的意义。

第四,寻找和认同身份本位。纵然近期国人热切关注人才流失的问题,我还是对莘莘学子说,若有机会,我仍鼓励他们出国见识。很多事物在出国前不太关心或不甚了解,直到身在海外的我格外珍惜祖国家园。撇开壮丽的国土景色、山珍海味不说,我更加肯定我国的多元文化、多元种族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经历了海外净选盟运动的洗礼,我也确认我国正因缺少了民主、自由和公平政策的养分,而无法在各方面展翅高飞。

仔细观察了我国与他国的差异,我们应认真反思,深入了解并从中学习他国成功之道,回国以后就可贡献和应用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即使暂且不考虑回国,海外留学的日子肯定是你其中最闪亮的人生经历。

本文刊登在砂拉越《聯合日報》的《自由言論》版


首次發現我的文章(在佳禮論壇)被‘熱烈’討論,哇哈哈,始料未及。

好人與壞人-- 人治制度的崇拜

可是很多民眾都喜歡人治的制度,過度強調個別領袖的特質和重要性。在這種對民主制度認知匱乏的情況下,談起政治感情用事,用喜惡觀感和直覺來判定政治領袖的好壞,忽略了政黨整體功能和政治的群體和團隊合作方面的重要性,養成了對個別領袖的過度崇拜。

我真的看不出卡立怎能夠在現有缺乏黨支持和各議員和部分民眾質疑的情況下,有效地用自己的品牌來執政。勸他還是與黨再談判,然後有尊嚴地退下吧!他真的不知”時不予我“的意義

BN the clear winner in this Khalid storm

you can't say the downfall and the break up of the Selangor Pakatan Rakyat governmen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N.

BN engineered and executed it very very well. They exploited the water restructuring issue to create distrust among PKR leadership for Khalid. They used the Malay Bible issue to hold Khalid in ransom. They tendered and passed many UMNO cronies' highway projects to Khalid, make the party observers and public perceive that Pakatan Rakyat endorse such policies on tolled highways and eat their own words in one of the major GE manifesto promises. And then they thwarted Anwar's Kajang move to take damage control of such situation, by the masterstroke -- using judiciary to disqualify his candidacy. They can even make the pro-UMNO unity government faction of PAS work with them to further destabilise the PR coalition government.

Now, Khalid is gone, PR coalition government is in chaos. BN won, by landslide, the scale of 7-1 scoreline.

Khalid is a huge letdown and a betrayal

Personally, I want to apologise to Saifuddin for misinterpreting and blaming his tactic to "name and shame" Khalid in the groundbreaking press conference days ago.

After reading through the Star interview article, I finally can understand what the words mean by “忍辱負重” in chinese, that he took such a difficult job to point fingers at Khalid, his former colleague and comrade, and shouldered so muchblames for the sake of the party intergrity and principle. All the words I read, sound so honest from the bottom of his heart to me. (Even he admitted that the party has 'oversold' Khalid's positive image in the last GE). Saifuddin presented his arguments with straightforward facts and never twist and turn, mince words like the merchant writer called Nat Tan on Khalid's side.

For many detractors out there, if you can counter the facts in Saifuddin's account about Khalid's behaviour and his poor poor party discipline and betrayal, then only I can consider taking your views.

Otherwise, tell me, based on what reasons you can keep on supporting him to remain in the MB seat (until today)? It is so unbearable and untenable to see that happening to a MB i once had so much respect T T

Until that extent, the party had been giving him a gentleman way out, still Khalid was not grateful and refused to take that and admit his own problems.

Now he singlehandedly takes down the whole selangor state government with him (my dear hometown state) and takes away the hope for Ubah for the next general election (doesn't anyone still remember to Selamatkan Malaysia? and our nation will probably be bankrupt in 2019??).

It could be all just because of Khalid's own big EGO and his personality. Even if I also don't like Azmin Ali, Azmin never did something so severely undermining the party, and although he is ambitious he always play by the party rules book.

Khalid let me down and left me heartbroken, it is also equally heavy to see some of my friends disregarding his behaviour and his undoing to the Party, still keep supporting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