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印象中德国的圣诞佳节


这次我在圣诞节之前回国度假,友人问我在国外那么多年到底有见过白色圣诞*吗?在我印象中,应该有两次。也许是热带人都很向往雪花缓缓掉落,厚厚地覆盖地面的白色圣诞节,可能联想到很温馨的画面,也感觉好像很浪漫。在我国,虽然只有小部分的人信奉基督教,但是举国上下皆享有圣诞节单日公共假期,一同欢庆。各购物广场趁这佳节来临前,都竞相布置摆设华丽眩目的巨大圣诞树以吸引购物人潮前来欣赏和拍照。广场里也传来熟悉的圣诞歌曲调调,各种圣诞商品也有被展示和摆卖。尽管如此,白色圣诞节情景与西方人注重的圣诞节习俗在此是难以被复制的。

传统上,圣诞节是个家庭团圆日,类似我们华人的农历新年。西方人,不管是不是基督教徒,庆祝圣诞节已形成一种文化。他们会先布置装饰家里和屋外以迎接佳节到来,尤其是拉电线围挂黄色小灯泡和在家中摆设一个圣诞树。绿色,红色,和白色是圣诞主题颜色,无论是在室内室外白昼黑夜总是看起来那么的和谐。

西方人也一样有办年货的习惯。在家人团聚之前,除了小孩之外每个人都会各自去寻找和购买合适的礼品给每一个家庭成员。这也因此促成零售业的年终大商机,处处可见大促销。我的德国朋友们也曾告诉我他们蛮苦恼该送什么给家人。虽然不一定每次买的礼物都合家人的心意,但是物轻情意重,每份礼物都是花心思去获取的。同样的,小孩也会在圣诞节当天拆开圣诞树树下的礼物。我想,这比起华人传统上的领红包,更能让小孩充满期待和勾起想象。

在圣诞节之前的大约一个月,在德国的各大小城镇中心都有设立独具一格的圣诞市场(Weihnachtsmarkt)。那是有点类似我们熟悉的夜市(Pasar Malam)。不过既然拥有圣诞主题,市场上卖的尽是应节的用品,装设品,和德国道地的圣诞饮食品。后者更是吸引人潮的卖点。我与同事朋友们已多次约在圣诞市场聚会,纯粹为了享受在寒冷的冰雪冬天来一杯热腾腾的葡萄酒(Glühwein),举杯高谈阔论谈笑风生。欢乐的气氛也可以从周边的人畅饮笑声连连感受得到。各种道地传统小吃,配上小酒,即便站挤着吃喝都开心。圣诞市场通常也安排圣诞歌唱和舞蹈节目,有些也设有旋转木马和摩天轮等玩意给小孩。市场里小屋式的档口设计,加上其散发的柔和灯光,与被践踏的雪地和古城建筑释放古老的韵味,形成赏心悦目景色的画面。

我曾经在圣诞节前夕被邀请到一位瑞士朋友的家里做客吃家居圣诞餐。朋友就说隔天我必须要自己安排节目,因为圣诞节当天是留给自家人的,不能陪我。圣诞前夕的晚上,又称作“平安夜,家里没有敲锣打鼓和鞭炮声,就只剩下家人吃圣诞餐的用餐声和谈笑声的温馨气氛。原来圣诞节活动就是待在家里共享天伦之乐,可以长谈可以一起玩游戏可以一起看电影。这与我平时在国内时到人潮汹涌的购物广场去感受圣诞节气氛,是截然不同的经验,更凸显不同的意义。



*不是所有歐洲地區都有幸可以見證白色聖誕,基本上緯度越高的地區機會越大

Saturday, December 08, 2012

Pak Samad vs 莫言


莫言?
他連我們的 Pak Samad 都不如。
文筆縱使寫得再好,若在強權面前總是屈膝,哪來的尊嚴讓世人尊重和怎能成為世人學習的楷范?
言行舉止都是要一致的,才是真人

我主張用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定位一位文學家的高度。



Pak Samad 過去也曾是體制內的文學家,不過他沒有義務像莫言般去協助強權的議程,或說寫違背良心的話(除非自己也真的信了)。

現在他跳出體制,除了是因為年齡已高無所謂可以豁出去,還有的是正義感從內心呼喚。他的舉動和思想沒有機會主義的影子,有的是晚年的理想。能用文字帶領國家往一個新方向去,是一項成就。


我覺得,對莫言來說,一切都是來得及的,請不要到了最後成為機會主義者。因為人民會看得清你的行為舉止。


值得推薦的文章 《莫言的體制內生存術


改革

改革那麼辛苦,代價那麼大,那還改不改?改!要改就要一起來改!

我已經很厭倦和厭惡那些說:“我會在精神上支持你的” 的機會主義坐享其成派!能實踐改革精神的是改革行動,你不行動就不是支持改革的!



話說回來,這年頭在大馬以行動支持改革運動付出的代價已經越來越小了,這已暗示我們正邁向一個逐漸民主成熟的國度。而這些民主化的成果是我們人民踏出來的每一步推動的,不是政黨。是時候讓民做主了!

我們要感謝那些為“烈火莫熄”改革運動付出,無私地堅持至今的社運活躍分子。在民主路上,流過汗水的,流過淚水的,流過血的,受恐嚇監視的,失去自由的,甚至喪失生命的,我們都要記得...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今天的馬來西亞。我們不能讓他們白白地犧牲。

面對強權的打壓威逼,仍無懼地堅持理想和正義,這才真正體現了人類光輝的一面。馬來西亞也是有不少甘地和曼德拉,人民當中有很多勇士,我們的民族不是懦夫。也因為這樣,我看到了國家無限的新希望。舊政權的倒下,就象徵著一個新馬來西亞的產生。

Thursday, December 06, 2012

“入城费”制度可行吗?


首都吉隆坡的塞车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令人诟病了二十多年,一直是上班族的梦魇。私家车仍是绝大部分上班族的首选,只有17%的上班族选择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要理解为何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这么低,同时又为何有那么多人情愿但又无奈地塞在长长的车龙里,这可能要追溯到八十年代起开始发展的国家汽车工业以及政府的陆路交通政策。我国现在是全球平均人口拥车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与当年计划与政策的大力推手前首相马哈迪医生息息相关。日前他又在媒体面前重提联邦政府于五年前搁置的“入城费”(Congestion Charge)建议。他说,交通阻塞问题在于太多车子涌向首都,特别是那些只载着司机一人的车子。他认为这些人应该付一些入城的代价。

相信很多在首都上班的打工一族都喊屈。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中程距离的入城巴士服务并不可靠不方便,造成上班族退避三舍。虽然票价算是蛮廉宜的,但是多少人会把每日准时打卡上班或准时赴约开会的赌注放在偶尔会跳班或严重迟到的巴士服务上呢?其中一个造成公共巴士服务不可靠的原因是,巴士也无可避免地卡在车龙里动弹不得。在严重塞车的情况下,巴士服务又如何能准时不误点?巴士专用车道偶尔还甚至被私家车非法占用呢!

至于轻快铁(LRT)和市郊区域铁路(KTM Komuter)的服务,首先交通涵盖地点与范围本身就不完善了。这问题包括了出发点或工作地点恰好不在服务范围内或找不到方便衔接的车站(最好的例子:蒲種)。再加上,使用这些铁路公交系统的费用也不便宜。上班高峰时段乘搭这些铁路公交可能常要与他人‘同车共挤’,没位子坐只好一‘站’到底,累人又不舒服。有时也得面对班次误点或挤不上车而迟到的风险

目前估计超过两百万辆车每日上班穿行出入城。许多入城的主要公路早已无法负荷一直在增加的交通流量,尤其是在交通瓶颈的路段,所以才会造成严重塞车的状况。尽管从2009年起,吉隆坡市政府和联邦政府耗资了大约两亿令吉*联手提升公路设施以图改善首都的塞车拥挤情况,惟效果并不显著。加宽了车道,和增建了很多直通高架天桥,最多是可以容纳更多的车子,只不过把一个交通瓶颈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下一个地点,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不胜负荷的入城交通流量。

要减少入城交通流量,事实上“入城费”制度也不是不可取的建议。成功实施“入城费”制度的城市有新加坡,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自从在2006年瑞典落实了这制度后,幸见入城的交通流量下降了20%,而且明显地改善了过去在交通瓶颈区的塞车情况。其实,这笔“入城费”并不需要设定得很高,也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有趣的是,瑞典的交通调查结果显示,车主会随着新制度而自行作调整,政府不需要在同一时间说服大部分驾驶人士不开车。因为一旦把入城的交通流量减低至一个关键水平以下,就不塞车了。**

我国吉隆坡实施“入城费”制度成功与否的最大关键是在于拥有完善且有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政府的政治决心,公共交通政策与交通规划都至关重要。笔者相信,如果取消巴生谷地铁捷运系统的360亿令吉投资计划,把钱挪用来大量购买巴士来改善公共交通的衔接覆盖网以及增加热门路线的穿行班次,这或许不止足够改善吉隆坡的交通情况,甚至还有余额可以用在协助提升其他城市的交通系统。


* 在自由言論版寫的是200萬令吉,那是不對的。正確數目是2億(200 million) 我在寄發文章出去不久后更正,可惜編輯沒有跟上。

**請觀賞TED Talk,Jonas Eliasson的演講 How to Solve Traffic Jams




後記:

和全世界其他地方不一樣,馬來西亞的新窮人都是有車有卡一族。他們可能比赤貧人士還要窮,因為他們是負債的,資產是負數的。

在巴生谷一帶,發展一套完善且有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統應該是新政府(希望是民聯)其中一個在任內必需要處理好和交出成績的重要指標。

民聯所提出的降低汽車稅務和降低油價的政策,在我看來,不可能是長遠的方向。

要舒緩交通的擁擠狀況和要讓人民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收入,政府是時候儘量不鼓勵人民買車,和放手所有保護國產車的政策(那是老馬的政治遺產,不用陪他玩)。

呼籲是一回事,但如果政府沒有提供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公共交通),上班族還是寧願塞車上下班的。



有興趣者,這裡可以做延伸閱讀:

1)The Rise of the Private Car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政策研究報告:1983-2004年吉隆坡交通情況與私家車激增的變化)


(討論實施“入城費”制度的各種實際政策執行的考量)

3)其他主流報章評論人的看法:

Should Congestion Charge Be Imposed in Kuala Lumpur? (博客- 反對意見)

Sunday, December 02, 2012

預測星洲名筆的寫法

雲城問道:
如果白里透红的纳吉被踢下台后,慕尤丁上台,哈巴狗郑丁贤会说什么?黑脸包青天?如果安华做了首相,哈巴狗的贱笔又怎么说?

我回答:
丁丁會說:安華做了首相,終於不用看臉色華社可以安心啦!
因為安華又不黑又不白,很難自圓其說,所以丁丁會選擇說這次不用看臉色了

(以後丁丁這樣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我先在這裡下了注)

Sunday, November 25, 2012

Argument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 argument is not for winning, but for understanding.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I like Politics?

One thing people like to say about me (after reading my FB posts) is that I like Politics.
No, it has nothing about liking politics. It is because I care more about Politics than those who commented me that way.
I care about Politics, is not only for my own interest and gain, also for yours!
Our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rights, democracy, social justice, equality, freedom and liberty -- you only appreciate them and strive for better, if you care about these values. Politics is the word that relates to all of these values.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極光浪漫》




一起去看極光是我和曉慧一直想要做的事,尤其是當我們倆還在歐洲時。

以下是我事先在旅行前,為曉慧和為這個時刻所作的小曲《極光浪漫》:

擁抱 星空燦爛 七彩希望
我們在一起 手心連心 依偎寒夜里
my dear,極光浪漫 畢生難忘
我們在一起 相信奇跡 劃過星夜裡
(我們在一起 相信奇跡 十一月十一) 
我愛你



*十一月十一,是因為原本預算會在那天看到極光,不過我們最後是在十一月十二日才有緣與極光見面

什么是博士?


博士学位,如果你是真材实料获取的,坊间对你半开玩笑的印象应该是你的脑壳永久性地损坏掉了 (Permanent Head Damage – PhD)。对于那些欲沽名钓誉,不惜花钱搞关系也得弄出个荣誉博士或假博士来的人,脑壳或许就不必坏掉。想必他们一定是看中所谓博士头衔可以为他们添光,'名正言顺'的权威效应。

博士学位,对于学术界人士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学术认可的资格定位,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有人说,博士资格只是学术界的'会员入门券',想要混混这江湖还不那么容易呢!

我目前是博士候选人,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就读。众人的普遍印象认为博士应该拥有读书破万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广博的学识与阅历。其实不然。大家不该被博士中的字所骗。相反的,我认为现代的博士是个别专门知识领域的专家,已经不是类似有如柏拉图,伽利略,牛顿等历史大人物般博学无不知晓。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活在资讯爆膨,知识发展一日千里的世界里。就算爱因斯坦在世也未必跟得上知识发展的步伐。

对我来说,博士学位不是出来的。虽然在严格法律定义下,我仍是个学生可以享有学生的福利。不过在现实生活里,我更像个打工族。我可以领取类似薪水的生活津贴(免税的),但我每天都要上班工作,而不是去听课。实验室是我的工作地点,每个工作天差不多95,都要拼业绩--那就是要完成实验计划。我可要向老板(导师)负责与定期汇报实验进展,偶尔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工作环境里也是有阶级之分--上有教授,导师级成员和博士后科研成员,下有硕士学生与技术助理。偶尔难免会有利益资源的冲突,这不足为奇。总之,博士学生已不再像大学本科生只需对自己负责,读好书考取好成绩基本上就行了。

学术界里最大的成就,就是能成功争取发表科研论文到重量级的科研学术期刊。能作出一些重大发现获得大众媒体大力追踪报导,乃至诺贝尔奖,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也与一般员工一样享有年假,但已经没有所谓学校假期这回事了。还有,要混这一行,除了学术报告演说技巧要做得好,还要多多参与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同行打交道拉近关系以方便日后合作。

至于修读博士学位的长短,这大部分取决于研讨课题的实验进展与成就。另外,现实的财务问题如津贴补助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上德国的博士学位会在4年内修完。

在一百万人口当中,德国就有5000人拥有博士学位。而我国只有大约800人。博士人口比率的偏低也反映出我国不太注重学术研究。虽然在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方面,博士人口比率或许只是一个指标。我国每年大量地生产大学毕业生,大学报读率也不算低,但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失业率却偏高。在我国的经济没有成功转型制造适合的工作需求给这些大学生的前提下,我国除了注重大学毕业生的量,也应该关注方面。高教部是时候投入更多资源于科学研究以协助知识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也给这些大学生毕业生继续在国内深造自我增值的机会。


本文原刊登于《聯合日報》自由言論版  

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动物实验是现代生物医药科学发展的根基


2006年在英国牛津发生了连续好几场反动物实验的大示威,意在反对大学院方建设崭新的动物实验室。那几场示威当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当中更有极端的示威者往大学建筑投放汽油弹而被捕。我本身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目前也是主要使用动物实验模型进行某一人类传染病研究*的科研工作成员。面对更多动物权支持者的指责和普遍上社会人士对动物实验的质疑与误解,我觉得应该尽我责任说明这一方面的实况。

为何要使用动物实验模型(Animal Model)?第一,对于很多人类的疾病研究,科学家直接用人体进行实验是不符合伦理的,尤其是那些无可避免造成人体伤亡或痛苦的实验。纳粹科学家就曾利用了集中营扣留者干下了这些令人发指的不人道实验。第二,在生理上和在不少病理上,人类与动物都有很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所以,使用动物实验模型就可避免牵涉到人类,但又允许让疾病研究,医药研发和科学知识发展持续下去。对于这类型的研究,是无法单从试管得出合理的发现和结果。至于有什么典型种类的实验动物呢?小至线虫(Nematode -C.Elegans)和果蝇(Fruit fly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中至斑马鱼(zebrafish - D.Rerio)、小鼠 (House mouse - Mus Musculus)、大鼠(laboratory rat - Rattus Norvegicus/Rattus) 和鸡(G.Gallus);大至猴类(Primates - Chimpanzee,Macaque, baboon)、家畜的都有。要选择何种动物,那就要看其中探索研究的科学问题而定论。一般上,科学家都被要求合理解释为何不使用较低等的动物,或以其他的实验技术来取代,例如细胞培养。而鼠类动物是较普遍广泛使用的实验模型,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又强又快,体积较小易处理,又与人类的基因有99%相似度。此外,鼠类也较容易被科学家基因改造,以制造模型来仿拟人类的基因突变疾病。虽然猴类会比鼠类在基因和生理上更接近人类,但在管制上会更加严格,实验成本会更高。

事实上,要进行任何动物实验之前都必须要事先申请。动物实验在欧盟成员国里是受到非常严格的管制,各国都有一套监督的机制。在德国,1999年通过了《动物福利法》(Tierschutzgesetz),赋权管辖动物福利的是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门。首先,任何执行动物实验人士必须先上课与实习**,然后要通过考试过关获取执照方可开始进行实验。动物实验的申请书要求申请负责人解释实验的缘由背景,接下来详细说明实验的设计(包括罗列实验方式、步骤与治疗配方剂量)。当局着重于实验进行当中如何把动物无可避免承受的痛苦伤害减至最低。此外,当局也要求申请人合理化申请的动物数量,尽可能要求科学家减至最低最合理的数量。综合这些条件,申请人事先务必要小心翼翼、周详地计划实验,以免滥杀‘无辜’或造成动物太大的痛楚。只有在申请书被批了后,才可进行有如申请书里所声明的实验,这才算是合法的。根据法律规定,所有使用过的实验动物的资料和记录都必须完整保存档案,并且每月需呈报已使用的动物数量,以方便官员或有关负责人追查和监督。

确实我们偶尔会在媒体上看到有人滥杀或故意虐待实验动物耸人听闻的报道。我不排除有些人是犯法的害群之马,如果他们没有根据所批下的实验计划行事。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动物实验是生物医药科学发展的极其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动物实验模型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市场上绝不可能推出新的但又安全有效的医药。认真的科学家对待每个实验室动物生命应该是存有敬意的,绝不会有如动物权支持者指责般的爱玩弄动物生命。我认为目前德国的《动物福利法》相当完善。据说我国的农业与农基工业部欲在明年的国会里提呈类似的法案,我希望这法案正如副部长蔡智勇所形容般的正面(获得90.9%的听证会公众支持)


註腳:
*目前我的主要研究项目是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传染病,例如伤寒(TyphoidFever)。由于感染人类的菌种(S. Typhi)只寄生繁殖在人类,所以只好使用相近感染鼠类但又造成类似人类病理的菌种(S. Typhimurium)。使用动物实验模型是无可避免的。

**其中课程内容包括:了解个别动物的习性与生理,以及实验处理方式例如:如何日常照顾这些动物,如何人道地结束个别动物的生命,如何安定动物以便进行实验,如何麻醉它们,如何解剖,怎样取血或取器官等等。当然也少不了动物保护法律课程,知道什么是合法犯法的行为


其他相關報導與資料(那些要付費的文章我就免了):


2)科學家對動物權運動示威者的部落格感想1感想2

3)利用動物實驗模型來研究基因疾病


後記:
终于我首次写些关于我的专业。我觉得,科学家(或科学研究员)应该多与社会大众互动,接触与沟通,以较浅白的语言告诉大家有关我们做的一切,以便让大众能正确地理解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怎样去做。这样有助于改善被扭曲的‘科学怪人’印象,还有助于解释为何政府投资那么多钱于科学研究发展和我们对社会的具体贡献 (当然,目前我没指大马政府,因为政府投资于科学发展的钱微乎其微)

Tuesday, November 06, 2012

In response to an article on The Economist


Bangladesh and development

The path through the fields


http://www.economist.com/news/briefing/21565617-bangladesh-has-dysfunctional-politics-and-stunted-private-sector-yet-it-has-been-surprisingly/print

The case study on Bangladesh shows us a path to lift up poverty and to empower the bottom community, WITHOUT rapid or substantial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GDP). This serves as a good reminder to the leaders out there who still believe in the myth of high number GDP growth rate is a good thing for the nation and a sure thing to benefit the people. Bangladesh just proved otherwise.

Thriving and strong civil society, NGOs and grass root movement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the measure of success on how the poor could help themselves (to get out from poverty line) and let others help effectively. Microcredit system is an impressive one. This demonstrates that capitalism is not necessarily the source of evil but could combine with social goals and good will to generate mutually beneficial outcome for all.

Handing out money like Santa Claus, is no way to help poor people in a meaningful way. One needs to reform the current structure and set up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l. Perhaps Malaysia, India and China should take a lesson from Bangladesh how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lower income group. Parti Sosialis Malaysia would be proud to implement some of these ideas to their grassroot supporters. 

However, Bangladesh model does not have an answer for us at how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Middle-Income-Trap economic problem our nation is facing now.

Vegetarian

To me, vegetarian practice can only be justified on the ground of healthy food lifestyle.
Don't tell me that you do it just because you wanna spare/save (animal) lives.
Come on, human are natural-born a omnivore.
Even if I don't buy meat products on market, if I lived in the ancient time I would still hunt for meat just like our ancestors did. There is nothing wrong about it.
So, don't pass a moral judgment on me just because you choose to opt out meat.

Saturday, October 27, 2012

Human and dignity

Can we free ourselves from a certain type of hierarchy in workspace, and be treated as equal human being and with human dignity? 
Job or career is something people do, not just for money, also something from the heart or out of inspiration and motivation. 
We cannot be used as a means to serve someone's ego or personal desire. We are not robot to obey or follow order blindly. We are all human.

悄悄地來陪你,我是你的天空



我沒有離開過你。我有時來到你身邊,很輕地,就像浮雲。
我製造各種圖案,趁機表達我對你的感受和愛意。希望在你看了后,會心一笑,心情會變好 =)



P/s: 圖不是我的,但詩詞創作是我有感而發的嘗試 =)

Friday, October 26, 2012

自动执法系统的面面观


近来自动执法系统(AES)的课题闹得满城风雨,是全体驾车人士都热切关注的最新执法措施。我国陆路交通局已委托两家本地私营公司分别从德国和澳洲购买了先进的‘电眼’并准备在全国831个车祸黑区安装上。这些被槟州首长林冠英戏称为“一个大马电眼”的装备,肯定是驾车人士恶梦的开始,因为一旦‘中招’就要啃下无情的300令吉‘牛肉干’。民间普遍上对于这政策恶评如潮。有看过831台自动执法系统建议中安装地点地图的网友甚至开玩笑说,这全国AES覆盖网甚至比DiGi或明讯更强大。东马的朋友也无可幸免。陆路交通局则一再解释说自动执法系统是有必要的长期措施,因为它可以减少交通意外尤其是车祸死亡率。

目前自动执法系统的私营计划固然有其争议性和反对声,我想在此仔细划分反对这计划的论点。我本人不赞成这项私营计划,但不反对使用自动执法系统这科技来监督和维持公路的秩序与安全。可惜在网上不少反对的兴论都把这两点混着来谈。没错,民主行动党的士布爹区国会议员郭素沁发表文告提出了很多方式可以善意地提醒驾驶者放緩车速以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并认为会比自动执法系统更直接、更有效。虽然如此,而我还是认为设立在车祸黑区的这些电眼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总是有不少害群之马明知故犯,为了快而蓄意地闯祸和不遵守规则。我本人不曾在东马开过车,我不清楚状况。不过如果你有在西马半岛驾驶过,尤其是在城市的交通灯路口和高速公路上,相信你曾亲眼目睹过犯规者横冲直撞的危险。罚金其实不该是重点,更重要的是记录下这些鲁莽司机的恶行。对于屡犯者则可以扣分直到吊销他们的驾照为止。如果争议点只是罚金太高,太不讲人情味的话,似乎说有钱人就可随意犯规因为他們有本钱负担得起,或也意味着在过去可以讲‘人情味’的情况下能通过‘咖啡钱’打折解决的话会比较好。

众多民联的国州议员高度质疑这私营计划的真正用意不是为了降低车祸率,而是一种变相‘执法商业化’的朋党生意。这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陆路交通局说所有兴建、运作和管理费用不必政府承担,不过毕竟私营公司还是以盈利为导向,以赚钱为先。在这基础上,不难怀疑这些公司有意图让公众频频踏入陷阱让钱袋穿洞,以冲高业绩和盈利。

既然说自动执法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缓车速和避免意外,所以一定要设立在关键地点,同时也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前就必须一再清楚地显示前方车速减缓以及AES架设的告示牌。这样才算对驾驶人士公平合理。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如果没有告示牌没有AES,驾驶者就可以为所欲为。交通警察还是偶尔可以站岗取缔违规者的。可以预见的是,自从有了自动执法系统之后,交通警察就可以省下了很多人手的调派,尤其是在过去每逢佳节来临时浩浩荡荡的‘静态’或‘态度’行动

总的来说,我认为自动执法系统是个公正的科技,因为可以有凭有据地检举违规危险的公路使用者,而且又可以减少交警的人事交涉以及从中索贿的可能。但是,我坚决认为陆路交通局直接接手管理这计划会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利益冲突私营公司把公众不清不楚或不小心犯规而缴交的罚金当成公司的盈利,是极不道德也不合理的。

本文原刊登于《聯合日報》自由言論版  


後記:

有很多點我沒有談及的,包括我個人被‘咔嚓’的經驗。

有很多人都對德國的高速公路存有誤解,他們認為這裡的Autobahn(德語‘高速公路’)是沒有時速上限的。其實,他們只對了一半。沒有時速上限只是在於沒有標示時速的路段。而那些標示時速的路段都是有特定原因的,比如說,凡是靠近大道支路出入口處,或者進入隧道裡,又或者接近車禍危險區(比如轉彎弧度比較大的地方),都要求駕駛員務必要放慢。

更多時候,更為重要的是城市市區內的路段,是不允許超過某個時速的(市內定速為50km/h)。這個設計很重要,因為城市裡的人和交通很多,有可能隨時會在不遠處冒出了一個人或電單車,你超速的話就很危險不能控制了,隨時可能造成車禍。

以我個人經驗來談...我就曾在德國和澳大利亞被’咔嚓‘了各一次。德國的那次,很不幸的就是發生在高速公路上。我本身要負起一半的錯和責任,因為在漆黑的夜晚駕駛與朋友聊天沒注意到車子已駛入時速限制區。那個’咔嚓‘是這一生難以忘記的‘魔鬼之光’--是一刹那的超亮紅閃光!那傳單最後甚至寄到了馬來西亞的住址...看到了我自己的模樣,雖然有點模糊但沒有打馬賽克,知道這就是證據充足啦(以120多的時速開在已限制100km/h的路段)!牛肉幹價值大約90歐元,是付給管轄該路段的市政府。而在澳洲被‘咔嚓’到,我完全沒有知覺,那是在市鎮路段超速的(忘了多少...應該是60-80km/h的時速開在一個限制50km/h的路段吧)

我本身最喜歡冰島公路的'電眼’...因為那裡當地規定,凡是前端有電眼的路段,一定要在之前清楚標示:前方有電眼!那些一般上都是危險路段,不是轉彎處,就是斜坡或是風速大的路段。

回到了我的這篇文章,我覺得AES最大的問題是執法公信力和私營化的動機。如果AES有如德國澳洲冰島架設在關鍵且合理的地點,再加上清楚地事先標示提醒駕駛者,超速危害公路安全者應該受懲罰,罰款又繳交給政府,相信這應該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既又合情合理又合法。問題是目前我們的AES自動執法系統不是這樣的。我在文章里已說明了。

Saturday, October 20, 2012

AES 笑话

1)  Proton车跑太快,上面坐个PSY;中‘三万’给300,你说扑街不扑街?

(喂,三万变RM300,这些朋党都给你们干捞了啦!)

2) 831是个独立日的代号,也是全国‘电眼’安装的数量...代表独立执法???不如来个916为数目,代表一个马来西亚执法。如果有人想要plp阿jib哥,也可以把黑区数目提升到1111,双重阿jib哥欢喜的数字。(阿jib嫂当然也欢喜cincin大小增双倍)

831 is a number represents Independence Day, also the number of AES installed across the nation.... means what? Independent enforcement? what about I suggest 916 as the number, for 1Malaysia enforcement?
if anyone wants to plp Ah Jib gor, can also suggest the number goes up to 1111, double the favourite number of Ah Jib gor! (Rose ah mah would be so happy that her cincin gets double the size too)

Saturday, October 06, 2012

社区里的信任


我在德国汉诺威住家外面的那条街以南,有个小广场。那里除了放置四个回收玻璃瓶的再循环大桶之外,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伫立的四格书橱(右图)。这个开放式的书橱是属于这个社区的,玻璃橱门从不上锁。我每次经过此书橱时都爱靠近窥探橱内的藏书,发现里面有新书也有旧书,题材也相对广泛。我注意到里面的书籍常有更新,而且偶尔还会看到有人打开书橱找书,或者有人自动自发地照顾打理书橱。书橱不远处有棵树,树下有两张凳子。尤其是在夏天时,可以看到一些人会坐在树荫下悠哉读书。就是这样,让我觉得这社区很安宁和谐,又富有书香人文素养可以撑起这书本共享计划。

这计划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共同责任。如果这个书橱常发生偷窃案(或有人借了书故意不归还),又或者有滋事份子爱搞破坏,这个书本共享计划根本就不能进行下去。还有,若这个社区的居民都不爱好阅读或自私不愿分享好书,这计划可能因为曲高和寡老早就夭折了。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自从去年开始在一些住宅社区里出现了多个“赠物箱”(Give Box)。赠物箱,顾名思义是由木板钉装起来的一个公共空间给居民置放一些自己不再需要但仍可以使用,扔掉了又可惜的旧物。最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都是提供给任何人免费拿取的,只是严禁转售套利。那些放置了超过两星期的物品,主人也受促捡回自己处置。就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分享精神,这赠物箱社区自发的公益点子已传遍整个德国了。我也不感到出奇,德国是全世界共乘汽车计划最盛行,参与度最高最活跃的国家。

大力推崇‘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概念的作家蕾切尔.博斯曼(Rachel Botsman)就大胆地假设“信任”会是新时代经济的‘货币’,将来势必比银行的信用记录更具有影响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事物我们都可以交换或分享,以便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这些年来互联网涌现了大量的网站提供共享或交换服务。通常评价最高,换言之,信任度最高的使用者往往都能获取最大的好处。而这些网站能继续经营维系下去,是靠虚拟世界里的使用者社群之间的信任与互动支持。结果这局面当然是皆大欢喜,因为各取所需。

回到现实社会,我国各大城市的社区似乎很难推行这类型的社区资源共享计划。有时,国人对社区周遭乃至左邻右舍都缺乏信任感。这也可以间接转为缺乏安全感,大大地降低了分享欲。由于居民各自为政,原本应该守望相助的力量都成为了一盘散沙。我国的硬体公共设施例如电线,地下水道铁盖和街灯泡被偷之事也常有所听闻。当人们连好鞋都不敢摆放在外面怕被偷,当车子抛锚停在路边有陌生人大献殷勤主动要协助你却先要提高警惕以防被坑时,就知道大马人(尤其是城市人)之间拥有极少的信任如果“信任”真的会是未来的经济货币,那么国人将会在经济财务上和心灵上都很‘贫穷’,社会更难取得进步。


延伸阅读/视听:

TED Talk-  Rachel Botsman: The currency of the new economy is trust


RIP Tony Sly (from No Use For A Name)

One of the most favourite songwriters to me. Your songs have been heavily influencing me since high school, mean a lot to me. I am really sad and shock, 'cause i just heard your news yesterday, although you have been passed away months before. I am honour to have at least once I saw you performing in full band in front of my eyes and up close in London. And I am deeply regret that I passed the chance to see the very last show of you performing just in my city (Hannover) right now, months months ago (i think it's in February or March).
I also did not know that you were having chronic and severe backpain and still performing to your fans for the love of music, although that meant that you had to take lots of painkillers and drinking alcohols badly to relieve the pain. That bad combination of lifestyle finally took the toll of you. My heart right now is so heavy.

Here are the acoustic versions of my most favourite songs from you, for the general music listeners who come to know you only for the first time.

"Soulmate"

"Black Box"



"International You Day"

"For Fiona" (his daughter)

"Not Your Saviour"

"Coming Too Close"

"Let Me Down"

"Justified Black Eye"

"Dumb Reminder"

"Exit"

Last show ever...

(someone posted on Youtube and wrote this description: When I posted video this just 3 days ago, I never imagined that this would be one of Tony's last performances. I literally grew up listening to Tony and No Use For a Name. He and Joey had a really rough day on 27 July; as they were stuck in an airport for most of it (and Tony hated to fly too). After the show, he was in good spirits and I feel so blessed that I was able to talk to Tony this evening. I shook his hand and thanked him for all of the wonderful music that he has written and how it has gotten me through some rough times. He then assured me that No Use For a Name would be back to Jacksonville soon - as it has been 7 years since they have performed here. He told me to drive safe and I never imagined I would learn of his passing just 4 days later. Rest in Peace Tony Sly!)

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Pa Sang Style



I like this, just because it is coming from my birthplace (Klang/吧生/Pa Sang), and my dad's hometown, which I always have fond memories.

I think Gangnam style cover songs do provide a globalisation phenomenon, which many local versions adapted to promote the local culture, lifestyle and languages.

In this episode of Klang style, you'll hear the Klang-style hokkien (which i grew up exposing to), and will see local popular food such as port klang seafood and bah kut teh, the infamous Klang River, local sport culture (badminton and jogging in Taman Rakyat), and also implicate that some local chinese malaysians who like to gamble (like to report themselves to Genting highlands)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假如每周礼拜天商场不开店


“如果每个星期天全国放假一天好吗?”我问道。“神经病,这是什么问题啊?平时我们的周末两天不是都有假吗?不然哪来那么多人在周六周日得空去购物逛街去看电影啊?”朋友这样答我。“是吗?星期天你在购物逛街看电影时,是谁开工让你可以享受这一切?”我这么一回,顿时朋友愣了一下。

在一个资本世界和消费主义挂帅的市场经济里,金钱每年365天都在滚动运转着。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购物商场尤其是在周末两天更是人潮汹涌生意最兴隆的时候。平时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周末两天或许也不介意人挤人凑热闹去逛街,有些人还乐此不疲。若要在我国实行周日全面停止营业一天,商家肯定会抗议他们的利益受损收入减少,呛声政府干涉他们的生意。大部份消费者也应该会大吐苦水,不满意政府剥夺了他们‘休闲’活动,要他们被迫堆在更拥挤的周六购物人潮里受苦。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周日没假可放还得被迫上班的职员呢?

德国,与不少欧盟国家一样,从2004年起正式实施了全国商店星期天禁止营业的法令。这意味着,除了餐厅、小吃饮料店、面包店以及在飞机场火车站内的商店之外,其他店一律禁止在周日营业。劳工总会当然欢迎这政策,认为它保护了员工们把周日当作休息日和家庭日的权利基督教教会更欢迎这禁令的实施。他们认为,星期日本来就应该是‘礼拜’天,担心商业活动会或多或少干扰或影响一些教徒主动参与祈祷活动的意愿而政府希望消费者可以改变购物的习惯以配合这项政策,这样就可以让全部人都享有至少一天休息日

关于这项政策的辩论不止于此。反对者批评劳工总会把问题简单化,忽略了其实也有不少人愿意在周日打工赚取更多钱(因为一般上周日的工酬会更高)。来自英国贸工部的报告数据显示周日兼职的学生和单亲妈妈群体的比率显著的增加。一旦周日强制实施禁令,就剥夺了有心人兼职补贴家用的机会与自由。同样的报告也指出星期天的营业开放,对于商场进出泊车的公众起着不小的交通舒缓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周六在商场排队结账或咨询服务的等候时间,从而给予公众更多有意义的时间支配

事实上,我国也从来没有类似德国的这种禁令。国人可能难以想象商场在周日关店的情景,因为很多人太依赖或太习惯了商场提供的一切休闲与娱乐活动。在每时每刻长期轰炸的商业促销广告之下,似乎让人欲罢不能,即使少了一天购物也不行。以我在巴生谷一带的各商场观察,其实周末两天的人潮都旗鼓相当。人潮之多已让我分不清到底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习惯还是需要。

每当星期天我走在德国市区里,看到路人悠哉地遛狗散步或轻松地骑脚车,或一家大小在公园欢乐地投入户外活动,我觉得这才像个真正自由轻松的星期日。免于金钱味和喧闹拥挤匆忙的人群,大家能享受一片视觉与耳根清静,这是多么难得啊!虽然我尊重欲在周日赚取外快的兼职者权利,但是我认为一个福利制度完善,贫富悬殊差距小的平等社会里的全体国民应该可以无财政顾虑地享受一天真正的休息日。还有---是时候培养国人,除了去购物广场逛街以外,更有营养更有意义的家庭休闲活动了


* 我已更正了文中提及的德國實施禁令的日期。在刊登版本的文章里我寫“2010年1月”,實際上是從2004年開始。在2006年與2007年德國聯邦政府已把實施禁令的權力下放至德國各州政府。

延伸閱讀:

4) Regulating shop opening hours harms both consumers and workers (an article from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